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隋唐时期中原音乐的发展与影响

2017-03-29余文博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雅乐宫廷中原

余文博(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论隋唐时期中原音乐的发展与影响

余文博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中原音乐因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得以蓬勃发展。本文就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探讨。首先对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类型进行概述和分析,然后对中原音乐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最后就中原音乐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予以论述。

隋唐时期;中原音乐;发展;影响

隋唐时期的中原地区由于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理所当然地变成了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隋唐时期的中原地区是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本身有着悠久的音乐史,对于中原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隋唐中原音乐的类型、发展、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予以分析。

1 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类型

1.1 概述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原音乐从地域划分来看,基本说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所有音乐的综合。部分音乐专家认为中原音乐是指以河南省为发展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称。本文在时间上主要讲述的是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这和其他时期的中原音乐有一定的区分。为了避免歧义,本文所指的“中原音乐”特指隋唐时期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周边地区人们所创造的音乐的总和。

中国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直至隋唐时期,科学文化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中原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时段的中原音乐可以划分不同的层次与类别,而从社会层次方面分析的话,其主要包括代表上层社会的官方音乐和代表下层社会的民间音乐。代表上层社会的音乐能够大致概括为宫廷音乐以及雅乐两种形式;代表下层社会的音乐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文人音乐、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中原地区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洛阳,不管是官方音乐还是民间音乐都频繁地在洛阳城演出与表演。以下笔者主要对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两大主要音乐类型进行相应的探讨与研究[1]。

1.2 类型探讨

1.2.1 宫廷音乐

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在朝廷上或者宫廷内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的演出与表演,而这些形式的演出基本都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这类形式的音乐就是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基本包括雅乐、燕乐和散乐。

1.2.1.1 雅乐

雅代表“正”的意思。雅乐就是典雅正统的音乐,是皇家进行重大朝贺、祭祀等正统大典时使用的音乐,一般与国家法律、礼仪组成国家统治的重要纲常体系。从时间上看,雅乐起源于周朝,这是代表统治阶层的文化,是强化巩固统治的历史文化产物,是礼乐合并的结果。从隋文帝开始,为了加强统治,根据南朝留下的旧乐,进行礼乐制度的恢复建设。在隋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各种文化衰败,但乐制未因此而造成较大的损伤和破坏。唐朝初期都是沿用了隋朝的雅乐制度。这就证明隋朝的雅乐制度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对唐朝乃至后来历史朝代的雅乐制度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雅乐制度。隋唐时期,重要的祭祀活动经常在中原举行,促进了中原地区雅乐的形成与发展[2]。

1.2.1.2 燕乐

燕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宫廷音乐,基本都是在宫廷的祭祀活动或者饮食活动中进行表演。隋唐时期的燕乐主要分为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等七部分,隋炀帝时期,将其扩大到了九部,而到了公元624年,又加入了高昌部,合为十部。而在隋唐时期的燕乐中表演技术最高、场面最为宏伟的非唐大曲莫属。

1.2.1.3 散乐

隋唐时期的散乐主要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多样,总类也多,可以说是大杂烩性质的音乐,融合了各个音乐形式。大业二年,隋炀帝为了炫耀其国力,而将全国各地的散乐综合起来在洛阳地区进行演出,吸引了大量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等前来欣赏。唐朝的各任皇帝对散乐也比较重视,唐中宗、唐玄宗等皇帝在洛阳城观看散乐的演出,并对其进行褒扬。

1.2.2 民间音乐

文人音乐、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共同组成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主要是和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相对的文人墨客进行音乐活动的社会文化类型。其兴起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逐步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特别是诗人音乐隋唐时期非常的发达,大街小巷,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对诗歌非常有兴趣。特别是文人墨客,一旦他们在仕途上遇到挫折,他们基本就寄情于山水,写诗作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不满与抱负。比如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对文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俗音乐是隋唐时期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民间的歌舞形式踏歌。其形成于汉代的中原地区,基本都是很多人手拉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李白的《赠汪伦》就是踏歌的最为具体的表现,对人们的影响可想而知。

宗教音乐作为新兴事物,对人们无法理解或者解释的东西,给予了解释的出口,所以宗教音乐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非常繁荣。宗教信仰,尤其是道教和佛教,使得中原音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3]。

2 隋唐时期中原音乐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原音乐得到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经济文化繁荣,一方面继承了前代音乐遗产;另一方面对外来音乐进行了吸收与融合。这使得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提高。

