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新建本科院校的教材管理的研究

2017-03-29安玉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常态院校教材

安玉雁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新常态背景新建本科院校的教材管理的研究

安玉雁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教材是传统教学知识及传授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是新常态下实施高校教学改革及优化教学质量的依据,它在人才的培养及战略的转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然而,笔者基于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在本科院校中,教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剖析现状为切入点,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本科院校教材管理的若干对策,从而为完善高等院校教材管理提供良好的实践价值.

教材管理;教学方法;新常态;路径设计

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及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快速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一个日趋成熟的发展行业.目前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内本科院校是推行我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发展、培养创新及应用等实践性人才的平台,因此,面向本科院校的教材管理不仅仅是体现综合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展现教学成果的保障措施.然而在新常态下,本科院校采用现行教材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在实际中暴露出较多问题,因此笔者结合目前教材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改进本科教材管理的若干建议,从而真正做到教材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其自身的重要效应[1].

1 新常态下本科院校教材管理的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四个层面.

1.1 教材设计上缺乏系统管理及综合评估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本科院校的教材主要以纸质版为主,发展介质单一化.然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腾飞,使得本科院校信息化教育获得飞速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方式呈现出人性化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纸质版教学逐步转向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模式,因此传统教材在发展浪潮中的局限性逐步体现出来.因此,为了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本科院校教师相继推出“电子教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教师借助于信息共享,直接在网上进行课件下载,并且存在电子课件长时间不更新的现实状况,这种状况经常发生在公共课及选修课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的教学质量.甚至国内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为了增强自身学校或学科的知名程度,提高学科的排名程度,对教材的编写进行扩张,力求以数量取胜的原则,从而导致教材在管理上出现了重复率较高的抄袭现象,严重败坏了教书育人的教材编写目的[2].基于笔者分析,产生上述状况的根源主要是由于本科院校对于教材管理的疏忽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评估体系,从而导致弊端凸显.

1.2 教材管理机制缺乏与时俱进性

目前本科院校在教材管理工作上,在职能上隶属于教务部门进行运维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运行过程中,是将其分发至各个教研室、系、部及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展开,分别负责所管辖师生的教材发放及领用工作,在实践中具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流程是:基于教务部门学籍科的人员统计状况及学部提出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先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个学期的教材征订计划,并由学校进行统筹集中采购.然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人数逐步增多,学校开设课程也呈现出多元化、与时代契合的发展趋势,这种基于经验的传统固化的教材管理模式已经俨然无法适应新常态的本科院校发展要求,教材的管理与目前教学理念的运行出现了隔阂,使其发展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虽然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在教材管理上,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仍是手动采集录入数据的方式,不仅难以保障发放的精确性,同时使得效率大大折扣.教材管理人员的整体运行体制不合乎规范,缺乏安全责任贯穿的思维意识,加之自身综合业务能力较差,因此导致教材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发放、结算的简单化工作,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3].

1.3 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渐行渐远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在自编教材的使用比例上大大提升,然而在编写思路及模式上仍然以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主,在设计上强调教材知识点的连贯性、前后对应性、章节设计的逻辑性等,忽视了新常态下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教材上学到了往往是模仿,难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限,这违背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发现很多国内本科院校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教材编制工作,认为开设的实践课程仅仅是对学习知识的简单运用,缺乏自主引导及潜力挖掘,这与新常态下教师的专业程度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导致教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徒有虚名,失去了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及核心价值.

1.4 多环节的交叉运行导致教材管理难度增加

目前本科院校在教材的选用层面上,缺乏系统的管理.首先,高等院校进行教材的选取不仅是为了保障教学有序的开展,同时是为了推进素质教学的深化、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前提.然而在实际的教材管理中,发现优质教材的选用比率长期运行在下行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由于本科院校在进行教材选取时,缺乏一套具有约束力的教材反馈体制,从而导致教材的选用五花八门;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现行教材的选取及决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师为增加上课的便利程度,往往凭借自身主观意愿教材的选取,导致优秀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受目前本科院校扩张的持续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层面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学校开设课程呈现出时代契合性,因此这给教材的编制及发放增加了难度,尤其在实行以学分制为基准的改革中,学生选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中存在着只选不买及只选少买等多种状况,因此教材管理无法保障.本科院校仍沿用原有的教材管理模式,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库存积压等诸多问题[1].

2 优化本科院校教材管理工作的路径设计

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以新常态背景下本科院校在教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四个层面提出优化本科教材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2.1 完善教材建设,发挥核心价值

目前国内的本科院校均设置有相应的教材管理及建设研究机构,但是受制于内部、外部种种因素的限制,教材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相应的进展.鉴于比,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四个层面提出强化教材建设的对策建议[2].

