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扬琴演奏艺术特征探析

2017-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扬琴演奏者技法

王 巧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传统扬琴演奏艺术特征探析

王 巧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

扬琴演奏的艺术欣赏价值极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气韵以及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等。研究传统扬琴演奏艺术特征,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乐器演奏创新与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传统扬琴;演奏艺术特征;创新技法

中国传统扬琴演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极具中国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人民在不懈追求真善美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扬琴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技巧的展示、审美情趣的表现,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及表演风格。

1 传统扬琴演奏艺术特征

1.1 扬琴的演奏风格特征

扬琴的演奏风格受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民情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扬琴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变换。从目前扬琴的演奏整体情况来看,其演奏风格多元化,演奏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

1.1.1 广东扬琴的风格特征

不同区域,扬琴的风格特征明显不同。以广东扬琴为例,其音色动听、曲调抒情悠扬,具有客家风情。广东扬琴的基础就是客家民族音乐,如《倒垂帘》《连环扣》等,这些作品的整体风格呈现出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明显、曲调悠扬。广东扬琴综合了颤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巧,使用广东扬琴演奏的音乐流畅、活泼。

1.1.2 江南丝竹扬琴的风格特征

江南丝竹扬琴与广东扬琴一样,都是中国扬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江南丝竹扬琴具有自己的特色,它由江南民间音乐演变而来,奠定了江南丝竹音乐发展的基础。演奏者需要巧妙运用衬音、倚音、花音、坐音等技巧演奏。江南丝竹扬琴优雅细腻,艺术风格极具江南风情,旋律平稳柔和,多以波浪式的演奏方法向前推进,代表作品有《弹词三六》《欢乐歌》等,其中《弹词三六》的曲调展现了极为浓厚的江南风格,其节奏欢快、意蕴清新欢快。

1.1.3 四川扬琴的风格特征

四川扬琴极为有名,并且在成都、重庆、泸州以及自贡等区域流行,在音乐创作方面综合了开场音乐与间奏的曲牌乐器,以当地民歌为基础,音调铿锵有力、节奏欢快。演奏技术十分独特,通过浪竹咕噜竹颤音、顿音等表现出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特点,舒缓时音乐细腻明快,激烈时音乐粗放浑厚,表现力极为丰富,代表作包括《闹台》《将军令》。以《闹台》为例,演奏者演奏时左手连轮几个小节伴奏,同时右手弹奏旋律,其所展现出来的曲调也各有特色。而《将军令》的表现力更为突出,此乐曲巧妙地运用各种衬音配合,模仿出各种铜锣的声音,将战场上战马奔驰、相互厮杀的场景表现得极为形象。

1.1.4 东北扬琴的风格特征

东北扬琴取材源于民间小调,在原有扬琴的基础上,综合了传统艺术以及滚、滑、压、颤等各种方法,有效展现出了东北音乐的特色,代表作有《苏武牧羊》《罗江怨》等。东北扬琴风格豪放,《苏武牧羊》演奏极为精彩,表现力丰富,伴奏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这些独特的风格为东北扬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扬琴演奏价值取向

扬琴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民间普及发展,所以被称为“世俗扬琴”。清代,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一些沿海城市发展畸形,城市艺人越来越多,随着说唱音乐以及地方戏曲的发展,为扬琴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扬琴开始为说唱音乐以及地方戏曲伴奏。到20世纪初期,扬琴演奏在中国开始形成不同的流派。从世俗扬琴,到地方说唱音乐伴奏的扬琴,它们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民族特色,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以及情感的结晶,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时代不断变迁,扬琴演奏技法及风格等都在不断革新,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以及规模。虽然扬琴类型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联系。中国扬琴演奏价值体现了道德伦理之规,符合人性人情的道理,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是人类对生活、生命的体悟以及经验的体现。

1.3 扬琴演奏美学追求

扬琴演奏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美学价值。扬琴演奏美学立足于美学观念之上,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以及传承价值。除了美学价值,还包括艺术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扬琴表演艺术从国外传入,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被深深刻上了民族烙印,扬琴表演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与兼容性,能够吸收很多其它文化的特点,扬琴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4 扬琴演奏情感表达