2.1 音乐的多样化与融合性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原音乐的类型非常的多样,不仅有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同时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比如说声乐、歌舞、说唱等等。并且中原音乐与外界音乐有交流与融合,尤其是到了隋唐时期,不管是在音乐互相融合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实现了比较大的融合发展。更有甚者,西域音乐已经开始渗透到隋唐时期中原音乐的诸多领域和文化预留活动之中。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又促进了中原音乐的发展,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促进中原音乐走向正轨,尤其是唐朝中期以后,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的区别和差异逐步减小,并且西域音乐不断融于中原音乐当中。

2.2 音乐革新的趋势——以雅入俗、引俗入雅

到了中晚唐时期,音乐革新以雅入俗、引俗入雅的趋势逐步显现出来,中原音乐的引雅入俗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原音乐曲子的发展对于其“引俗入雅”的变化趋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隋唐文人墨客纷纷填曲作词,使得曲子在隋唐时期的民间非常流行[4]。

2.3 中原佛教音乐得到了系统的发展

从东汉时期以来,佛教在我国逐渐盛行,其渗透的领域非常广泛,而此时佛教音乐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到了隋唐时期,中原佛教音乐不管是在规模还是在其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都是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而在中原音乐的用乐系统方面,隋唐时两大用乐系统即僧传用乐系统和音声人传用乐系统得到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2.4 中原宫廷音乐机构的设置

隋唐时期相比于其他时期,其中原音乐的高雅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主要得益于中原音乐的整体专业水平较高、中原音乐的理论得到极大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隋唐时期洛阳城音乐机构的设置,对中原音乐在选拔人才、创作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3 隋唐时期中原音乐发展之动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隋唐中原音乐到了五代十国这种战乱不断的动荡时期,其保存度也是比较完整的,为辽宋时期中原音乐的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3.1 发展动因

隋唐时期与西方文明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使得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得以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外来音乐因素的传入,而这取决于当时的隋唐统治者以博大的胸怀对外来新事物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及时吸收外来的音乐,从而促进了其发展。中原音乐既受到西域音乐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影响,又吸收传承了魏晋以来优秀传统音乐。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突出发展了其民族风格,并逐渐成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根基。同时,隋唐时期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中原音乐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大量音乐活动给中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基础;同时,不断走向巅峰的经济,也为中原音乐多元化、开放性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随着隋唐时期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时期的音乐活动非常普遍,从上层社会的贵族到下层社会的平民都有着各自的音乐活动。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度也对中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中原音乐的发展除了外部因素,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其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对以前传统音乐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极大的吸收,尤其是汉朝以来的音乐文化遗产,其对中原音乐的繁荣和复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2 带来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音乐是对隋唐中原音乐继承的最好体现。即使五代十国基本处于常年战乱不断的状态,其音乐并没有像其他方面一样逐步出现衰败之势,主要得益于隋唐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统治者一直以来对音乐的执着与喜爱。正是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对中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才有宋辽时期对中原音乐的继续与发展[6]。和宫廷音乐不同的是,五代十国的民间音乐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壮大,由于五代十国时期,政局不稳,动荡不安,世俗地主代替了门阀贵族,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力量。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越来越成为音乐欣赏的主要主体,歌舞技艺等在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不断被淘汰与淹没,而戏曲等艺术形式逐步受到欢迎与发展[7]。

4 结语

隋唐中原音乐的发展不仅受外来音乐的影响,而且也受其自身条件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来完成的,使得其不管是在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理论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华音乐魅力的彰显,也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地域文化特点,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

[1]刘英丽.论隋唐时期中原音乐的发展与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85-189.

[2]王玮轩.从《羯鼓录》看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09.

[3]郭可悫.隋唐时期中原的音乐活动[J].史学月刊,2007(9):125-128.

[4]唐小凤.浅谈隋唐音乐的对外交流与影响[J].音乐天地,2006(8):56-57.

[5]王研.论隋唐音乐的创作风格[J].沧桑,2010(8):236-237.

[6]张诗杰.隋唐音乐创作风格探析[J].艺术科技,2015(7):158.

[7]王其书.南诏奉圣乐、骠国乐与隋、唐燕乐——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二[J].音乐探索,2009(1):3-7,14.

2016-08-16

余文博(1982- ),女,讲师,硕士,从事中国音乐史与民族音乐学研究。

J609.2

A

2095-7602(2017)06-0167-03

猜你喜欢

雅乐宫廷中原
沁园春·赞中原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雅乐的来龙去脉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