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及改进策略

2017-03-29季光玲

新课程·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小学英语

季光玲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在初步学习英语时会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然而随着不断地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开始变得厌烦甚至反感。这种心理变化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小学英语;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小学生学习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要注重教学质量,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在课堂中仍旧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要注重针对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寻找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英语学习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认为英语学习在现实中的意义不大,认为只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语、数上面,英语与其他副课一样只需要投入少量的精力进行学习即可。家长对英语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2.部分家长本身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学生在需要解惑时,无人指导,学生在频频碰壁后,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校教育因素

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造成了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教师的素质不仅仅包含英语专业技能,还包含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均衡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

其次,学校课时、班额的设置以及英语教师数量的不合理也对学生两极分化有重要影响。小学英语课时的安排如若不合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质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班级人数的合理化,能使教师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高低年级的转化,学习难度的转变,使学生走向两极分化。在教学实践中,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兴趣高,学习较为轻松,也乐于学习,而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大,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吃力,逐渐开始产生厌倦心理,开始排斥英语学习。小学生不愿吃苦、畏惧困难的心理也使他们逐渐走上两极分化。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学习两次分化。其中,有些学生掌握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进行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学校教育、社会语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对英语学习有抵触,不愿学、不想学,使得学生逐步远离英语学习的正确轨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逐渐退步。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有效对策

(一)创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要树立学生平等的态度,认真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差别对待,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与教师更好地交流,从而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缓解两极分化现象。

(二)教师要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差异。从每位学生的身上寻找到他的独特性,从而找到突破口,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职责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坚信每位學生都能教好,要注重鼓励、引导学生,承认并利用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每位学生对于英语的接受能力、理解与记忆能力有快有慢。教师要依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英语学习;并且要注重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有法可依,自主进行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再者,注重以遗忘曲线为依据进行及时的复习,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轻松学英语。最后,要注重多元评价,从学生全方位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劣势,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改进两极分化现象。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注重改善教学现状,找出两极分化的原因,并寻求有效对策,从而减缓两极分化现象,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季洪图.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5).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成因小学英语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