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

2017-03-29李秀岩胡雨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工作

李秀岩,胡雨露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

李秀岩,胡雨露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具有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然而许多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就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该采用的创新举措,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就业率成为衡量一个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将就业指导工作朝着更为创新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各大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趋势。本文对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应适当增加哪些创新举措。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1 就业指导工作不具有长期性

如今,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针对毕业班开展的,仅仅是对毕业生进行简单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应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1],从新生入学就应该适当进行就业、择业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

1.2 高校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不完善

绝大多数高校还只是通过信息公布栏来发布就业信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如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各种信息发布渠道也多种多样,高校应避免使用单一的渠道来发布信息,可以通过使用新媒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和公众号等方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找到自己需要的岗位。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就业信息发布网站,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和网络信息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联动体系,充分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1.3 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缺乏专业化的指导

目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院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或兼职教师,他们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日常还要处理日常繁琐的工作,不能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2]。

1.4 理论与实践不能完全接轨

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方面,很多高校进行纯理论的指导,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最好能开展一些求职类的竞赛,使学生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5 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

高校缺乏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对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不足,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3]、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及时把握就业工作的方向,继续完善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和网络信息化建设。

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举措

2.1 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学校应高度重视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坚持市场化运作,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市场营销意识,秉持“走出去、请进来”和“校园主战场、主渠道、主阵地”的方针,坚持校内校外市场、国内国际市场、有形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主动出击跑市场、真诚服务请市场、协同合作建市场、联系校友拓市场以及开辟海外市场等方式不断探索多形式、重实效、异模式的就业市场运作机制,强化“全员化”参与机制,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2.2 优化信息网络,加强服务意识

高校应积极优化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毕业生生源信息库、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使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岗位的查询、就业安置的跟踪、就业效果的反馈、校政企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与顺畅,使学校的办学思想、服务理念、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等办学特色得以广泛宣传,使学生职业测评、信息查询、择业指导、招聘统计、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等信息化工作更加便捷,逐步实现校内“信息共享、政策发布、指导咨询、网上招聘、远程面试”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就业信息服务。

2.3 建立实训基地,创业促进就业

通过鼓励和扶持发展校内创业基地,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组织计算机、网络建设、电子商务、茶艺师、调酒师等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学生创业创新技能。打造标准化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场地,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创业企业使用,以创业来促进就业。同时,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扶持基金,鼓励校内各基地进行创业创新项目申请,并对通过评审的创业创新创业项目予以扶持。完善创业基地的管理,积极鼓励和发展校内创业基地,继续增加校内创业基地的数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实践的场所。

2.4 创建实训服务,搭建创业平台。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可以成立学生创业组织。由学校出资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实习培训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模拟互动指导、创业计划书的制定等环节,极大地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拓展就业思路,带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高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该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帮助在校大学生消除职前恐惧症,增强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规划能力。

2.5 组织参加竞赛,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现场实物和视频展示,对学生进行详细而精彩的讲解,开阔大学生的创业视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可以让社会了解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促进创业园的产品与技术向市场化推进,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省、市创业展览活动,向参观者展示高校大学生创业建设情况、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风貌,还可以组织学生赴校外参加创业就业博览会、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大讲堂、大学创业班、新生代领袖峰会等讲座和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路。高校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邀请校内外资深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家进行指导及评审,并对获奖创业团队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6 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分模块化教学,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配合课程教学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教育讲座、课程教学大赛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目的,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岗位认知的能力,进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2.7 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要依据省、市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制定自己的岗位与工作职责,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认真领会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审时度势、拓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迎接各种机遇与挑战。

2.8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指导水平

学校要注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选派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就业、创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团队。高校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夯实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3 结语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把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实施“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就业部门牵头抓、各学院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学校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激励机制。高校应以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为原则,以“落实政策不打折,拓宽渠道求突破”为工作目标,完善就业服务与帮扶体系建设,丰富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制定就业工作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就业管理、市场开发、招聘接待、就业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园管理与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严格性。不断向就业指导工作中注入创新元素,抓住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培养更加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1]马于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54-55.

[2]孙彬,刘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80-81.

[3]王宇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管理研究,2013(6):317-318.

2016-11-1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研究”([2014]第252号)。

李秀岩(1965- ),女,副教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5

A

2095-7602(2017)02-0097-0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工作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选工作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