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2017-03-29金顺瑛
金顺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成为当前指导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识字效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只有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基本内涵,才能明确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根据汉字的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是教学重点之一。而死记硬背这些生字,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记起生字来不仅慢,而且记得也不牢,很容易忘掉。如果正确地把握汉字规律,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如:学习象形字时,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认识字,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生字不易忘记;猜谜语也是识字生字的好办法。例如:一只手在树上摘果子是“采”,一个人倚在树旁是“休”,把手放在眼睛上是“看”。除此之外,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规律:带有“木”的与树有关,带有“虫”的与昆虫有关,带有“钅”的与金属有关,带有“月”的与身体有关等等。学生了解这些规律后,记生字就容易多了。如:学习“澡、操、躁”时,学生就能根据偏旁部首的规律,自己编顺口溜:有水能洗澡,有手能做操,生气、急躁时跺跺脚。同样学生也根据偏旁部首的规律能分清“清、请、晴、睛”这些形近字。这样,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生字的效率。
二、利用多种方法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可是多数成语的意义并非一目了然,低年级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不太容易明白,根据学生都爱听故事的心理,“讲故事,学成语,懂道理”成为我们学习成语的主要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己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并把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天一人说一个成语,讲一个成语故事。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虽然用时不多,学生却掌握了很多成语。
三、阅读方面强调多元性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如: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后,问: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让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问:你同意老爷爷的想法吗?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阅读、讨论,有的学生则认为:这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因为,一个儿子翻跟头像车轮在转,一个儿子能唱好听的歌,也能让妈妈高兴,这也是帮妈妈。这种想法虽然不是这篇课文的教育性所在,但它是对课文的不同的理解,同样也反映了学生美好的情感。再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教学中,我在指导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出示雪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学生看到后说:“房子戴上了白帽子。”“地上铺上了白色的地毯。”“我真想到雪地里打个滚,堆雪人,打雪仗。”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说:“你什么时候看到这么大的雪?你当时说什么了?”学生说:“早晨起床推开门一看,啊,下雪了!下雪了!全世界都白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想、多说,这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需要。
四、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有两点: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平台;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小学生都喜欢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课文。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演课本剧。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找两名学生扮演青蛙和小鸟,想想青蛙说的话应怎么读,当时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延伸、拓展“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放手讓学生组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第四次对话,共同讨论用什么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成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体会到了说话的喜悦。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平台,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选取课外说话材料是必需的。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亲切感,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学生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之中。
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这个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在体现这一教学策略时,首先,必须体现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乐意学,主动学,愿意学。例如,要让低年级学生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能主动问他人或查字典的好习惯;遇到好词或好的段落要积累在积累本上,然后不定期与他人共享,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语文课程要重视人文性的特点,这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裘永忠.导、读、讲、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J].新课程,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