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塘坊乡木偶戏礼俗文化之探析

2017-03-29何颖川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礼俗木偶戏仪式

何颖川

塘坊乡木偶戏礼俗文化之探析

何颖川

塘坊乡木偶戏在当地传承发展了近百年,是村民年节必备的表演和仪式,它的发展离不开民间礼俗的支撑。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潮流,塘坊乡木偶戏的生存遭到威胁,其礼俗仪式也渐渐被冲击。对塘坊乡民间礼俗的研究有助于塘坊乡木偶戏的传承与保护。

木偶戏;塘坊乡;音乐形态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自宋代始就开始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塘坊乡地处闽赣交界,地势偏僻,群山环绕,当地就有木偶戏和举桥灯等民俗活动。塘坊乡木偶戏是结合了表演、唱腔、器乐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村民把木偶戏当作逢年过节时所进行的祭祀神明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它植根于民间礼俗文化之中,目前尚无学者研究。所以,对塘坊乡木偶戏礼俗文化的研究,对于江西地方文化史,尤其是江西民间戏曲和江西木偶剧种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塘坊木偶剧团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

(一)历史背景

塘坊木偶戏戏班的可考年代在光绪年间,秀才唐先喜在塘坊乡开始了木偶戏表演,其是塘坊乡木偶戏班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代木偶戏班班主。唐先喜班主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在谢财生、谢顺生、谢运生、王祖凛、谢帮银五代班主的传承下,木偶戏发展成为今天的模样。

塘坊乡木偶戏班的演出范围主要是塘坊以及周边赤水、安远、驿前等乡镇,演出日子为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以及村民用于庆贺生日、小孩满月等喜事的时候;以赣剧唱腔为主要唱腔是塘坊乡木偶戏的初始唱腔特点,经过第二代班主谢运生时期,木偶戏糅合了皮黄腔、高腔等其他唱腔,老艺人称其为“土调”。这土调是被当地语言化了的弹腔、吹腔,有西皮、二黄、高拨子等。

(二)发展现状

塘坊木偶戏的艺人来自闽赣交界处,戏班成员基本为男性,戏班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表演木偶戏为副业,戏班成员呈半老龄化,传承人较为匮乏。戏班共有三种传承方式:通过家族传承、通过师徒传承以及家族与师徒传承相结合和的形式,这三种形式在塘坊木偶戏传承中成为主导。木偶戏与戏曲一样,全部为男性成员。

当前塘坊乡木偶戏班是通过在附近的乡镇演出获得收入,演出范围主要在塘坊乡及周围乡镇。在接到村民的预约后前往演出。木偶戏舞台搭建较为简单,定好木偶戏表演的庙宇后,在庙堂侧面搭建长3.8米、宽3.5米、高1.5米的戏台,在台上布景,放置背景板、帷幕构成木偶表演的主要场地。

木偶戏演出剧目五十余种,班主王祖凛说“木偶戏可以一年到头每天的表演都不重样”,可见剧目种类之丰富。木偶戏表演大多是周代、汉代、唐代、宋代为背景的经典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老少咸宜,广为流传。有记录的剧目有《龙凤配》《团圆会》《观灯记》《借衣访贤》《文王访贤》等。木偶中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剧目的需要。

二、塘坊木偶戏民间礼俗的传承与变化

塘坊木偶戏近百年的历史证明了它古老而珍贵的价值,在当地长时间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与民间礼俗有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戏的生存遭到威胁,礼俗仪式渐渐被冲击,为了能够传承下去,木偶戏的受众成分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木偶戏经历了由为“神”表演到为人表演的变化、观众欣赏态度的变化、木偶服饰的变化和传承对象的变化。

(一)礼俗的传承

木偶戏演出地点和时间,以及敬神仪式及其内容,从未改变延续至今。

塘坊乡木偶戏的演出与礼俗紧密结合,一般正月演“人丁戏”(人丁戏在春节至元宵期间最为热闹,每天连续上演,也被称为“红丁戏”,寓意人丁兴旺,好运滚滚),入夏演“禾苗戏”,秋冬演“平安戏”,费用由当地群众按人数平摊;遇上当天有喜事的人家会出资请村民免费观看。

木偶戏表演的地点必须为当地的庙宇,演木偶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祈福、保平安、求丰收。春节开演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需要要敬神,在每次开演前都要放鞭炮、点蜡烛、烧香、烧纸钱,这些礼俗仪式,从未进行简化和改变。并且当地民众非常支持木偶戏的演出,据当地村书记的说法:村民对村中其他活动不一定会出资,但需要请木偶戏班敬神时每个人都会资助。

木偶戏只在庙堂中表演,表演时间通常为重大节日和有喜事时。这种特定的表演时间和地点赋予了木偶戏特殊的意义。演出是敬神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场合和时间影响了木偶戏表演的内容和形式。

在木偶戏演出时,庙堂的正中间都有神像,可以说是给神表演,同时还有人进行跪拜和上香等活动。不管在哪个庙中进行演出,木偶戏舞台总是在庙宇神像的侧边,另一边放好一排排板凳给观众观看,中间是神像,神像下有烛台,供人们祭拜。

