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7-03-29沈春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沈春英 张 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433)

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沈春英 张 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433)

慕课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革命,由此引发各个教学要素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调查,分析传统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角色新定位及相应的角色转换策略。

慕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任课教师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位为“慕课元年”,自此之后,这一场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大变革,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慕课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教育新模式,还体现了未来大众教育及高等教育的趋势。在慕课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课程在使用慕课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笔者所讲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例外。其实,在慕课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胜任力要求;教师的地位不是更低了,而是让教师可以更好地诠释其应有的角色价值。因此,教师究竟如何具体地应对这种挑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传统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角色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角色,笔者对江苏省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本调查发放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课堂参与度、讲授所占时长、互动媒体使用情况等五个方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教师角色在当前传统教学环境中反映出如下问题:

1)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者。89%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前由教师制订课程大纲,课堂上教师掌控课程教学材料,决定学生学什么以及怎么学。63%的教师讲授时长为平均每节课30~40分钟,占总时长的一大半。在教学方式上,47%的教师除了讲解知识,还会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上问答;12%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互动以及课外的线上互动。由此可见,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占主导,教师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2)教学内容理论较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内容上,77%的教师主要是围绕教材讲授与大学生有关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职业规划等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这个过程中,更看重的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水平,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心理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上更多的应是心理感受的体验、内在想法的分享和表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了解和获取上。目前,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多为问题导向,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纠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难以让学生深刻内化心理学知识。

3)师生课堂内外互动较少。调查中,95%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合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授课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的现场上课时间。课上,教师多采用PPT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后,学生见不到教师,在遇到一些心理困惑时不容易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不易形成亲密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学习了一门普通的知识类课程,而不是大学生活的一种陪伴感。从教学环境上,73%的教师多数时候是站在讲台上讲课,与学生的距离在2米以上,从心理学上讲,这个距离属于公共距离,而公共距离的影响是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与其进行信息沟通,这样的互动和沟通状态显然不利于达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1]。

2 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角色要求

1)加强技术学习,做新媒介时代的践行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知识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也不能代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2]。在慕课时代,教师如何掌握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去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辨别知识的真伪则显得更为重要。

在慕课课程系统中,有在线讨论和答疑功能,这既是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的平台,也是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手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帮助。类似的课程管理操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进而能够在驾驭信息技术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成为云技术、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成为新媒介的积极践行者。

2)利用课前在线学习,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慕课视频推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师生课堂教学反馈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每次课堂教学前,向学生推送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的视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通常为一周时间)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学习相关心理学理论内容并完成在线的知识性作业。

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在管理页面关注、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学生学习的数据分析后,教师可以发现某些学生在某一知识点反复观看学习,那说明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感兴趣或者难理解的,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有计划地督促部分学习自主性弱的学生进行学习。

3)注重课堂现场体验,做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环节中,建议小班化授课,如果是大班则建议分成若干小组,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两个环节:学生学习小组汇报和主题式团体心理活动。

讲授与体验结合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开展参与程度高、内心体验深刻的团体心理活动。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活动方式,是富于启发的、能激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紧密结合不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能够引发思考的团体心理活动,包括体验分享、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组织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感受、反思,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自信、积极的正能量,提升积极心理素质。

4)创建良好师生关系,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常常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心理健康课亦是如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关系大于教育”的理念,在上课时不评判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把更多的精力从心理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关注和倾听学生,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困惑的表达、感受的分享中悄然成长,因为往往改变学生的不是知识和道理,而是关系和关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倾听、引导学生,而且还要通过自我揭示的技巧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不仅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而且教师适当的自我暴露和经验分享也是教师有目的的示范过程,更现实真切地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心理更健康,心态更积极,这也正是该课程的目的所在。教师要树立“全面幸福观”,在事业、家庭、个人兴趣等方面做一个心态积极、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典范,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学工作,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的现实榜样[3]。

5)课程建设的主导者和团队合作者。慕课背景下的教师不再单独作战,而要将个体劳动上升为团队协作,除了本校的师资团队,还可以在全球视野内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例如,我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成立了学校的课程团队,虽然已经使用比较成熟的慕课平台上录制好的视频资源,但在课程资源的再建设、作业任务的编排、在线答疑解惑、现场活动中小组汇报的管理、团体活动的实施、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课程团队成员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位任课教师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也都需要借助他人一起完善自己的课程。因此,任课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更需要配合和交流,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开放自己的心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3 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要求、学生观看慕课视频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进行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慕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基于任务的、多维度的立体式学习,而非线性的学习,学生会对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选择性的观看学习,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结构化的知识教学理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朝着学生心理发展导师的方向迈进。

2)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慕课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来提高各方面能力。一方面要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更优质、更新鲜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知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这是进行高质量慕课教学的技术基础。

3)转变教学模式,做课堂教学的导演。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只做课堂的导演,退居到合适的位置。学生在课前已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教师在课上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进行心理困惑表达,进行心理活动体验和心理感想分享。此外,为了形成教师和学生的深度交往互动,可以将固定的课桌椅设计成活动的或者便于移动的课桌椅,让教师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讲课,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更好的心理成长。

[1] 贺晓梅,欧阳群.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5(11): 78-80.

[2] 李光. 慕课与教师角色转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4): 42-43.

[3] 刘小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的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4): 37-39.

[责任编辑:缪宁陵]

Rol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

SHEN Chunying ZHANG Wei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Wuxi 214433, China)

The appearance of MOOC symbolizes a new round of education revolution, which causes the changes of the teaching elements. Based on internet survey of teacher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teacher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ers' new rol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

MOOC;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B 844.2-4

A

1672-2434(2017)05-0076-03

2017-08-30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JD710087)

沈春英(1971-),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