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常用清诗研究文献订补
——以清初十位河南诗人为中心

2017-03-29黄治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文集清人总目

黄治国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几种常用清诗研究文献订补
——以清初十位河南诗人为中心

黄治国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清代诗歌的文献学研究领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等书是学者们广泛使用的研究资料,对其中难免存在的一些疏误进行订正与补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清代河南诗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有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有许多基本问题,诸如著名作家的生卒年、行迹、诗集的卷数等,都值得认真考索。这些问题的厘清,也将有助于河南诗歌研究的开展。

清代诗歌;《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河南;订补

在清诗文献学领域内,有几部作品学术价值很高,沾溉后世学者极大。其中邓之诚先生所著《清诗纪事初编》,可以称作是当代第一部专门的清诗研究著作。它著录了清初诗人六百二十二家,每一诗人名下均附有详细小传对其生平、著述及诗作加以介绍,保存了很多清代诗人的资料和对诗歌的精辟见解。继而袁行云先生的《清人诗集叙录》,著录清代诗家两千五百十一家,所列诗集三千一百余种,对诗人生平、诗集版本均多有考订。近年来,又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著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种巨著,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可以称作是该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以上几部作品在研究清代诗文的学者中间使用广泛,几乎是必备之书。另外,江庆柏先生编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收录清代人物约两万五千家,为清人疑年录的代表之作,亦足以嘉惠学林。

然而,由于涉及对象众多,加之清代文献浩如烟海,即便这几部作品已足称功力深厚、见解精到,但不可避免地会偶有缺失、疏漏甚至是错误。对它们加以订正和补充,使其更趋完善,自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河南居天下之中,自古为文化名区,诗歌创作素称发达。汉魏唐宋,名家辈出,指不胜屈。元明两代,略为逊色,但亦有李梦阳、何景明等,为明“七子”领袖,主盟诗坛。清人杨淮在纂辑《国朝中州诗钞》时就曾推毂乡邦诗歌云:“中州地迩畿辅,被化尤先。兼复诗圣故里,近在巩洛;弘治‘七子’,半居两河。梁园高会,想见邹、枚风流;邺下多才,尚存曹、刘词赋。”[1]11从中不难见出河南诗歌文化的丰厚和绵长。清代河南诗歌发展虽不及前代辉煌,但其成就依然不可小觑。孔尚任曾在《官梅堂诗集序》中称:“吾阅近诗选本,于吴越得其五,于齐鲁、燕赵、中州得其三,于秦晋、巴蜀得其一,于闽、楚、粤、滇再得其一。”[2]1165孔尚任为清代文坛大家,他的描述有力地证明了中州诗歌发展至清虽难以抗衡江浙,但仍可比肩山东、河北等创作较为繁荣的地区,居于清诗版图的第二层级,在天下角逐中占有令人瞩目的一席。清代河南诗歌作为整个清代诗歌的重要一环,对它展开研究,在宏观层面,有助于推动整个清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在微观层面,亦可为河南地域文学与文献的研究贡献力量。

在此之前,有不少关于诗人诗集的基本问题需要厘清,同时也需对常用清诗研究资料中的有关记载进行必要的订补和辨正。笔者写有若干札记,本文即取其中几则厘为一束,依照人物生年为序排列,主要以清初十位河南诗人为中心。

一、朱世绣的生卒年

朱世绣,字桐音,自号逸休道人,固始人,明侍御史朱冠四世孙。为人高洁,明末中举,入清隐居。著有《适我集》。柯愈春先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九著录有此人,但按照该书体例要求,尚缺生卒年。

另外,《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称朱世绣为“顺治八年[辛卯,1651]举人”[4]226,恐有误。吴讷为朱世绣同乡,其所撰朱世绣传记末尾称:“予自谓能知道人,遂为之传。”后附赞辞曰:“若逸休道人之清操劲节,庶几子陵、幼安之遗风乎!”[3]575又,近代张其淦撰《明代千遗民诗咏二编》,卷三咏及朱世绣,有云:“己卯领乡荐,五年即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高卧逸休园,逸休称道人。”[5]491诗后有朱世绣小传,亦称其“负气节,……甲申后杜门不出”[5]492。吴讷所作传记应可采信,朱世绣为守节之士,明亡后隐居于家。其中举当在甲申之前的己卯(崇祯十二年,1639),而非之后的辛卯(顺治八年,1651)。

