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分层作业的实效性

2017-03-29蒋霞

新课程·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作业分层学习能力兴趣

蒋霞

摘 要:所谓作业分层,就是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收获。课堂练习,适当分层;课堂提问,提高兴趣;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当天的所学知识,也是教师教学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作业分层;兴趣;学习能力;基础扎实;创新

所谓作业分层,就是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收获。我们在准备申请《初中课后作业分层有效性探究》的课题时,很多老师提出了质疑,学生连课都不好好听,作业都按时完成不了,给他们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他们就能改变吗?《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分层有效性探究》课题被审批下来后,我们做了一份有关学生是否喜欢数学、回家是否先完成数学作业以及是否愿意将每天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通过对学生的问卷统计: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原因是:数学枯燥、无味又难懂,作业虽然不多,但不会做,浪费的时间较多。另有部分学生也质疑:老师想将作业分层,这样做是不是打算把后进生抛弃不管了呢?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分层,觉得分层给自己带不来多少好处。带着双重疑虑,我们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我们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学生分成了三组,根据每组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课堂所提问题以及家庭作业。

一、课堂练习,适当分层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差异。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弱,做题速度也慢,新接受的知识得慢慢消化,不能着急。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强但比较马虎,往往基础题容易出现错误,稍难的题思路清晰但过程简略,喜欢偷工减料。另有部分孩子,自学能力强,基础扎实,做题既快又准。针对这样不同类型的孩子,在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不能一概而论,设计的题要有梯度、难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吃饱。

二、课堂提问,提高兴趣

初中课堂比较沉闷,一个问题抛出去,如同石沉大海,不荡一点涟漪。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有梯度、难度适中。课堂提问时,简单的问题点名由中下学生来完成,他们不会的问题再由中上学生补充完成。这样的设计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避免了课堂由优等生独占的现象,给中下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认为我还是可以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当天的所学知识,也是教师教学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为学生减轻负担,学生的课后作业不能布置太多。现在多数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是一样的,还不允许有空题。有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是在课本中查答案,就是早上提前来到教室借其他同学的作业抄抄了事,更有个别同学连作业都不写。这样的作业十个老师看了十个火。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在布置作业时,告诉他们:做你会做的作业,不会的题能根据条件写结论的就写,实在不会的题,先读三遍题,然后将题目中的条件用笔画出来。不会做的题也可以借助现代工具,前提是:你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下次见着这种类型的题还会做就行。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实施,学生收获多多,我也收获多多。学生的疑虑不再有,老师的疑虑也打消了,并收到了成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的分层,课题问题的梯度,课后作业的不强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学习过程轻松、灵活、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分层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

2.学习能力充分发展

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优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使各類学生都有所学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整体得到优化。真正起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3.基础扎实,成绩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分层,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基础进行练习,对新知的巩固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基础知识扎实带来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成绩的大幅度上升,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面对家长也不再感到愧疚。

4.教法科学、创新性更强

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使教师的教法更科学、创新意识更强。通过每节课的分层,我得在课前认真备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问题和课后作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集。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基础强弱以及性格特点设置适合他们的作业,让他们不抵触做作业,而是越做越来劲,这也是我们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学无止境,我们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一年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今后更有信心面对孩子,面对这份事业。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作业分层学习能力兴趣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