(二)礼俗的变化

近些年,塘坊木偶戏开始服务于民间多种礼俗并以此为生计,例如会被邀请在周围的赤水、驿前镇进行表演,还与相邻的福建省宁化乡有长期的演员交流。可以说,塘坊木偶戏不但具有礼俗的性质,而且是艺人谋生的手段,所以,木偶戏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表演水平也应相对较高。随着学习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木偶戏的师承关系也有了改变,他们开始接受外姓人进行学习,变成了师传与家传相结合的传承方式。

同时,为了迎合新一代受众的口味,木偶戏的服饰逐渐现代化、醒目化,木偶剧团在2010年购置了LED电子字幕屏,放置于舞台两侧,便于观众理解唱词。为了吸引观众,还打算招收长相漂亮的年轻女性为徒,不论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但已经表明木偶剧团有以市场为导向的趋势了。

在传承方面,塘坊是谢姓村,当初的木偶戏只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但是随着学习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慢慢接受外姓人进行学习,变成了师传与家传相结合的传承方式。例如王祖凛师傅想将木偶戏传给他的侄子,将其定为传承人,可是它的侄子不愿学木偶戏,这才将喜爱木偶戏的谢帮银定位下一代传承人。还有女弟子黄美凤,原本木偶戏是传男不传女,也同样是因为传承人缺乏,所以喜欢木偶戏的黄美凤才得以加入木偶剧团进行学习。

总之,塘坊乡木偶戏的变化和传袭主要体现在仪式、观众和传承人等方面。

三、塘坊木偶戏礼俗成分体现

“作为民族宗教实践方式的乡村仪式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型,一为祭祖仪式,一为敬神仪式。”木偶戏的表演在民间体现在祭祀活动、剧目的象征性和民众精神需要三个方面。

(一)酬神祭祖活动

木偶戏演出伴随着一系列游花灯、敬神等仪式,“酬神祭祖”表现得非常明显,花灯经过镇中所有住户的厅堂并参拜各家的“私居”,为每家每户送去幸福安康,被参拜的家庭都会在花灯的出发点庙宇前燃放爆竹以示回应;而在路过较大的祠堂时,需要进行上香、点蜡烛、放爆竹、盘珠的仪式。这种酬神方式是所有村民参与,以花灯和木偶戏演出场地为依托,而形成的祈福行为,它反映了民众原始的部落意识。

(二)剧目的象征性

木偶是仿造人的模型进行表演的,古时候也叫傀儡,傀儡的表演具有象征意义,剧目背景为中国有名的历史典故,而选取的是与人们的节日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与婚嫁有关的《彩楼配》、与节日有关的《团圆会》等,这些内容是在长期的礼俗影响下决定的,同时也服务于礼俗的发展。

(三)民众精神需求

民众出于心灵的“寄托”,将木偶戏视为祈福之祭品。在当地村民的内心深处,婚姻、生子、劳作、功名等各种现实性的与生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事情,都会对当地的庙神进行倾诉和祈福,把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与神的沟通,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精神“寄托”。而木偶戏正是被赋予这种寄托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它用艺术表演的方式增加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成为村民与神精神交流的通道。

四、民间礼俗对木偶戏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们在礼敬神明时邀请木偶戏演出,通过木偶戏传达一种仪式感和民间对宗教敬仰的需要,村民在看待木偶戏时自然多出了一种如同敬畏神明的心态,木偶戏已经深入村民的生活,村民也将木偶戏当作礼敬神明的必需品,木偶戏在村民心中的习以为常已经成为村民内心潜移默化的信仰,这是对神明的信仰所赋予木偶戏的另一层重要含义。

木偶戏作为当地民间信仰的表象和外在形式,表达了当地的一些社会功能的需要。木偶戏的表演场地——土地庙赋予村民对木偶戏的信仰,木偶戏的表演也将人们对生活的祈愿和期待通过反复的表演内化于内容之中,在表演时再次展现出来。

整个塘坊乡村民对三官庙、五通神的崇拜已成为一种群体性的崇拜,塘坊乡在一定程度上是三官庙、五通神崇拜的特定场域,是塘坊乡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也是木偶戏的特殊标签,这种信仰是塘坊乡民俗活动的基础和互动,可以说,塘坊乡所有的民俗活动都是以信仰土地庙神而发展壮大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木偶戏通过信仰而传承;从传播的角度看,木偶戏因为村民信仰的增多而传播和发展。塘坊乡村民的信仰是木偶戏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结语

木偶戏作为中国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在当下传统文化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情况下,在塘坊仍然未经断开地流传了近百年,在当地民众的礼俗仪式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个戏种的音乐保留了当地的音乐文化特色,还有着中国传统音乐形式的特点,其中具有的深厚社会和历史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江西塘坊乡木偶戏研究 》(课题编号:YG2016142)]

[1]陈晓萍.论民间艺术对民俗的依托——以闽南木偶戏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3):13-19.

[2]段杨波.中国木偶戏源流[J].中华文化论坛,2011,72(4):47-50.

[3]蒋笛.民间礼俗对礼乐文明的继承与反叛[J].求索,2012(10):112-114.

[4]项阳.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J].音乐研究,2005(4):5-11.

[5]项阳.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J].中国音乐,2008(3):3-8.

[6]杨和平.民间礼俗的音声表达——以蒲城丧葬仪式音乐活态现状调查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138-144.

[作 者]何颖川,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礼俗木偶戏仪式
木偶和木偶戏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传统戏剧——木偶戏
CLOSE TOHEAVEN
十岁成长仪式
木偶戏
木偶戏
仪式感重要吗?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