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的底层诗歌写作 诗意的底层民众生活
——我读余秀华诗歌

2017-03-29李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余秀华底层诗意

李艳

绽放的底层诗歌写作 诗意的底层民众生活
——我读余秀华诗歌

李艳

农民诗人余秀华创作了属于底层农民的诗歌。她对底层生活进行审美化的思考,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意象,创作了很多体现底层农民生活诗情画意的诗歌。

余秀华;底层诗歌;日常生活;诗意

余秀华,女,农民、诗人。余秀华初中起尝试诗歌创作,1995年高二辍学后结婚生子,此后守着小卖部开始正式写诗。2005年,她的诗歌开始见诸报刊。2015年初,她因一组刊发于《诗刊》的诗爆红网络。她的诗能够爆红网络,绝不是因为她是所谓的脑瘫诗人和农民诗人,而是她用诗歌表达了底层农民的心声,绽放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诗意。

一、余秀华的底层诗歌创作

底层民众包括进城务工者、城市下岗者、城市低收入者、农村留守者、农村弱势者等。他们一般文化水平较低,收入仅能维持生存、保持温饱,往往缺乏表达自己的能力。从底层创作成果看,包括知识分子的代言,也包括底层民众的自我表述。底层民众所创造的文学作品更关注民生、介入文学和生活的状况。余秀华作为底层民众的一类当属农村典型的弱势群体。虽然是农民身份,但是她具有自我表达和创作能力。她的诗歌显然与知识分子的诗歌不同。知识分子的诗歌或者关注底层平民的疾苦,含有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与悲悯,如林晓波《机关小人物》、田禾的《土碗》《牛皮鼓》等;或者描写底层环境的清新,歌颂底层民众的勤劳、善良,如臧克家的《老马》、艾青的《手推车》、杨邪的《悼诗——献给名叫洁白的姐姐》等。而对于尚未走出农村的农民诗人余秀华而言,诗歌的诗意要纯朴得多,洋溢的是底层民众生活的诗意和美好,不带有惹人同情和怜悯的痕迹,也不完全体现底层人们的辛苦和善良。她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表底层农民发出了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她通过创作推翻了底层弱势群体不能自我表述的悖谬和被知识分子代言的“农村想象”“城市想象”。她的诗歌有倔强、超然、纯净与向往等不同的美,是原生态的底层民众生活状态的诗意绽放。她的诗歌正像她的人那样,散发着人与生活的和谐与泥土的芬芳,是对个体生存体验的直觉化的、审美化的欣赏与赞美。诚如她所说,“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诗歌于诗人而言,更像是勤劳的天使,一直救赎诗人,引领诗人漫步于纯净美丽的“桃园”,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二、余秀华诗歌的创作特点

以余秀华为代表的底层弱势群体开启了底层民众“我手写我口”的先河,突破了其不能自我表达,只能被言说的瓶颈。她凭借女性细腻的情感,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哲理性思考,以提炼底层生活的意境来表达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创作出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诗歌。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车水马龙中,读她的诗,使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而安宁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1.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哲理性思考,尽显底层女性生活的诗意。余秀华的女性诗歌题材往往取材于农村日常工作和生活,表达客观、冷静,体现了新世纪农村女性执着、坚强的生命力。她的诗经常有一个沉思的背景,诗意的由头,然后继续生发下去,体现出令人回味的生活哲理。如《我们相距500里》:“黑夜先两秒进入我的村庄/风进入的还要早一些。/一棵树缩起身子/更早一些——这些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你的白天长一些/比你白天更长的,是我的夜/不可原谅的是酒在你嘴里我却醉了/醉了的我比清醒的时候/更懂得忍住哭泣。”诗人以“树”象征女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女性独处于客观世界内心的孤独寂寥。“对于雪,我保持着惯有的警惕/但是我有雪一样的盲目,雪一样的孤独和虚无/我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呵,被自己深爱/被自己出卖/被自己钉在十字架,被自己取下来/其实,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诗人通过纯白的雪花落入大地融入冰河的消逝过程,表现出雪花的盲目与虚无,映射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坚守自我与背叛自我的无奈与荒唐。这里诗人突破了狭小的女性生活情感世界,以女性视角将女性的情感体悟含蓄、凝练、形象地表达出来,很有震撼力。又如《风吹草低,吹不低草的荒》:“坐了很久,两块云还没有合拢/天空空出的伤口/从来没有长出新鲜的肉/五月的草,绿出自己的命,一半在根里,一半在草尖/风太小,恨倒不下去,爱立不起来/一颗草有怎样的绿,就有怎样的荒,雨淋不进去/风吹不出来/一直到最后/两朵云也没有合拢/她站起来身体里全是骨头断裂的脆响/蝴蝶断下的一只翅膀,从草叶上下滑。”这里诗人将生命之痛融于自然景物当中,通过两片“云”间的“伤口”长不出新鲜的“肉”和“草”、命一半在“根里”一半在“草尖”隐喻了爱恨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生命绝迹的“蝴蝶”“翅膀”终要滑向草根,落入土里。这里,诗人表达悲伤的情感时,那种客观、冷静的叙述让人有撕裂般的疼痛,而这也正是生命之痛。

诗歌最感人的姿态就是追问人生的本真状态,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会散发出熠熠光辉。在这些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哲理性、抽象化的思考,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开拓了女性诗歌新的向隅,尽显底层农民生活的诗意。余秀华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像《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月光落在左手上》等。