2.1.1 教材在进行编写及设计的过程中,要以质量为根基,要求在进行教材编写前需要对同类教材展开前期市场调研,组织用人单位、教师、专家、学生等,对新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在进行研究汇总分析后,对教材的选用及综合评价进行准确判定,将其转换为新常态下教材建设的核心战略,为教材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从而达到提升教材质量,力争优秀教材的新设计理念.

2.1.2 提升教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教材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统计、制表的单调化工作,它是需要相应管理人员对学校设置专业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学校教学计划、明晰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大纲要求等,对教材编写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解,因此要通过开展讲座、内部考核学习的方式来强化教材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从而为教材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2.1.3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普遍拥有专家级的任课教师,针对某种教材的编写,构建以专家教授为评审、优秀教师为主设计的编制流程,学校对参与编写的人员采用物质及精神激励的方式进行多元奖励,这样有利于提升本科教学的知名程度、学术专业化水平及综合教育质量等,这与我国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一脉相承.

2.1.4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打破教师主管思维的制约,强化教材选用的管理水平,在程序上建立环环相扣的模式,采用多层面、逐级申报的模式进行展开.学校各个院系主管在进行教材的选用及征订上,要建立责任关联机制,确保教材的选用以匹配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难度为主,努力保障教学的适用性及先进性,确保教材选用的合理及科学[3].

2.2 构建与时代相契合的教材管理体制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成长,使得我国诸多本科院校的培养朝向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同时新型学科的设置如大数据课程等,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管理工作行,也应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新常态下,教材管理工作以主要坚持以“导引为主旨、以学习为主体、以能力诉求及知识传授相结合”的现代化建设方法、一方面,全国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各系部教研室的研究工作,在教材创新上,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融合,充分考虑教材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在电子课件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安排、实验指导的撰写等上应力求以免费服务开放为主,让学生主体充分掌握、运用及理解相关电子教学课程,构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教材管理的路径;另一方面,新常态下,传统课程的教学比例日益降低,新时期对高校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要注重教学的新理念,注重“实践即教学、培养即实践”的新型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本科教材中精华,采用创新型思维进行延展,力求将学生向创新性、多元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发展中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教材管理工作的核心效应[4].

2.3 开拓创新,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材管理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提升教材管理的工作效率,减轻教材管理中人员的繁重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契机,建立面向本科教学的教材管理的发放、采购、库存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集成于一体的系统.通过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于教材管理工作流程中,可以各个院系根据自身需要构建教材采集的数据库,实现整个数据的共享.同时,为确保软件的通俗易懂及高效运行,可以基于大数据运行环境,采用手机APP等进行随时随地操作,确保教材订购、统计、入库、计划及发发放等各个流程的有序运行.师生也可以登陆相应的运行软件来进行教材管理的统计,让学生可以发现本学期所开设的具体课程及所需要的图书名称,保障了教材管理的准确度及把控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教材管理上问题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教材的选取上应尽量以国家规定的优质教材为第一选取标准,充分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状况来进行评估选取,保障教材选取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又能降低学生的经济成本,使得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化[5].

2.4 贯彻教材管理制度,多元化降低库存

教材管理制度的运行良好是体现教学水平、彰显教学成果的根基.国内本科院校在教材管理征订、选用、发放、结算等多环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笔者以为应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本科院校的教材管理经验上,汲取发展的精华,制定符合自身的教材管理体制,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及综合评估机制,促使教材管理的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教材管理涉及的数据信息量庞大,来源渠道众多,因此经同建立集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指定规范化的表格,便于教材的发放及结算,提高运行的准确程度.除此之外,各院系应主要负责人应亲自参与教材管理的工作,建立集中统一领取的机制,教材管理部门规定统一地点、不同时间等进行领取,尽可能减少环节衔接上产生的失误,保证教材管理的顺畅程度[6-8].

3 结束语

结合上述发现,新常态背景下,国内本科院校的教材管理工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在教材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对现行教材管理工作中现状进行阐述,从多个维度提出教材管理在新常态下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教材管理的工作建议,旨在希望为国内本科院校教材管理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9].希望我国高等院校在新常态的发展历史时期,应牢牢抓住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脉搏,在发展中不但总结经验,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为教学服务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1〕宋芷.建构人性化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J].教学研究,2009(04):12-16.

〔2〕王木桃,滕文庆,尚佳,蔡丝曼.高校教材管理创新思考[J].南方论刊,2011(02):34-38.

〔3〕陈晓希.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33-37.

〔4〕戴柯峰.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J].考试周刊,2014(18):23-25.

〔5〕闫世伟,董长富,焦毅.做好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24-28.

〔6〕郭瑞云.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31-36.

〔7〕黄智江.浅论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2(07):16-19.

〔8〕王晓里.加拿大安大略省教材管理制度经验及启示[J].教育评论,2015(11):41-46.

〔9〕易洁.高职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06):51-53.

G647

A

1673-260X(2017)10-0176-03

2017-07-30

猜你喜欢

常态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