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9刘翠芳梁富强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智慧

刘翠芳,梁富强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翠芳,梁富强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生产与工作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与互联网.近些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而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视,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也越来越方便,在不断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创新的同时,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文章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式.

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思考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已推动了我国社会产业的整体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进步作用非常巨大.所谓“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与现代社会发展结合起来[1].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国家与社会人才的校园,其发展也应该通过“互联网+”进行开发,智慧校园是当今高等学校发展的主旋律,通过“互联网+”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这也是当今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发展的创新点.

1 关于智慧校园

所谓的智慧校园实际上是本世纪初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来的,其智慧校园的本质就是以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虚拟化、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各种全新的信息与数据技术来改变学校整体的管理状况,涵盖对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管理,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学校相关的校园资源、教学活动以及科研项目等通过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应用交互的响应速度、明确性以及灵活性等,最终实现智慧化服务以及管理校园模式.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引起了全球化的信息浪潮,对世界各国早产了深远的影响[2].信息时代中带来的信息数据所蕴含的价值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其包括的有用信息是无法有效估算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相关的管理,通过收集市场中的各种数据,帮助高等学校提升对师生的整体管理[3].应该指出的是,智慧校园的存在以及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学习者以及教育者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相关电子工具,利用校园的网络实施服务、教学以及学习等各种活动,为学生以及老师的学习、教育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提升高等学校整体的管理效率.其对于丰富校园生活不断推行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智慧校园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其建设是为了学校教育者与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信息平台;其次,把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通过智能的感知环境以及综合的信息与数据服务平台,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窗口.

2 以“互联网+”为大背景的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

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已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给人们带来足够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4].比如我国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已经过了七八年,但是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力度还较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必须通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将信息有效的整合与收集,把物联网与软件应用系统等相关的平台有效的进行整合收集,实现学校通信服务以及学习活动、校园管理为一体的校园建设,而智慧校园的建设其同意的认证平台的建设、应用系统、安全防护以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才是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2.1 要有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系统管理体系

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本质上说需要对大数据实施研究与采集,在充分建立高等学校大数据库后还必须对有关的信息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与研究,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信息与数据所存在的价值.现阶段在全球很多高等学校,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已经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服务、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有关信息的深度研究与应用.但是在我国其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另外起步也相对较晚,对信息的整合与资源的收集几乎还是零,最为重要的是,现阶段高等学校还没有成立较为专业的信息分析队伍,此种情况对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而言有很多问题.所以,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充分借助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的信息研究方法,在高等学校内部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信息研究团队,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建议[5].

2.2 要从建设数据库入手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现阶段很多高等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也开始重视对结构信息的积累与聚集,不过因为缺少对信息的有效分析与研究,导致其出现非结构信息的忽视[6].应该指出的是,高等学校的大数据不但涵盖较为普遍的结构化数据与信息,同时还涵盖教学与科研等部分非结构化的信息,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把结构化的信息与非结构化的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建设好智慧校园.所以,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校大数据问题,要建设与完善学校内部的大数据库.另外在建设初期还需要加深对部分非结构信息的认识,不断强化对结构数据以及非结构信息的分析、采集以及存储等,同时就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相关平台实施信息化分享与改进,积极有效的引导高等学校的教育者与学习者不断强化对互联网线上平台的应用,同时提升有关信息采集水平,最大限度的丰富与完善高等学校的数据库建设.

2.3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应用系统

在当今信息技术条件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自然重要,但是也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应用系统.而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一定要充分突破现阶段高等学校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分散的局面,通过利用云网端等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把校园的各种信息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数据与信息进行整合升级,设置校园一体化的信息门户服务系统,让高等学校的学习者与教育者的学习与生活可以在一个数据中进行,不断提升校园信息的利用率,另外还能够有效的节省校园管理的相关成本.现阶段我国有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在进行此方面的尝试,另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可否认的是,高等学校校园一体化的信息门户服务窗口的建设为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经过的环节.

3 以“互联网+”为大背景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些年因为国家以及地方对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视力度,我国部分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为学校内部的学习者与教育者的管理、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不过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和欧美发达国家智慧校园建设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硬件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尽管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硬件环境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不过其管理相对较为复杂,加之部分设备使用率较低,导致整体管理与运行成本不断增加.所以,建立在IAAS架构下的云计算的使用,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硬件成本的使用率,另外还能够利用硬件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够建立有效的公共资源池,以大数据库为建设依据,同时应用虚拟化的技术对部分硬件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满足学校数据中心自动化管理、高效率运作以及高性价比的要求.第二,在应用系统方面,尽管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系统,同时系统的覆盖面也较为广泛,不过因为缺少科学有效的系统规划,导致部分系统的建设标准以及技术也完全不同,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各个系统的实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系统之间往往在信息互交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建设就要求校园网中的相关系统需要有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互通体系,把相关的信息以及数据全部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符合不同学校实际情况的大数据库,而学校的教育者以及学习者只要通过自身在学校的不同角色就能够直接访问相关的信息.

4 结语

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旋律,已深入社会各个行业,其出现有利有弊.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等学校要想真正的建设好智慧校园,就应该从“互联网+”时代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探索智慧校园,改善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环境管理等,同时对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创新也有积极的意义.

〔1〕范维,刘玉邦,陶清玉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及实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162-168.

〔2〕陈卉卉.“互联网+”跨界理念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以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6,26(10):91-94.

〔3〕杨营,马立民,张怡岚,等.构建“互联网+传媒”的四维模型——以高校宣传工作中的应用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6(1):107-110.

〔4〕范建丽,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3):104-112.

〔5〕李芒,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6,22(10):11-17,50.

〔6〕沈鲁,崔健东.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微博和微信意见领袖的建构 [J].新闻知识,2015,28(8):94-95,15.

G647

A

1673-260X(2017)10-0218-02

2017-07-1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校园智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