2.关注底层生活环境,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化思考,呈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诗意。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余秀华是一位先天性脑瘫的残疾人,生活在没有丈夫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她的诗歌之所以没有沦为浅白呼叫、自怨自艾的精神垃圾,关键在于她站在另一个“我”的视角,审视生活的喜、怒、哀、乐,通过个性化的审美,以诗性化的语言表达生活的体验,绽放平凡生活中的诗意。诚如诗人自己所说:“这肯定是经过了生活的打磨,我这个性格嘛,总是要打磨,才能出一点好东西,不打磨是出不来的。”她以审美的眼光关注日常生活,以细腻的情感书写,让现实生活与自己的精神境界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点亮了自己,也点燃了同样深处底层的弱势民众的灵魂,让精神贫乏的受众产生共鸣。在《我爱你》中,诗人写道:“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以“我”的视角,审视生活环境,提炼出一个病人日常生活的琐碎经历,然后在阳光好的时候,“我”又像快乐享受阳光的“陈皮”,无比慵懒,有岁月静好的意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等意象也伴随着“我”的情绪漫步在春天的路上,让我按住了内心的“雪”。细细品读,连阳光这种上天赐给我们每个人的自然现象,诗人都是带着感恩之心、知足之心来看待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自然会带给我们一份快乐。这样提炼与加工出来的语言,展现出了底层生活中含蓄凝重的艺术美感。平常词语的巧妙搭配及对诗歌结构的注重,使她的诗歌克服了直白叙述。比如:“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会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在搭配方面,诗人通过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生命经历,隐喻了一个残疾人寂寥的生活,含蓄地道出了内心的情绪。这样虚实相间的通感性的搭配,为读者带来了起伏不定的阅读美感享受,包含着审美同情与期待,却没有丝豪怜悯。余秀华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乡村生活有种亲切感和亲近感,乡野生活在她笔下充满了几分哲理。如《打谷场的麦子》《南风》,其文学表达不是对底层的想象,而是浓缩了无数的生活体验后进行的形而上的诗意想象,提炼了底层生活的诗意。也许是上帝为余秀华开了一扇天窗,让她能够洞察凡俗琐事,展现诗意。

3.恰当使用意象,表达底层民众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体现生活的诗意。意象是诗歌的要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意与象融合所创造出来的既清晰、生动形象、具体又朦胧、幽深含蓄、抽象的意象。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意与象融合,托物以载情,传达诗歌情感,提高审美艺术效果。骆小所在《略论使用修辞格时的情感活动》中说:“修辞格是情感冲动而产生的变形的语言艺术。”在《雄楚大道》中,余秀华借助“月亮”“轻风”这样的古典意象,含蓄地道出了漫长历史岁月中雄楚大道的文化内涵和距离现在的遥远,又话锋一转,陡然转到当下的“偶尔一节钢管砸下来/这些美妙的事情事宜秘密进行/上新闻就是小家子气”,诗人以“钢管”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美妙的事情适宜秘密进行”表达出诗人这一个生命主体对社会的关注。“我喜欢夜色里的雄楚大道/它适合我这样不按交通规则走路的人/适合分不清鬼影和人影的人/在这泥泞不堪的路上捡起一轮完整的月色/欣喜若狂”,一个不按交通规则走路的人,分不清“鬼影”和“人影”,然而“月色”,让我体悟到历史的延续,于是我“欣喜若狂”。是啊,今月也曾照古人。这样荒诞又平常的意象掺杂在一起,开始时传达出了一种沉寂的气息,而“月色”意象的使用,又使诗情突然转换,传达出了知足、快乐的诗意。这些意象的使用绽放了诗歌饱满的情绪,克服了底层诗歌语言过于平实的平面化和单一化的弊端。“粗壮的钢管和乱飞的尘埃都对应了/生命的荒谬”,这里“尘埃”随风而起,让人慌乱和迷离,而人又何尝不是尘埃呢?生命也如同砸向车子的“钢管”、乱闯乱跳的“尘埃”一样,是“荒谬”的,对应了前几句中的“人影”和“鬼影”意象,共同隐喻了人生的荒谬,是一种“对应”。这些意象的使用虽然简单平常,或者略显粗糙,但却使诗歌的意境变得深邃大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关注,传达出崇高的艺术境界。这类的诗歌还有《如何让你爱我》《蓝色的牵牛花》。

通过余秀华的几首诗歌,我们不难体会到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和诗意生活的美好与温馨。诗人在创作中通过对生活进行哲理化的思考,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及对意象的巧妙运用,诗意化地绽放了那份平凡生活的平静与祥和。任何一首好诗都是既体现了诗人个体的生命痕迹,同时又参透着社会与人生的。这样的诗歌具有流传的价值。她的诗歌追求的是自身生活的感悟,是生活赋予她也赋予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经验。余秀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永恒的诗意,在诗歌作品中体现诗歌的在场和主体的在场,体现了底层民众生活的主体性。余秀华诗歌所体现的美好和诗意既是余秀华本人的,也是农村弱势者、走出农村的知识分子和进城务工者的,是对农村怀有眷恋的一切群体的。余秀华拥有着一颗不想堕落的宝贵的灵魂,以追求精神维度为基础,追求着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郭一鹤

I22

A

1671-6531(2017)01-0020-03

李艳/长春教育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61)。

猜你喜欢

余秀华底层诗意
诗意地栖居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The Poet on Earth
冬日浪漫
无耻当有种
余秀华的慢写作
被耽搁的诗意
雪 山
春日诗意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