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017-03-29施剑吟
施剑吟
情境创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倘若情境创设适宜,可以使学生的知、情、意等各方面的心理机制得到调动,产生强烈的需求愿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呢?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目的性
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紧密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认真考虑设计的教学情境准备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如,教学《画杨桃》这课时,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打开课文,而是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出来,观察我摆放在讲台上的苹果,然后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画完后,我分别叫了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画的苹果,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画出的苹果相同。于是我乘势导入:“同样一个苹果,却在同学们的笔下变成了千姿百态,这是什么原因呢?学了《画杨桃》这篇课文,我们心中的疑问就会解开啦!”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将类似这样的课文内容渗透在里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只有具有目的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领悟、去把握,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拼音字母的读音或形状的特点,设计动作或节目让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在愉快中获取知识。例如,教ɑ的读音,教师可引导学生模拟到医院检查口腔时的情形,学生自然会想起,医生在检查时,都会要求咱们张大嘴巴,并且“啊”一声。接着,学生就会学着那样子张大嘴巴:ɑɑɑ。通过这样的动作模仿,ɑ的读音,学生就很自然轻松地掌握了。又如,教b和d的分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节目:让两个学生各拿着b、d的模具,把它们边靠边地放在一起,学生站在模具后面,扮演d的学生说:“我是d。”扮演b的学生说:“我是b。”然后两人一起说:“大家说我们俩是双胞胎,我可从没见过他。”全班齐问:“为什么?”两人一齐回答:“因为我们是背靠背,谁也看不见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三、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新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单从文字上理解,是绝对不能领会文章所蕴含的含义的。如果教师能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借助生动的动画、图片、声像等阐述教材,创设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亲临“情境”,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比如,在教学本册《比本领》这课时,要对猴子、梅花鹿、大象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不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是很难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的。所以可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欣赏剪辑的动画的片段,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形象。
四、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为此,创设教学情境,就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我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前,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和母亲的关系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苦心。于是,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述说起自己的父亲,对文中父亲对孩子的爱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也就是說,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麻雀》一文时,我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面对一张嘴就能把自己吃掉的猎狗,老麻雀怕不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各自思考,共同探讨,结果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我说:“别急,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迫不及待地到书中去查找答案,那神情是那么的专注。组织交流时,说老麻雀害怕的学生从文中找到了句子证实,认为老麻雀并不害怕的学生同样也找出语句来反驳,大家都在据理力争,那情境极为激烈。忽然有个学生问道:“老师,这不是矛盾了吗?又说怕又说不怕。”我顺势引导:“是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又再次投入到合作探究中,最后终于明白了其原因所在。
六、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操作性
教学需要实践活动,必要时进行动手操作是加强语文学习,促进感悟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如,在教学本册课文《流动的画》和《祖国在我心中时》,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语已经了解到祖国之美。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描绘假如自己在火车上会看到的景象和祖国在自己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情境创设而美丽。
参考文献:
[1]熊亚飞.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J].中等职业教育,2010(18).
[2]李苹.让语文课堂也动情起来[J].文学教育(下),2011(5).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