扬琴演奏过程中,听众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以及音乐本身的情感,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表演者演奏本身属于再创作,不同的表演者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诠释是不同的,演奏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也不同。音乐表演者需要不断向扬琴音乐作品融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成为经典。实现创造性的关键方式是合理的想象,想象的存在,让平凡的音乐变得具有魅力,让静止的乐谱变成跳动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想象是音乐表演者必备的心理要素,表演者必须要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领会其中的意境,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创作者的精神意境,才能够更高质量地完成表演。扬琴本身的音色、美学特征,与表演者的完美演奏技巧相结合,其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更容易打动人。

1.5 扬琴表演气韵讲究

扬琴演奏讲究气韵,气韵是中国审美特有的内容。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手臂与手指连贯发力,震动琴弦,产生音乐。“韵”则是扬琴演奏的最高境界,陆时雍认为,有了韵,音乐才有生命;缺少了韵,音乐则死气沉沉。中国扬琴也是如此,演奏者注重“韵”味、“韵”律,能够使演奏变得动人、感人,演奏者与倾听者能够获得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在刚柔并济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力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通过“气”带动力,柔美中带有刚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扬琴演奏的文化根基,刚柔相济、阴阳结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2 扬琴创新技法发展

2.1 借鉴其他民族乐器的主要演奏技法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扬琴可以借鉴其它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结合自身的演奏特点进行合理创新,比如勾弦、滑抹音以及摇拨等是从古筝演奏的抓弦、揉弦以及摇指法中借鉴的,而泛音借鉴了古琴的音色。这些特殊的演奏方法,为扬琴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繁多,传统乐器种类也极为丰富,不同乐器的演奏风格和特色都不相同,因此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不但能够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2.2 借鉴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西洋乐器的发展立足于西方文化之上,具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和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借鉴西洋乐器独特的演奏技法,勇于借鉴外国经典音乐的演奏技巧以及表现手法,创新和发展本国民族乐器的技法,实现对扬琴技法的创新和完善。

2.3 创新演奏技法

乐器的改良是创新演奏技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双音琴竹技法的创造,可以被简单称之为双音键,东北扬琴传人张学生先生,在边疆的春天中曾经运用这种演奏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乐器改良推动了扬琴演奏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将音乐情绪很快地传递转化出去,提升了音乐感染力,拓展了扬琴艺术的发展空间。

2.4 扬琴音源开发

音源开发也是扬琴创新的一个方面。演奏者通过敲击扬琴,使其发出声音,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改变音源是通过增加扬琴的发音方式,利用扬琴其它的部位发出声音,比如敲击扬琴两侧,使其发出声音,开发扬琴演奏的声源源头,丰富扬琴演奏的形式以及声音,强化演奏的表演力。另外,演奏过程中,击弦部位应随着音区的不同和力度要求的不同,做出适当的相应调整。同时,还应注意用竹头中央略偏后的位置去触弦,避免斜向击弦和其它不当部位击弦,否则容易误触其它琴弦,影响到演奏的音色和力度效果。

2.5 创造优美的音色

扬琴的音色极具特色和美感,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美学价值整合在一起,完美地体现了身心与乐器的整合。扬琴演奏者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情感,能够将扬琴演奏的魅力提升到最大。充分挖掘扬琴演奏的特点,展现其音色的变化,才能够将扬琴的特色展现出来。

3 结语

扬琴演奏在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汇聚体现了中国人类思想精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想和情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奏家,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掌握扬琴演奏艺术本身的特点,并能够根据时代的审美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扬琴演奏技法。

[1]周珊.东北扬琴流派演奏艺术探究[J].艺术研究,2016(1):28-29.

[2]邢睿凌.浅析中国扬琴之历史发展[J].黄河之声,2016(5):117.

[3]曾伟莹.对儿童扬琴入门学习的几点看法[J].黄河之声,2016(5):64.

[4]乐海乐器公司.扬琴100问(一)[J].乐器,2016(6):20-21.

[5]杨元.匈印中扬琴初探(下)[J].乐器,2016(6):37-39.

[6]高静静.谈扬琴现代音乐风格作品创作及演奏分析[J].同行,2016(5):59.

2016-07-04

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安徽省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打击乐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2013SQRW129ZD)。

王 巧(1980- ),女,讲师,硕士,从事音乐表演(扬琴、打击乐)研究。

G632.51

A

2095-7602(2017)02-0163-03

猜你喜欢

扬琴演奏者技法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精通拍摄技法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