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低碳经济命题下的哲学解题
2017-03-29顼迎芳刘小草
顼迎芳,刘小草
(1.长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11 2.苏州大学 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0)
一、引语
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2016年刘延东在第七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闭幕式上发表演讲说:中国政府将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使中国经济进入中国高速增长“新常态”。山西作为能源(煤炭)大省,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山西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厘定
低碳经济是以“三低三高”为基本特点的经济模式,体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2]。低碳经济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反思的结果,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转化率,倡导低碳理念,创新低碳技术的措施;是实现集经济、能源、环境、科技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经济[3]。因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二)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失衡
山西省人均GDP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逐渐扩大,2014年在31省中排名倒数第二,2015年倒数第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山西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且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三产业比例偏低且发展慢于全国平均水平。
2.能源结构不合理,温室气体排放较多
3.污染治理投资较高,环境发展水平偏低
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投入力度较大,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较高,说明山西省政府对环境污染高度重视,但环境发展水平不高,2013年山西省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都偏低。
4.科技投入力度不足,低碳技术相对匮乏
山西技术排污的能力显弱,源于其科技治污的投入力度不大。山西省科技经费及人员投入低于中部五省,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及治污设备的更新,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较差。同时,由于低碳技术匮乏,能源利用率不高,能耗大,污染严重。
三、山西低碳经济发展命题
(一)山西经济循环持续发展的总命题——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据2007-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6-2012年间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太原最高,2006、2008、2011三年的值大于0.75,具有一定的生态吸碳效应;阳泉、晋城、大同、朔州次之,各年排名均居于前五位;但运城、忻州、临汾、吕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很低,其值始终小于0.4,属于高碳经济。山西省除太原外的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较低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治理环境污染,导致各地市科技系统发展水平值很低。因此山西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实现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二)山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子命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命题
高碳经济问题反映到自然领域,即气候与环境命题。高消耗、高排放引发了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而二胎政策的放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西人口规模的增速,同时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持续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种能源污染、烟尘、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引发的气候变暖等等。就哲学角度而言,我们需要思考,关于气候的命题是气候变暖的因果问题,关于环境的命题是方法论问题。
第二,这些诗里,在诗中有音乐也有悲情展现的也为数不少,这种悲情的展现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建安文人的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乐器和音乐内容的描写,如曹植在《弃妇诗》写到:“抚节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7]在《怨歌行》写到:“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8]曹植的诗里多次出现了瑟、琴、筝、笛、鼓、笙、竽,尤其以丝竹类乐器居多,如瑟、筝;曹丕的《清河作诗》里这样写:“弦歌发中流,悲响有余音。音声如君怀,凄怆伤人心。”[9]他的诗歌与曹植一样也有许多音乐、乐器内容的展现,同样的是以丝竹类居多,如琴、筝,这些诗直接地抒发了在音乐缭绕的环境中,生发出的哀情悲绪。
气候和环境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矛盾”关系。
2.人与社会的关系命题
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机构、能源与技术一方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因素。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与结构,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能源,其中隐含着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矛盾。
山西是典型的依赖于高碳经济模式发展的省份。反思高碳经济状态下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环保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成为我们发展的目标。但是单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工业化的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必解的经济命题。低碳模式核心在于技术,在于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一方面要实现对现有能源的节能、降耗、减排;一方面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人与人的关系命题
高碳经济以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依赖关系作为基本的切入点,深层次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了少数人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而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进而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低碳经济倡导公平的发展理念,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在追求低碳排放和追求低碳技术的过程中衍生出“碳排放权”和“低碳技术知识产权”,由此产生了省与省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一个政治命题。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为支持全国经济发展向各地输送煤炭资源,但也因此处于尴尬境地。
坚持以人为本,还是追求物本主义?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低碳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矛盾,倡导并实现公平发展。
4.人与自身的关系命题
人的价值与发展命题。高碳经济模式下的人的状态,实质上成为经济目标追逐下的手段,这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悖的,在这种状态下意味着“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是成正比的”,也就意味着人的发展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在异化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错把消费需要膨胀为消费欲求,追求奢侈消费、过度消费和畸形消费。往往一些奢侈消费品都包裹着高碳的外衣,如一次性用品、如过度的产品包装等。消费观念、消费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所以大众的低碳化消费理念才能推动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四、哲学反思下的解题思路
山西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三组关系,解决好四对矛盾,运用好五大途径,建立和发展好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一)处理好四组关系,解决好四对矛盾