二、王鑨生卒年再考

王鑨,字子陶,号大愚,孟津人,王铎弟。顺治元年甲申(1644)豫王考授贡生,官江苏昆山知县,累迁刑部侍郎,出为山东提学道按察司佥事,罢归。有诗集《大愚集》行世,另有传奇《秋虎丘》《双蝶梦》等。《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四称其卒年不详,《清人别集总目》著录其卒年为1677年。二者有疏误。

朱则杰先生《清诗考证》对王鑨的生卒年已做过详细的考辨。不过,鉴于古人所称的“甲子一周”,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六十年和六十一年两种用法,且二者均普遍存在;所以出于谨慎起见,该书并未对王鑨的生卒年给出确定的结论,只是在两种说法中较为倾向于“1607-1671”一种[6]95-97。

笔者近来阅读王铎《拟山园选集》(八十二卷),找到了一些新的材料。王铎有弟兄五人,按照年齿依次为铎、镛、鑨、镆、镡。王铎为王镆所作《太平府知府匡峦四弟墓志铭》称:“弟年止四十,终于丙戌年二月日。”[7]158则王镆卒于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据此倒推,得出王镆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如此,则与《清诗考证》所称之王鑨生于1607年,有所龃龉。因为王鑨有诗《思我母》云:“昆弟五人,一母所将。诞我阳月,饮冰履霜。”[8]94其《年五十寄怀》又云:“年过五旬头半白,岁逢十月眼先昏。”[8]243“阳月”指的是农历十月,可见王鑨是十月所生。这样来看,一母所生的五人中,作为四弟的王镆不大可能与三哥王鑨同样生于1607年。两者必有一误。

另据王铎《王氏谱》记载,王镆“年三十九,病终”[7]306。结合上文提及的卒年,可推其生年为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以上两条材料相比,前一则称王镆“年止四十”,推其文意,此处的“四十”,当作约数解。而后一则所称“年三十九,病终”则语词确凿,可作依据。由此,王镆的生卒年可定为1608-1646。此结论亦可支撑王鑨的生年为1607年,则再无抵牾。再结合康熙《孟津县志》所记王鑨“年六十五殁于家”①此则材料陆萼庭、邓长风先生在考证王鑨卒年时已经使用。具体参见朱则杰《清诗考证》第一辑《文献专书类》之四《〈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第三条“王鑨”,第95-96页。,其生卒年基本可定为1607-1671。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起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感染、免疫缺陷、物理或化学因素及遗传倾向等均可能与PTL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Watanabe等报道,与未患桥本甲状腺炎的人群相比,患有桥本甲状腺炎者发生PTL的风险相对较高[5]。屈兵等认为,桥本甲状腺炎可被认为是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研究发现二者有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功能缺陷的共同发病基础[6]。也有学者认为,PLT的发生是1个慢性过程,从慢性淋巴炎发展为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最后转变为PLT[7]。

三、韩则愈、韩程愈的生卒年

韩则愈,字叔夜,号秋岩,鄢陵人。明末贡生,率邑士立“及社”,与复社声气相应。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以岁贡应廷试,十六年己亥(1659)授永嘉知县,康熙元年壬寅(1662)去官。著有《秋岩集略》等。

韩则愈在明末蜚声复社,与商丘侯方域、贾开宗等结诗社,常相唱和。侯方域有《题韩叔夜膝庐》等诗赠之。《中州先哲传》卷二十四有韩则愈小传,称其康熙元年去官后“稽杭州十二年始还,踰岁卒,年六十五”[9]54。于此尚不足以确定其生卒年。苏源生《鄢陵文献志》卷二十八《人物志》第五《文苑》“韩则愈”条称其“康熙壬寅冬去职,……甲寅正月卒,年六十五”[10]27,与《中州先哲传》吻合。据此可知其卒年为清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由此逆推,则韩则愈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此则也可订正《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及《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的相关记载。

韩程愈,字幼平,号智度,则愈之弟。少聪敏,年十三为诸生,入“及社”,有声名。明亡,避地东南。入清官广东琼山知县。不久挂冠去,隐居两粤间,后北归,终于家。著有《白松楼集略》等。《鄢陵文献志》卷二八《人物志》第五《文苑》“韩程愈”条称其“康熙戊寅正月卒,年八十四”[10]32。《中州先哲传》卷二十四韩程愈小传亦称其“康熙三十七年卒,年八十四”[9]55。由此可定,韩程愈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柯愈春先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六相关记载可据此订正。

