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初探

2017-03-29姚元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讲话贫困地区

姚元和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重庆 409000)

□习近平治政研究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初探

姚元和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重庆 409000)

萌芽于延安知青时代、发展于闽浙主政时期、成熟于十八大以后的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包括了本质要求论、老乡短板论、精准扶脱论、内生动力论、合力克难论、治贫治本论等诸多重要的内容,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中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扶贫思想;发展脉络;丰富内涵

一、前言

201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正式提出“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这一概念。他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扶贫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前段时间,中央文献研究室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印发了《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用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1]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新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2]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我国7亿多农村人口成功摆脱贫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但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5年底,仍有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个巨大的贫困群体大都生活在边远地区、深山区、石山区等交通闭塞和生态脆弱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果只是采用常规的思路与办法,就无法帮助他们走出贫困[3]。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攻城拔寨,以精准化的思维和超常规的力度,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这块突出的短板。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发展脉络

40多年来,习近平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他到过中国许多省份之贫困地区,如陕西、云南、西藏、甘肃、贵州、宁夏、广西、新疆等地。40多年来,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4]。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其发展脉络具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在延安知青时代为萌芽期、在主政闽浙时代为发展期、在十八大以后为成熟期。

(一)萌芽期(1969年1月-1975年10月)

1969年1月-1975年10月,习近平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之后延安7年的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萌芽期。

到梁家河后,在生活上,他通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把自己真正变成了一个农村人。他当过赤脚医生,做过记工员、农技员,并历经多种曲折方才入团入党,在20岁那年他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插队期间,他带领群众建了大坝,挖了水井;带领群众修了沼气池,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发动大家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通过谋划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在晚上闲暇时,还为大家讲形势、讲故事。7年的知青岁月,对磨砺其意志品质、洞悉基层疾苦、培育爱民情怀,起到了脱胎换骨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对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正是这段独特的经历,使他通过梁家河这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了解更加真切,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关注更加热切。

(二)发展期(1985年6月-2007年7月)

习近平有过在国家机关担任秘书和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的短暂经历,之后一直长期在福建、浙江工作。主政闽浙的22年,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发展期。

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正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时期。宁德地区(俗称闽东)共有9县,是当时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因为自然、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社会等复杂原因,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一般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带动,利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而扶贫开发周期性又较长。闽东是山区,90%以上是山地;闽东又是革命老区,中国8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闽东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当时闽东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40%,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70%。集“老、少、边、岛、穷”于一体的闽东,对担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说,既是一种从政磨练,更是一块了解中国贫困、决战中国贫困的试验田[5]。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时间里,习近平始终心系贫困群众的冷暖,牵挂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主政浙江的4年多时间里,他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问题、关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对如何解决发达地区存在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创新性谋划,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8]。

(三)成熟期(2012年11月-2015年11月)

2012年11月,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对中国的贫困问题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

十八大闭幕不久,他就于2012年12月底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并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是他首次系统地阐述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于2013、2014、2015年连续3年到国内各地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看真贫,发表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讲话20余次。特别是2015年,他1月份到云南、2月份到陕西、6月份到贵州,都把调研考察扶贫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其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首次全面阐述了精准扶贫工作[3]。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未来5年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既具有统揽全局的指导性,又具有切中时弊的针对性,还具有解决问题的操作性。这一讲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思想武器和总攻动员令,也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最全面、最集中的总结[9]。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相关文献梳理

2012年12月“阜平讲话”、2015年6月“贵阳讲话”和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讲话”,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除这3大专题讲话外,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也见诸《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等个人文集和《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等一些文献选编或摘编资料之中。

(一)《摆脱贫困》着重强调内生动力问题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从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紧紧围绕宁德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他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地回答了推进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谈得最多的是内生动力问题。他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那种所谓的安贫乐道、穷自在、慢应该等观念就在被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行,至贫可能先富”,但是能否真正先飞、先富起来,这就要看在我们头脑里是否有这种意识。因为摆脱贫困,必须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5]。

(二)《之江新语》谈及了农村短板等问题

2003年2月25日-2007年3月25日,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他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里发表了232篇新闻时评。2007年8月,这些新闻时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关于“三农”方面的话题有《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等近30篇。其中《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一文就提出了“老乡短板论”问题,成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7]。

(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谈及了统筹区域发展等问题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2016年12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全书50多万字,辑录了2002-2006年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全面反映了习近平十六大以后对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在扶贫开发方面主要是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进行思考和论述,他认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核心,因此要构建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和浙西南4大区域发展格局。他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因此要加大对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困难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善于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6]。

