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新生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方法分析

2017-03-29王一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生危机辅导员

王一安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新生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方法分析

王一安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时,会因为社会环境和自身角色的突然改变而产生适应性障碍,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极端案例,溯其原由往往是心理危机没有及时得到矫正,从而越发畸形导致的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本论文从自我同一性危机入手,利用“同一性症候群”理解自我同一性危机,分析,并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提出的青年同一性危机的四个方面阐述高校辅导员干预、引导大学新生存在心理危机的四种方法.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方法;高校辅导员

毛泽东同志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客观教育规律的问题.“人们想要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1]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找到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有效.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可以看出,在环境变化的同时,极易引发心理危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正处于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五阶段即青少年期的后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而又不稳定的时刻,其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这个时期,大学新生需要摆脱依赖思想,逐步建立成熟的适应环境、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能力,且自身处于社会环境和自身角色的改变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一定比例的新生对环境和角色适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高校因心理问题产生的突发事件占比居高不下.[2]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教育”研究较多,本文结合马西亚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解决办法,研究分析新生入校时期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应对,从而使新生平稳度过危机期.

1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形成

自我同一性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是指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3]建立自我同一性是每个人在青年期都要探索并尝试的过程.

1.1 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

青年时期自我探索过程中,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主体我,客我是被观察的自我,是由主我观察客我,认识客我.在自我分化过程中,是关于主我对客我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客我的认知是否正确、对客我的观察是否一致的问题.在人生某一时期,“自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矛盾和磨合,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新的水平上进行整合,形成自我同一性.在正确的引导下,大多数青年人都能形成并确立自我同一性.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主我和客我之间的矛盾较深难以调和,青年人无法整合形成确立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对自我缺乏明确的同一感,不清楚自身的角色,没有明确的自我认识,甚至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方向等.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无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迷茫的个人定位使其不能找到目标与方向.

1.2 从“同一性症候群”理解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形成

小此木启吾提出“同一性症候群”,即经历了一段颇长时期仍未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这类的青少年常常无法发现自我,一直使自己处于一种散漫的无所依附的状态之中.[4]当自身需求和现实状况有冲突的时候,部分新生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大学生需要用大一阶段甚至更长时间去塑造新的社会身份、建立新的社会适应、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具体表现如下:

同一性意识过剩.过度思考“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导致失去自我.新生初入校园,对未来有美好的希冀和梦想,会思考人生规划,但是自我过度的思考会导致陷入同一性意识过剩的焦虑中,过度思考难以自拔.

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有自我全能感,从而无法确定或限定自我是什么,使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选择和决断也成为不可能.只能不断地回避选择和决断,陷入一种麻痹状态.新生真实的大学生活可能与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导致个体迷茫、缺乏目标等现象,甚至逃课、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涣散、对生活失去兴趣等.

与他人距离失调.绝大部分大学新生处于与高中大不相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高中阶段同学关系仅限于上学期间,大学里却改变为贯穿始终的人际交往模式,这对于人际距离失调的学生来说会造成拒绝与他人来往,或被他人孤立,无论是哪一点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时间前景扩散.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意识障碍,高考的压力之后,学生们亟待身心的放松,期待“轻松”的大学生活,抱着终摆脱了枯燥的高中复习状态进入大学,停止对自我和生活的探索.或者高考失利,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不对未来抱有希望.

勤奋感的扩散.无法正常专注于学习和工作,或者只埋头干一件事情.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朝着两个极端发展,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从而产生消极影响.

否定的同一性选择.这个是比较严重的自我同一性危机,表现为参加不被社会认可的组织,接受被否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悖离社会期望等严重后果,如参加非法集会等.

1.3 干预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平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摇篮.但是大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和实施过程,从卢刚到马加爵到药家鑫都反映出行为背后意志、情绪、认知、人格的驱使,都让我们不禁思考教育的方式和时机.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生,由于其处在自身发展的转折点,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意对象的层次性,针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对象特点,实施不同方法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校园心理安全隐患亟待被解决,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和指明灯,也是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塑造完善人格的守护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阶段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对靶症状的表现足够熟悉,从而精准定位,各个击破.