四、李继白的卒年与宦迹

李继白,字荆品,号梦沙,临漳(清代属河南彰德府,今属河北邯郸市)人。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两河文士大会于辉县苏门山,继白掉鞅其间,为众所推服。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中进士,授山西阳城知县。以卓异著,升户部主事。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任苏州浒墅关主事,政声清廉。有《望古斋集》行世。

李继白的生年,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李继白”条著录为1618年,出处为《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会试进士履历便览》[11]291。卒年阙如。陈汝洁先生有《王士禛与丁耀亢》一文,文后注释第二条,据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所记李继白因涉“《明史》案”被杀之事,得出其卒于康熙二年癸卯(1663)。此点当可补足《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的缺失。

关于李继白的宦迹。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卷八称其曾“榷北新关”[12]906,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卷四也有相同记载[13]120。北新关位于杭州市的北郊,是清代设置在大运河上的钞关之一,主要目的是征收国内关税;同时并列的还有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等关,而北新关处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检李继白《望古斋集》,卷十一有《浒墅关署题名记》一文,起首云:“题名者何?题榷使者之名也。”[14]729又,汪琬为李继白《江南游草》所作序中亦称:“临漳李使君梦沙,榷关浒墅,既用,厘奸剔蠹,著声吴中,而又以政事之余闲,数偕四方贤士大夫,肆情山水,一觞一咏,若欲与骚人寓公争其幽深秀润可喜之观者。”[15]635由此可知,李继白曾任浒墅关主事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么,他是否也有北新关的任职经历呢?我们可以通过梳理李继白的前后宦迹来解决。在榷关之前,他自阳城知县升任户部主事,《中州先哲传》卷二十四称其任职户部期间“遍交海内名士,与王士禛、王士禄、曹申吉、梁熙唱和日下。及士禛司理扬州,继白亦出榷浒墅。”[9]52则其在“出榷浒墅”之前,并未有北新关的经历。王士禛赴扬州推官任在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那么李继白“出榷浒墅”亦在是年。其在浒墅关任职两年,道光《浒墅关志》记载:“(李继白)十七年任,十八年去。”[16]125此后,顺治十八年“《明史》案”发,李继白以购藏“逆书”于康熙二年此案审讯定谳后被杀。那么,其“出榷浒墅”之后也不可能有任职北新关的经历。另外,清代的榷关使属于肥差,至少在清初,多由满人把持,我们从关志记载的关使名单中也不难看出端倪,联系这一情况,李继白作为汉人,更不可能担任过浒墅关、北新关两处的榷关使。综合上述所言,可以得出,李继白担任关使之职是在位于苏州的浒墅关,而非位于杭州的北新关。

五、张沐的生卒年

张沐,字仲诚,号起庵,上蔡人,清初理学家。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进士,授内黄知县。在任五年,有政声,因故免官。再起官四川资县令,一载告归。从孙奇逢游,潜心理学,主讲游梁书院。晚年辟白龟圃授徒,人称“上蔡夫子”,与孙奇逢、汤斌、耿介、冉觐祖、张伯行、窦克勤、李来章并称“中州八先生”。著有《前川楼文集》《前川楼诗集》等。

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著录张沐生卒年为1630-1712,有误[11]376。

按,张沐《前川楼诗集》内有《生孙》四首,题下自注云:“壬寅年三月廿一日,生孙。时予年四十二,鬓白一根。”[17]323此处壬寅年为清康熙元年(1662),则其生于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又,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卷三《起庵学案》载张沐生平,称其“卒年八十三”[18]510。结合上述生年,可定其卒年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

六、此“刘佑”非彼“刘佑”

《清人别集总目》第一卷收录有作家“刘佑”。其名下别集著录有《寻远楼近诗》一卷、《悦柳轩近诗》一卷、《学益堂诗稿初编》十六卷、《学益堂文稿初编》六卷、《玉台杂著》一卷等。所附作者简介云:“刘佑,字孟孚,号云麓,曲周人。”[19]499

