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关键点,构建高效提问
2017-03-29叶茜茜
叶茜茜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提问过于零碎简单化、问题过难导致提问空泛化等。针对迷思概念、实验难点、学习发散点等关键点设计提问,能构建结构化的提问体系,提升提问效率。
关键词:提问;关键点;效率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故提问应是课堂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
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存在各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提问的零碎化、空泛化。提问零碎化的表现就是教师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提问缺乏结构性。当然,适当的简单提问能有效提升课堂氛围,但若过多则只会降低提问的深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开发。提问空泛化的表现是课堂上教师为追求自主性和开放性,问题设计难度较大,问题过于抽象导致学生难以回答。
紧抓教学的关键点设计问题,构建结构化的提问体系,是避免提问零碎化和空泛化的有效手段。紧抓关键点设计提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迷思概念”设计问题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所限,会存在一些“迷思概念”。迷思概念是儿童依据自身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概念,它是基于日常经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因迷思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并为日常经验所证实,因此持有者往往对此深信不疑。如他们会认为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面的水珠是冰块渗到杯子的外面形成,认为溶解就是物体在水中化了,认为像橡皮、萝卜这些物体,把它们越切越小,它们会从沉到浮等。这些“迷思概念”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针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设计提问,可以造成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不断矛盾中寻求更合理的解释,从而纠正或完善原有概念,建立正确概念。
二、针对“实验难点”设计问题
问题简单化、空泛化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无法把握实验难点,为了急切地完成教学任务,胡乱提问。重复单一或者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提问只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迫切想要完成实验的情绪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興趣。在这时教师若能够针对“实验难点”提出问题,不但能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也能够有效构建条理化的提问,从而降低学习和实验难度,提升教学效率。针对学生的“实验难点”提问包括针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点,实验观察的补充点等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以期望构建结构化的提问体系。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若直接提问“这个实验怎么做?”是有难度的,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对多个事物的观察能力欠缺,实验设计能力不够完善,该问题的指向性还是不够明确,提问过于空泛化。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指向实验难点的问题群:“这两盘肉都要煮吗?”“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到肉煮熟的过程变化?”“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等。该问题群的设计指向实验难点,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突破实验难点,避免无效提问。如观察植物的花一课,因为油菜花很小,四年级孩子在解剖过程中往往会破坏或者丢失油菜花各个部分的细微信息,可设计提问:“为了更好地观察油菜花的每个部分应该怎样解剖?”“怎样让我们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以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在解剖过程中保留油菜花的更多信息,突破实验观察难点。
三、针对“发散点”设计问题
课堂问题设计过于狭窄和封闭,也会导致课堂提问的简单化和空泛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深挖教材内涵开始,扩大思考广度,加深思考的深度,从教材内容的“发散点”着手设计问题。针对“发散点”设计问题,是指针对同一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科学知识的方法,从各种渠道、各种侧面、各个角度获得问题的解决。在发散点设计提问,有助于教师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针对“发散点”的问题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学生新问题的发现和解释的关键点设计开放性的分层问题,在探讨合理的实验方案创设中设计鼓励性的提问,在测定实验产品的合理性的评价中激励学生设计属于自己个性的评价标准等。
综上所述,紧抓教学关键点设计提问,首先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迷思概念,以提问引发事实与原有概念的矛盾,构建科学概念;同时从实验难点设计提问,培养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最后从发散点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按照上述体系构建结构化的提问,能有效避免课堂提问的简单化和空泛化,构建高效的问题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