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点滴谈
2017-03-29赵永福
赵永福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应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利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逐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重视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气氛,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而“好奇”又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还会随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那么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努力调动和培养。
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学生喜欢的“买风筝、放风筝”的情境,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根据学生熟悉的“元、角”“米、分米”之间的进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创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狗的嗅觉非常灵敏,为学生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提供素材,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已基本形成,学生的不同投入类型也往往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设计了听小故事“巧分压岁钱”教学环节:春节到了,猴妈妈的口袋里只有1个1元的硬币,怎样把它平均分给10只小猴呢?(兑换10个1角钱)如果只有1角钱,又怎样平均分给10只小猴呢?(兑换10个1分钱)虽然手中的钱不多,降一级处理,数就扩大。猴妈妈的分钱术学生赞叹不已,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习能力的正迁移,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給学生充分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都离不开操作,课堂上可通过同桌合作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操作,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验证猜想,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个能拉动的长方形,课堂上同桌出示自己做的长方形,并拉住两个对角,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体会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还可引导学生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转化的方法,并动手尝试操作,利用手中的剪刀和平行四边形,采用“剪—平移—拼”的过程,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时,不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将圆的侧面展开,而是从实际生活入手,提问学生:要做一个圆柱形汽油桶需要多少铁皮?要求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工具把这些曲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后再计算出它的面积,很快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释放,将感知和思维结合起来,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达到了指尖上出智慧的目的。
总之,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举不胜举,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敢于探索研究,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密切联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想象世界,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又给他们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启思维之窗,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且巧借想象,寓创新教育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新之花就会越开越艳,创新之果就会越结越丰。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