按,此处混淆了河北曲周刘佑与河南鄢陵刘佑。

河北刘佑,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九有传,载其“字孟孚,号云麓,曲周人。……喜为诗,冲夷淡雅,秀发自然,有《寻远楼》、《悦柳轩》二集各一卷”[20]505-506。河南刘佑,生于崇祯七年甲戌(1634),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进士。苏源生《鄢陵文献志》卷二十八《人物志》有传,载其“字伯启,太守贲卿之孙,清河令汉藜子也。赋性明敏,苦志力学,登顺治己亥进士,益肆力于诗古文词。任临洮同知,才识练达,政暇即潜心学问,著有诗文稿若干卷”[10]35。该书卷二十《经籍志》载其著有《燕游诗稿》《省侍草》《学益堂诗稿》《学益堂文稿》等,编有《杜诗录最》《选诗钞》[10]71-81。对照二者可知,《清人别集总目》所录当为河北刘佑,但误将河南刘佑的著作归入其名下。

七、高一麟的生年

高一麟,字玉书,号矩庵,登封人。康熙中岁贡。以诸生教授生徒,门弟子甚众,高徒有卢见曾。著有《矩庵诗质》等。

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卷十称其生于崇祯五年壬申(1632)[13]328,有误。

按,高一麟《矩庵诗质》卷四有《甲戌元日,时年甲子一周》,颔联云:“作赋难逢世,问年已杖乡。”[21]33甲戌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若此诗中“甲子一周”指的是六十岁,则其生于崇祯八年乙亥(1635)。该卷又有《丁丑时年六十有三》[21]34,丁丑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卷七有《秋兴八首》,诗题下自注:“乙酉秋七月二十九日作,时年七十有一。”[21]72乙酉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据此二者,逆推之,均可定其生于崇祯八年乙亥(1635)。又,卷六《乙亥元日偶成》有句云:“生我之年逢此岁”、“齿过六旬未抱孙”[21]57,亦可作其生年为乙亥年的旁证。

八、高玢的生卒年及诗集卷数

高玢,字荆襄,号芸轩,别号玉汝堂主人,柘城人。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进士,官内阁中书,迁刑部主事。四十七年戊子(1708),御试畅春苑,以第一记名。寻典试山东,迁员外郎,监督通州大西仓。差满授广东道御史,协理江南、山东、陕西三道,稽查户、刑、工三部及通政司等七署,有政声。六十年辛丑(1721),偕同官十二人上言建储获罪,谪戍忒斯河都统图喇军营。雍正三年乙巳(1725),移拜达里振武将军傅尔丹军营,翌年赐还本籍。后主文正书院,从游者甚众。所著《三素堂文集》已佚,今存有《出塞集》。

关于高玢的生卒年,诸书记载颇多歧异,莫衷一是。今为厘定如下。按,钱仪吉《碑传集》卷五十五有李志鲁所撰《高玢传》,记载高玢事迹甚详:“戊辰[康熙二十七年,1688]捷礼闱,辛未[康熙三十年,1691]成进士。……辛丑[康熙六十年,1721]奏请建储,奉旨西藏运粮,居塞上六年,雍正丙午[四年,1726]始召还,以本职归田。闭门却扫,教子课孙外,日惟读书为事。后应郡守王公聘,主文正书院,从游之士云集。……甲子[乾隆九年,1744]冬,感痰疾终,寿八十一。”[22]229-230根据其中交代的卒年,不难据以推得,高玢生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十五,称高玢于“雍正四年赐还,旋卒”[4]397,并记其生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卒于雍正四年丙午(1726)。《清人诗集叙录》卷十七,称高玢“雍正四年召还,抵归化城卒,年六十五,参看杨钟羲《雪桥诗话三编》”[13]593。二书致误之由,当在于此。高玢并不卒于雍正四年,关于这点,有不少证据。《出塞集》卷首自序落款为“雍正甲辰[二年,1724]秋月,玉汝堂主人题于板升旅寓”[23]361,则“玉汝堂”为高玢堂名。而高岑《眺秋楼诗》卷首有高玢《宝气亭集原序》,落款为“乾隆七年[1742],岁在壬戌,十月上浣,愚兄玢书于玉汝堂”[24]796,说明其在乾隆朝尚在人世。另外,《中州先哲传》卷四高玢小传记其“归主文正书院,从游者甚众,越十九年卒,年八十一”[9]491,亦可作旁证。

关于《出塞集》的卷数。今所见高玢《出塞集》,为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共三卷,收录于《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第2册。前二卷为诗,第三卷为词,标目为“出塞集诗余卷三”。而《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十五,著录《出塞集》“诗三卷,附诗余一卷,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胡希周依钞本刻”[4]397。此二者应是同一刻本。那么卷数为何不同?

