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宜,领悟相随
2017-03-29徐益平
徐益平
摘 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容易受直接数据条件的影响,对文字隐含的间接信息(条件)容易忽视,所以在具体执教时要有针对性方案,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就学生角度而言要注意学习迁移对解决问题的影响,信息刺激的强弱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将一个孩子认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通过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再给予孩子直观的思考空间。通过画图、计算、对比练习等教学手段,动静相宜的教学课堂,才是携同孩子们一起快乐领悟、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习迁移;信息刺激;活动演绎;动静相宜
错例来源:
《小学数学1-6年级典型错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错题库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00页的思考题。大样本问卷调查错误率:40%。
错例呈现:
同学们做游戏,小明的前面有9人,他的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5=14
错因分析:
原因: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为主,容易受直接数据条件的影响,对文字隐含的间接信息(条件)容易忽视,本题中一共人员的组成应当分为三部分,即小明本人,他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但是学生只关注到9和5两个直接条件,忽略了小明本人,导致错误。
一、学生角度
1.学习迁移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性往往会对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册教材中,求“一共有多少”,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用加法解决,而且只要能找到题中提供的信息直接相加即可。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为主,当他们看到题目中显示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这两个信息时,头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必须要用上这两个数字,而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受到教材中类似求和问题的迁移,孩子就非常顺势地想到用“9+5=14”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访谈中也可见一斑。
2.信息刺激的强弱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学生是非常容易受直接数据条件影响的,他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而对文字隐含的间接信息容易忽视,甚至根本不做考虑。本题中,只关注到9和5,而忽略了“除了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之外,还有他自己本人”这一隐含信息。
二、教师角度
在对同年级组老师进行该题调查时发现,其他班级学生所犯错误基本雷同,并且指向集中,错误率也更高。而本题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需要借助画图,帮助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重要性”。而在测试时,没有一人用到画图以解决问题。当然,在进行该题测试时,教师并未进行事前干预,只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在之前第6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解决类似“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说明教师对于画图策略的指导力度不够。该题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事前未加干预的教学方法也值得商榷。
三、教材角度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类似于典型错例的隐含隐蔽信息的求和应用问题,本册教材中只此1题。虽然是作为思考题,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显得很突兀。
教学实践:
第一乐章:动起来
游戏:找找我的位置
1.活动预热: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能说说你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你们组一共有几个人?
(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随机找几个小朋友说说。
【这是初次感受,位置在一开始就说过,而且就是孩子们每天坐的位置,很熟悉。通过几个孩子说下来之后,孩子会有一种感受,并不是两数相加就是总人数。】
2.逆向活动:排一排
先请7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在讲台上。请参与活动的孩子来抽签。签条上写着:你前面有3人,后面有4人。请小朋友找位置。请大家回答刚才有几人?现在有几人?
【再次感受,前面几人,后面几人,合起来都是7人,加1人是8人。】
3.活动展示:猜一猜
出示题目:
请小朋友来演一演,一个人演小明,9个人排前面,5个人排后面。请大家猜一猜:一共有几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
再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选择让孩子们自己活动演绎题目的情境,原因一:可以有效地激起孩子的兴趣。原因二:將学生觉得困难的学习情境变得生动而又真实。孩子们自己排着队,自己体会队伍中人数之间的关系。而二次追问是这里的重点。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娓娓地说出了本质,这是最美的声音。】
第二乐章:静下来
活动:画画显真知
4.画图解题
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每次都排队,要是只有你一个人,你能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画一画。
师:怎么画呢?
学生表达,教师参与。呈现出:一共?人
前面9人小明后面5人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9+5+1=15
【在实践游戏之后,是让每个孩子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了。这里舍弃的是与直接加法的对比,避免产生歧义。而是直接选择画图,用黑圆代替小明,在他前面画9个,后面画4个。热闹的活动得到了第二次的提升。在画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清楚地意识到还要加上一个小明才行。所以用算式表示的时候,即使一开始有孩子无法转弯,马上就会发现还要加1。】
5.巩固练习
出示:我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几人?请孩子们先画图,再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为什么不是9人?
【出一个类似的,数量相对简单一点的题目,放手让孩子画画,结题。培养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总是被扶得太牢,导致一些很有思想的孩子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为什么不是9人?”这个问题的抛出,直指问题的核心,使得孩子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关键点上。】
6.对比拓展
出示:从前数,我排第5,从后数我排4,一共有几人?请孩子猜一猜,再画一画、算一算。
交流:为什么上题是10人,这题是8人?展示孩子的画图,直接说明原因。
【通过类似的变式练习,让孩子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宽。有了前面扎实的画图作为基础。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大部分还是能够学有所用的。】
将一个孩子认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通过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予孩子直观的思考空间。再通过画图、计算,对比练习,让孩子在动起来之后会静下来思考,去探讨问题的本质。这样动静相宜的课堂,伴随的是孩子们快乐的领悟!
参考文献:
[1]梁志援.和孩子一起学解决问题[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05.
[2]王薏.还数学于真实:解读吴正宪老师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4(10).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