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矛盾
人和自然密不可分。传统高碳经济更多地折射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资源的占有,人类向自然界掠取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自然界本身的平衡因此被破坏。低碳经济从联系的、整体的观点出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期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在相互作用下共生共存[4]。自然价值应该基本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的经济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传统高碳经济过多的重心在于关注自然带来的经济价值,忽视了自然之于人、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价值。人并不是判断自然价值的唯一主体,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人类应对自然重新认识,强化整体性、共生性、联系性、可持续发展性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5]。
2.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矛盾
低碳经济是生态化的经济形态,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其“三高三低”的特点对传统高碳经济的“三高一低”而言是一种扬弃,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但也延续了高碳模式下的一些技术、方法、手段。因此,对低碳的追求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体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市场规律、依托的包括价格、质量、促销、品牌宣传等市场调节杠杆等。而宏观调控则体现为在经济发展中附加上的低碳化的目标和标准的限制性条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在确保低碳发展的过程中相得益彰。
3.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解决好低碳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矛盾
“煤老板”一定程度上成为过去几年山西经济的代名词。山西省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减排空间,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兼顾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应积极倡导低碳意识和低碳化理念,使人们在生活中内化为行动自觉;制定低碳指标和标准,在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坚持低碳环保的价值取向和原则。通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把低碳目标与经济目标统一于一个目标之中。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反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物本主义、官本位主义等,有效推进绿色发展,营造青山绿水的幸福生存空间。
4.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解决好低碳发展与大众消费的矛盾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不论高碳还是低碳经济都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但传统高碳经济把人当成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工具,它以GDP和GN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为目标,颠倒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手段与目的的位置和关系,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不应该是“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人类在满足自身吃、穿、住、行的消费实践中,解决低碳发展与大众消费的矛盾,必须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新理念。低碳消费并非限制消费,只是反对奢侈和过度消费,提倡循环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同样可以起到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以“绿色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比传统的“以消费促生产”更为合理[6]。
(二)运用五大途径
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哲学角度而言,必然要处理好系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素施行以下途径:
1.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
山西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集中于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污染较严重的行业,导致山西低碳化经济发展滞后。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对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遏制其盲目扩大生产;要积极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山西能源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以煤为主,且原煤多半用于煤炭、电力等重工业行业。山西应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技术创新,改善单一的能源生产结构,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风能、水能、核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摒弃第二产业对能源的过度依赖性,将能源主要用于低碳产业的发展。
2.创新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低碳技术。因此,山西省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低碳技术的创新活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开展低碳创新活动;加强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研发煤炭开采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新设备;善于借鉴他省的经验,引进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和节能技术。
3.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低碳政策制定与实施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山西应从政策上主动控制碳排放,降低发展的“碳依赖”。政府应制定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并细分任务,使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清楚具体职责;对碳排放制定限额,对超出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罚款;制定低碳产业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进行税收减免。
4.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培养低碳消费意识
应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就政府而言,应起到模范作用,如推广太阳能路灯、使用节能办公用品等;就企业而言,应自觉控制并减少“三废”的排放,减少对河流、湖泊的污染,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应积极承担责任;就个人而言,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乘坐公交车,减少甚至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使用节能灯等。
5.发展森林碳汇,增强森林固碳能力
森林、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山西省的森林覆盖率为18.0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其他五省。因此,山西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扩大碳汇面积,提高环境子系统的得分,促进经济向低碳经济目标发展。
[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06/c1001-26953754.html[EB/OL]人民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05月06日.
[2]杨小军,林敏.低碳经济的哲学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3):46.
[3]郭利峰.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17.
[4]胡延福.低碳经济的生态哲学方法论解读[J].生态经济.2011,(3):102.
[5][6]毛世英.低碳经济中若干矛盾的哲学思考[J].人民论坛.2010年10月: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