据《碑传集》所录《高玢传》,其于“雍正丙午[四年,1726]始召还”,而《出塞集》卷首自序落款为雍正二年甲辰(1724),且该集卷首田叔度序中言:“吾友高子荆襄官御史,以正言天下事,持矛万里之外,逾二年,书至,寄《出塞集》四卷属予为序。”[23]360则高玢尚在谪戍期间,即编订有《出塞集》示人,当时该集编定为四卷。后世传本为诗二卷附诗余一卷,则或属后来又经删定分合,或属其后又有散失亡佚。而《出塞集》卷首张元成的序给出了答案,其序云:

余于癸卯[道光二十三年,1843]夏捧檄来柘,……久耳高侍郎芸轩先生名,于其裔孙钟处得《出塞集》。……今读《出塞集》,慷慨激越,时与古人相颉颃。虽其他文词已不可得而见,推类以思,其人必蹇蹇谔谔,其文必洋洋洒洒。即谓是集,尤其生平精力所专注,独自宝惜,传诸孙子也,亦无不可。钟家已零替,才智不逮先人,旧稿经霉蠹,钟以己意录存,字多舛讹,为辨而正之,付诸梓人。诗若干首,分为二卷,诗余若干阕,别附一卷。……文字因缘若有前定,岂遽以是任表章之功哉?刻竣为识其缘起如右。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孟冬山右张元成序。[23]363

详述了自己发现《出塞集》,以及将其重新编定刊刻的过程。另外,《中州艺文录校补》卷十三“高玢”条录有钱仪吉《出塞集序》一篇,称其“居塞外六年,有诗二卷,曰《出塞集》,久无传本。太谷张君象山[即张元成]宰是邑,访其后裔,得先生族孙钟,而视之甚厚,因属以寻访。已乃于他姓田更家,先得诗一卷,验之,良是,已又得一卷,合之,自始奉命至还,先后略具,当为完书。又诗余一卷,象山并校付梓,属予为序。”[25]268所述大体与张元成相合。综合以上几条可以推测,《出塞集》原为四卷,因保存不善,为虫蠹蚀,存本为高钟抄录,道光二十六年张元成付梓时合为二卷,附诗余一卷。而钱仪吉所言“当为完书”,可能与事实不符,更加详尽的结果当俟以后新材料的发现。

附带提及,至此不难看出,《出塞集》的刊刻者并非《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所言之胡希周,而是时任柘城令的张元成。其序中已述及刊刻缘起甚为明晰。另外,《出塞集》前有胡希周道光二十六年所作序,亦称:“山右张象山孝廉宰是邑[柘城]亦已三年矣,手《出塞集》见示,曰:‘此柘故侍御高芸轩先生所著,后裔名钟者所钞,钞之人不甚淹贯,字体多舛误,拟校正而授诸梓。’……象山搜访文献校雠镌刻得与侯、刘、徐、贾等集相辉映,何其贤也!……故乐濡笔而为之序。”则刊刻此集的确为张元成,胡希周仅是应张元成所请为之作序而已。

综合上述考证可得,《出塞集》原本四卷,现今传本为诗二卷,附诗余一卷,道光二十六年张元成刻本。

九、高岑的生卒年

高岑,字岘亭,商丘人。宋荦外孙,高玢弟。雍正间由教习出知江西丰城县,恤民训士,治绩称优。解组后,贫不能归,稽留丰城八年,登山临水,寄诸吟咏。于时擅诗名,著有《眺秋楼诗》。

高岑《眺秋楼诗》卷三有《北兰寺》一诗,句下有注云:“先外祖宋西陂公开府西江。岁在辛未,构烟江叠嶂堂于寺,今额犹存,是年余始生。”[24]822按,宋荦《漫堂年谱》康熙“三十年辛未”条记:“五月,于北郭外北兰寺修复列岫亭、秋屏阁,建烟江叠嶂堂。”[26]599他还作有《辛未夏五月过北兰寺,时烟江叠嶂堂初成,漫赋五首》。可知,宋荦于江西巡抚任上,曾建烟江叠嶂堂,时在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据高岑自述,其生于是年。《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二十称其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4]507[4]507,误。

