APP下载

基于积极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讨

2017-03-29安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学心理健康

安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基于积极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讨

安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外高校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国内院校开展却步履蹒跚,特别是高职院校,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积极教育理念缺失,相关教育教材缺乏,积极教学的优秀心理教师不足和资金匮乏等。基于此问题之上,提出积极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重点强调阅读疗法,嵌入式教学和团体活动优势。这对我们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消极面,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高职生;教育课程体系

一、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表明:人在积极的情绪之下,其注意的范围更广,思维更加的活跃和创新。对环境显示出更多的主动探索。[1]积极心理学者提倡在学校教授和给予学生幸福,这个主旨和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吻合。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提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和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这有力地说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辅助功能。高职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同寝室学生对室友的认可度、经济窘迫(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良[3]。因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积极心理的基础上。积极心理主要包括5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积极的情绪,忘我工作的体验,人生的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核心内容[4]。而这些都是现在高职生所欠缺的。因此加强在积极心理基础上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基于积极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积极教育理念缺失

积极教育对实践的指导和发挥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5月的美国陆军开展韧性培训项目(Penn Resi l i ency Program,PRP.宾夕法尼亚韧性项目)。该项目后来用于学生处理日常压力和大多数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抗忧郁和焦虑的韧性[5]。虽然该项目在实验中成效显著,但由于推广的时间比较短,且该实验没有在国内实验过,所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不知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这一块更是缺乏。

(二)积极教育优秀教材匮乏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心理方面的书籍,一类是中小学心理健康的书籍,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院本心理健康教材,针对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材很多,但质量都不高。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优秀的书籍比较少,比较好的有阳志平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但也不是针对高职生的书籍。因此针对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基本上处于空缺状态。而在美国,Strath H aven提出积极心理学必修课。此课的主旨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优秀品质,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积极心理的应用。[5]该课程有很好的操作性,每节课都有具体地的授课目标。但在中国,如何建立本土化的高职积极教育优秀教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专业的心理教师匮乏和资金投入不足

从全国范围来看,心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并不多,且大部分心理专业的研究生将走入各行各业,这就说明进入到高职的的专业化的心理教师并不多。与此同时,心理学是与时俱进的学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学习和交流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这一方面的经济投入,但事实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特色化专业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另外,高职院校心理硬件设施不完备或缺失。这些对于高职院校推广积极心理交易都是很大的障碍。

(四)大班教学

从这几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来看,高职院校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一块做的比较笼统。对于普及基础心理知识,完全可以实行大班教学;但在积极教育中教授一些心理调节的技能,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实际互动,而且作为心理辅导老师要了解授课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在其基础上指导学生,最后还要看每个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和自我调节水平,这些都不是大班教学能实现的目标。积极教育的较多互动决定了每个班级的人数应该控制在15-20人。而如今,高职院校的心理调适课基本上在150人左右,除了普及一些心理知识以外,什么也做不成,因此,高职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教学目标没有实现,至少在心理调节课程上没有实现。

三、高职院校基于积极教育的心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一)阅读疗法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

1、阅读疗法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他人身心恢复健康的一种方式。[6]在心理恢复的意义上,阅读疗法和积极心理学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诱发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营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心理学界很多大师都是通过阅读和毅力治疗好自己曾经患过的心理疾病,并且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记录下自己心理恢复的方法和过程,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创立森田疗法的森田正马,写下关注精神病人的开篇之作《自觉之心》的比尔斯,在纳粹集中营逃过一劫的弗洛姆。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会给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以正能量,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问题,诸如此类的书籍会教会其忍耐,长期以往的阅读,性格中的韧性和弹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大大改善高职学生受挫心理。

2、阅读疗法促使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1)创立便捷的高职生积极心理学阅读网站

高职生的一大缺陷就是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寻找这些积极心理材料,这是不现实的想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要重视这块资源共享,每个高职院校要开个专门的积极心理网站,在该网站上建一些积极心理书目,积极教育成功案例,学生阅读后的交流和感悟平台,全国心理专家链接。当然在其背后应该有个相当完备的工作团队和资金链接。这对于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困惑是一种建设性的举措。

(2)推荐高职生积极心理的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自我情操修养

大部分高职生的父母都没有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3],因此在文化素养这方面,父母不可能给予较高的心理指导。因此作为心理教师,要给学生推荐积极心理健康的书目让其阅读,并在小班教学中大家讨论阅读感受。这种办法会为学生的情感导向树立一个很好的方向标。与此同时,在通过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增进大家的彼此了解和认知,不论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促进班级的凝聚力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也符合积极心理的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条例,这是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此外,由于网络的便捷,高职生获取知识主要是从网络上获取,这些知识不系统,零零碎碎,良莠不均,因此这种快餐式的心理材料只会加剧高职生心理的浮躁和认知的偏颇。在此背景下,由心理教师指定的积极心理阅读书目就意义非同一般。正如李东曾经说过:“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7]因此阅读可以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偏差,提高高职生的心理感受。

(二)嵌入式教学中关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特性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师生情感的体验。目前高职教育更关注的是知识的灌输,很少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老师上老师的课,学生做学生的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无法逾越,这种隔阂不仅是知识的断代,更是情感的割裂。当学生在情感中不认同老师,即使教师上的课再有水准,再有科技含量,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知处于屏蔽的状态,这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积极情绪强调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调动学生情绪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和学习知识。[8]