2 自我同一性危机解决方式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以大学生为对象,提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

同一性延续,即迷失型统合:正在处于体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这时的危机还处于个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属于健康的自我统一感危机.能够促使个体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认真思考职业选择等问题,虽然仍然处于尚未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阶段.

同一性混乱,即未定型统合:正在处于体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他们了解自己的处境,对于现阶段的自我不满意,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也没有改变的方向.这一类型代表多数大学生在入学之后的迷茫状态.

同一性确立,即定向型统合:经历自我同一性危机,主我和客我经过整合达成一致,选择符合自我需要的社会生活目标和方向.这一类为社会性发展成熟的学生,其自我同一性危机获得化解.

同一性封闭,即早闭型统合:在尚未体验到自我同一性困惑阶段,已经由父母和长辈代替做出了选择.几乎没有自我的探索,通过价值条件化,将父母和长辈的意见内化于己.这类学生在自我发展上虽没有同一性危机的问题,但因缺乏自我导向,未来发展未必顺利.

3 辅导员应对新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策略

孟子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5]对于高素质的学生只需及时点化,对于长于德性的学生可以加以熏陶促其品德完美,对于才能出众的学生可加以正确指导以促使才能通达,对于一般类型的学生可以通过解释疑惑以促其成为有用之人,对于不能登门学习的学生可让他私自取法、自学成才.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3.1 同一性确立——预防教育法

《学记》上说“禁而未发谓预”,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事前性、先导性、主动性、有效性,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同一性确立的学生,已经是自我同一性较成熟的学生,为了预防在入学以后受到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的冲击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入学教育阶段可以采取:第一,普通预防与重点预防结合.对于共性问题,事前进行教育,避免错误思想导致错误的行为规范.辅导员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既是要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其问题所在及时干预.第二,明示与暗示相结合.这是预防教育经常使用的方法,一种是面质,即当面指出问题所在,直接告知解决办法.另一种是在苗头出现的时候,及时点拨,放缓与未然.第三、启示与警示相结合.即侧面间接的方式和明令禁止相结合.

3.2 同一性封闭——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行

包办代替环境下的学生缺乏自我探索意识,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安排,通过鼓励其参加文化、社会、休闲、体育等活动,通过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启示,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寓教于行”源于“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1940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管理教育.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6]高中时期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活动时间,大学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新生入学各种社团组织、班委等的形式,很多新生固守初高中选拔模式而惰于参与竞争选拔,容易出现角色失调,应引导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3.3 同一性延续——典型教育法

处于同一性延续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主我和客我尚未达成一致,需要引导教育,促成其尽快达成一致.可以采用典型教育法也叫作示范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给予典型事例、优秀报告等正向引导,帮助其达到整合统一状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中重要的教育方式是辅导员自身的示范作用,新生入学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辅导员,辅导员也将伴随学生渡过全部的大学时光,根据不熟悉人之间的首因效应,即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的信息影响更大.所以,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就应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起到榜样作用.

3.4 同一性混乱——心理危机干预法

新生处于人生关键阶段,思维活跃,感受性强,行为易受外界影响,社会信息纷繁复杂,正在形成却不稳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采用心理危机干预发:第一,心理疏导.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使有心理干预需求的学生宣泄心中疑惑不解的情绪,达到助人目的.第二,交友谈心.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帮助新生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逐渐摆脱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纳入到新的大学环境中来.同时,也注意朋辈教育互助效应,在充满友爱的群体中体会到自我同一感的达成.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2〕赵峰,王卫平.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调试[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8-212,172.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4-6.

G641

A

1673-260X(2017)10-0085-03

2017-08-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SXC630031);黑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S6160023)

猜你喜欢

新生危机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危机”中的自信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