《眺秋楼诗》是按时间顺序编次的,最末一卷为《和月泉吟社田园杂兴诗》,张庚《和月泉吟社田园杂兴诗原序》云:“[高岑]乾隆壬戌之春,取‘月泉吟社’诸人诗和之,其于田园之景物情致纤悉毕备,而运以隽词清气、风情雅调,令读者心旷神怡,不复知身在尘寰间,移人情矣。”[24]798则高岑至少活到乾隆七年壬戌(1742)。具体卒年待考。

十、吕守曾的生卒年

吕守曾,字待孙,号松坪,新安人,著名诗人吕履恒第三子。少即颖异,雍正二年甲辰(1724)进士,授河北完县知县,二载后,晋宣化府知府,官终山西布政使。与袁枚为友。著有《松坪诗草》。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二十一未载吕守曾生年。按,《松坪诗草》卷三有《秋叶篇敬呈两兄》,诗云:“忆昔岁辛卯,府君尹奉天。时儿始十龄,依依戏膝前。”[27]189辛卯为康熙五十年(1711),是年吕守曾十岁,则其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

《松坪诗草》卷首陈浩序称:“乾隆二十有三年,岁次戊寅,余以退归游于汴。次年,余同年友新安吕方伯[即吕守曾]之子公溥来从余游,奉方伯所著《松坪诗草》请为之序。……余读君之诗而为之序,盖后君之殁凡十有九年。”由此可知,此序作于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在吕守曾卒后十九年,则可推定其卒于乾隆六年辛酉(1741)。上述两条考证结果与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中关于吕守曾生卒年的著录相合[11]137,但所据资料不同,可两相参证。

又,袁枚《随园诗话》记:“己未年[乾隆四年,1739],余乞假归娶,见吕观察守曾于完颜臬使署中。读其《松坪集》,乐府最佳。……未二年,署布政使,以卢[指卢焯]案受内臣周内,愤而雉经,非其罪也。”[28]450则吕守曾为非正常死亡。其中谈及的年份亦可证吕守曾卒年。

[1]杨淮.中州诗钞[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M].济南:齐鲁书社,2004.

[3]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M]//清代传记丛刊:第187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

[4]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5]张其淦.明代千遗民诗咏二编[M]//清代传记丛刊:第66 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

[6]朱则杰.清诗考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7]王铎.拟山园选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8]王鑨.大愚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9]李时灿.中州先哲传[M]//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第3 册.扬州:广陵书社,2007.

[10]苏源生.鄢陵文献志[M]//浙江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55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11]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3]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14]李继白.望古斋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五辑第28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5]李圣华.汪琬全集笺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16]凌寿祺.(道光)浒墅关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17]张沐.前川楼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M]//清代传记丛刊:第5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

[19]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M]//清代传记丛刊:第199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

[21]高一麟.矩庵诗质[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22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2]钱仪吉.碑传集[M]//清代传记丛刊:第109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

[23]高玢.出塞集[M]//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第2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4]高岑.眺秋楼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5]申畅.中州艺文录校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26]宋荦.西陂类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吕守曾.松坪诗草[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8]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Some Corrections of and Supplements to Several Commonly Used Research Works on the Poetry of the Qing Dynasty: Centered on Ten Henan Poe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HUANG Zhiguo
(School of Literature,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The books such as Qingren Shiwenji Zongmu Tiyao and Qingren Bieji Zongmu are commonly used by scholar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poetry in the Qing Dynasty.It is meaningful to both make some corrections of the mistakes found in the books and add some corresponding supplements to them.The study on the poetry of Henan in the Qing Dynas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and it need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There are a lot of basic issues to be explored.For example,the famous writers’birth and death years,activity trajectory,volumes of poems and so on,are worth careful investigation.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will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Henan poetry.

the Poetry of Qing Dynasty;Qingren Shiwenji Zongmu Tiyao;Qingren Bieji Zongmu;Henan;corrections and supplements

I207.22

A

1008-2794(2017)01-101-06

2016-1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诗续考”(13YJA751074);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清初河南诗歌演进研究”(902/15043)

黄治国(1983— ),男,河南焦作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

猜你喜欢

诗文集清人总目
总目次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第36 卷总目次
论清人对红楼十二钗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
草根诗文集第三卷征稿启事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邵懿辰诗文集版本考述
曹学佺研究综述
《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