1、教师要善于管理学生的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1)安全的授课氛围

高职学生多数经历高考落榜,而且大部分的高职生来源农村或困难家庭,加上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不高,总体来说高职生自卑感比较强,自尊较高,容易敏感。[3]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师在上课初要采用一些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这些都是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通过几年的观察,任课老师都已经忘记备课中包括备课堂的氛围这一环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学习积极心理学,另外知道在班级中如何运用积极心理。

(2)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基于优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比较自卑的特性,因此更需要寻求他人关注自己的存在,因此对教师对其肯定和关怀比较敏感,因此高校要倡导任何任课教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现学生的优点作为基点,覆盖整个学生的知识和心理教育。如发现一学生歌唱得很好,但人际关系和成绩都很差,教师可以在班级公开表扬学生这一特性,然后在班级提出对该生的一些期望,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会往教师期望的方向迈进,正是“罗森塔尔”效应在积极心理学中的应用。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积极面

高职教师的待遇不高,职称难评,社会地位不高,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上课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存在,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这些职业倦怠无形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看见好生,教师没有愉快的表现,看见差生,心生烦恼;对于本职工作,态度冷漠;在课堂上教师语言消极和语调无精打采,对待课堂管理更是放任自流。积极的情感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作为背景而存在[9]。任何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仪表,谈吐,教学态度,对学生不烦不躁,在其基础上追求高效的教学方式,效果事半功倍。

(三)团体活动式的体验教学

鉴于高职生对学习的惰性心理,表现在课堂主动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说话,玩手机。针对学生这一特性,在心理课上我们就要采用体验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教学内容。团体活动的方式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教师的教学水乳交融地糅合到一起,因此团体活动课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团体活动式体验教学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教育者引导或者协助个体在诸如人际关系、价值观、自信心等某个具体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验。[10]团体课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学生对人际关系,学习和社会逐渐产生了正向情绪性和认知性的了解。这种认知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主动性的,和富有力量性的认知。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学业和班级的凝聚力来说都是一种建设性方式和方法。

四、展望

(一)中国内陆积极教育现状

在国内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和实践的比较好的要数香港,如1999香港教育部署推出用积极心理治疗青少年的抗逆,此项目命名为“成长的天空”,2005年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在香港中文大学石丹理教授的负责下,推出“共创成长路”。此外还有约100多篇的关于积极心理论文和几十本相关的专著。

目前积极心理教育在内陆的发展总体来说进程比较缓慢,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积极教育理念缺失;积极教育优秀教材匮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匮乏和资金投入不足;大班教学。这些都是阻碍积极教育在内陆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研究积极教育的只有孟万金教授及其学生在做该方面系统的研究,实证研究更少,如卫萍做的一篇关于中小学生积极教育的一篇实证研究,张阔等人《老年人人格、积极心理资源与抑郁的路径模型》,由此可见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在内陆严重的缺失。

(二)高职积极教育实证研究缺失

积极心理教育来源美国,主要应用集中在儿童教育,健康(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康复),积极神经学和美国陆军应激障碍研究(PTSD)四个方面,但针对于高职生的积极教育在网上没有查到。在国内只查到3篇关于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关于此方面的高职生实证研究处于空白的状态。按照社会的成功观和价值观,高职生高考分数的偏低犹如一种失败,导致高职生成就感体验不足和自我肯定内在动力不足。加上大部分的高职生来源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多的高职生父母未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其中还有不少有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3]。因此,从总体来看,高职生心理比较容易自卑,易敏感。且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度也较低。因此作为高职心理教师,有义务普及高职积极心理教育,有责任教授他们幸福的方式和方法,消除高职生的心理雾霾。

(三)高职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去认知高职生

一般认为现在的高职生各方面素质在下降,如认知肤浅和偏颇,负性情绪多,意志力薄弱,人际关系问题突出,难服从管理,上课出勤差等。但有多少人在抱怨高职生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时代不同,高职生心理有新的发展趋向。以不变的,专制的,毫无温暖的责令和高职生交流,效果当然适得其反。通过两届的辅导员和5年的心理咨询师的经历,我发现目前的高职生不是素质在下降,相反,高职生在某些方面才华相当出众。只是个体整体能力发展不均衡而已。与此同时多数的的高职教师和辅导员依旧拿守纪律和成绩这两条传统的方式来衡量高职生,辅导员和教师如果只拿这两条标准来衡量学生,学生只会更加的反感。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当然愈加困难;如果教师教育理念不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将永远无法逾越。因此高职院校,想要改变整体的教学水准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务必要将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深入到高职院校的每个教师和辅导员心中,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研究积极心理教育策略及方法。因此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1]Barbara,Fredrickson.Positivity[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2009:75-76.

[2]孙莱祥,张晓鹏.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7-48.

[3]安庆云.6S寝室管理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学习效能的影响[J].蚌埠学院学报,2013,(02):112-116.

[4]赵昱鲲,陈虹,李益倩.与大师面对面-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08):8-11.

[5]陈虹,李益倩.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4):18-22.

[6]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06):47-53.

[7]李东.阅读疗法基本应用模式研究--基于河北联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实践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2,9(03):22-25.

[8]Seligman MEP,Ernst RM,Gillham J,Reivich,K,Linkins M.Positive education: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03):293-311.

[9]Medvedova,L.Personalitydimensions:"LittleFive"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Early Adolescence.Study Psychology,1998,(04)150-157.

[10]薛香.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兼谈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中外教育研究,2010,(11):41-42.

G446

A

1671-5993(2017)01-0013-04

2016-12-10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一般科研项目(zlgc201503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6A0679);

安庆云(1981-),女,安徽全椒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