(四)《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谈及了县委书记如何当发展引路人等问题

该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全书收录2012-2015年期间习近平的6篇重要讲话,即习近平在阜平县、菏泽市、兰考县考察时的讲话,在听取兰考县和河南省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时的讲话,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这些讲话都谈及了如何做好县委书记、带动当地加快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他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既谈了扶贫开发对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也谈了基层党支部作用问题、干部群众的信心问题[8]。

(五)《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谈及了共同富裕等问题

该书收录了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0篇。涉及到习近平谈扶贫开发的文章,主要包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篇[9]。

(六)《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最新荟萃

《中国扶贫》杂志2015年24期开辟了“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专栏,对《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两书收录的文章和十八大以来其他场合相关讲话,一共37篇文章进行了摘录,共124则,约2.1万字,其中摘录得最多的是“阜平讲话”29次、“贵阳讲话”16次[10]。

(七)《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集大成者

这篇讲话主要讲了4个问题: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苦性;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加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这是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总结,特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又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他认为要重点解决好4个问题,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3]。

四、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

通过对发展脉络和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主要包括本质要求论、老乡短板论、精准扶脱论、内生动力论、合力克难论、治贫治本论等,其内涵十分丰富、深刻。

(一)本质要求论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必须肩负的重大职责。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只有提升到这样的认识高度,各级干部才有神圣的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才能摆正位置,大力推进,使之取得实效[10]。

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要求“中央领导集体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0]。2012年12月底,他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10]2015年1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他指出:“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10]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3]。

(二)老乡短板论

习近平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里的“老乡”,是特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的困难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如果“老乡”不能脱贫,“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3]

2004年12月,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这就好比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不是取决于这只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也就是说,我省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6]。2014年6月,他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有关研究报告上批示说:“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决不能忘记。要在统筹推进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10]2015年1月,他在国家民委有关调研报告上批示说:“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10]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3]

(三)精准扶脱论

针对过去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这是与他一贯倡导的做事精准思维和作风一脉相承的。他强调:“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3]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10]同时,他提出了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想。2013年10月,他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10]。2014年3月,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现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10]2015年6月,他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六个精准”和精准扶贫“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10]。“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对如何实施“六个精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认为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大问题。他指出,在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上,扶贫必先识贫;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上,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在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上,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其“药方子”由“四个一批”充实为“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在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上,其一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其二是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政策;其三是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其四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10]。

(四)内生动力论

脱贫攻坚,既要靠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主观能动性,即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包括观念要更新、自信心要更足、苦干精神要更强、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等。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而是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俗话说,救穷不救懒。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

1988年9月,习近平在闽东9县调查后提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这样,既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也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8]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10]他特别强调扶贫要扶志,贫困户如果没有志气、如果不自力更生肯定不行。2013年11月,他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0]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3]值得注意的是,他倡导树立的“宁愿苦干、不原苦熬”的观念,就与享誉全国的重庆“黔江精神”相契合。当时率队来黔江地区考察调研的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对“宁愿苦干、不原苦熬”的黔江精神大为赞赏,认为贫困地区要想改变面貌,坐而论道、没有苦干绝对是不行的,苦干就是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如意金箍棒[11]。

(五)合力克难论

解决贫困问题非一日之功,既要打遭遇战,也要打持久战。因此,习近平强调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面貌,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努力同心。他提出脱贫攻坚要有一种“大合唱”意识,要完善“三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最终建立大扶贫格局。

1988年9月,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贫困地区抓经济建设必须要有“大合唱”意识。他说:“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地方的总指挥就是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参加合唱团的各个部门、单位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乐器各异,声部不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但都要服从党委和政府的指挥,大家都要围绕着经济工作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5]2012年12月,他指出:“要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10]2015年6月,他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10]同时,他强调,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真正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且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他指出: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好支部。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向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举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六)治贫治本论

习近平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办教育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必须重视义务教育,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4]。

1990年2月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他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与‘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5]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43]2013年11月,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0]2014年6月,他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指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0]。2014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10]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育补充机制。要探索率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政策。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1]汪洋.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央办公厅通讯,2015(12):43-4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J].中央办公厅通讯,2015(13):64-65.

[3]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央办公厅通讯,2015(12)2-23.

[4]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109-112.

[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9]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国务院扶贫办.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J].中国扶贫,2015(24):213-216.

[11]金敏,王京群,罗茂城.黔江:同贫困决战[N].人民日报,1996-09-25(1).

[责任编辑:丹 兴]

F323

A

1674-3652(2017)04-0001-06

2017-04-05

2016年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研究”(CQDX2016BZD-002)。

姚元和,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讲话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变脸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