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之我见
2017-03-29刘亚玲
刘亚玲
摘 要:课堂上运用儿歌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帮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在生活中识字,使学生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识字来源于生活,识字能更好地生活;教孩子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其“尽早阅读”,通过“午读”“爱·悦·读”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学;扎实;阅读;习惯
初出幼儿园,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孩子们有许多方面需要去约束,有许多习惯需要去改变,所以养成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成了重中之重。教过几届一年级新生后,我对一年级的教学与常规管理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让儿歌走进课堂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幼儿园散漫随便的习惯一时还难以消除,有时老师喊破喉咙效果也并不明显。与其扯着嗓子对学生说教,还不如用儿歌来帮助解决。上课铃响起时,一首小儿歌“铃声响,进课堂,小朋友,快坐好。小小手,放身后,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不说话”就帮你搞定。课堂上儿歌更是我们的好帮手:学“凑十法”时,“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记住10的加减法;指导写字时,“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时刻提醒孩子们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儿歌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让孩子们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歌让一年级教学变得轻松而又愉快,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
二、让识字成为需要
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为一年级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都差不多,但识字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生识字时间晚、识字数量少,读不懂题,做题时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大打折扣。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增大识字量,缩小学生识字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刚刚入学时我给每个孩子下发了一张班级四十几个孩子的名单,让孩子们每天回家认几个同学的名字,谁名字记得多、记得准,就会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可以帮老师发作业。一年级孩子的表现欲极强,能帮助老师做事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领到一张学生名单就如领到一张圣旨,孩子们积极地开始了刚上一年级的识字。孩子们的潜质是惊人的,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孩子两天之后就认识了四十几个同学的名字。虽然有些名字里的字稀奇古怪不经常用,但他们还是记住了。当其他班级的老师还在自己发作业的时候,我们班小助手已经开始轮流发作业了;当其他班级的老师在大喊学生的名字时,我却在悠闲地做别的事情。认同学的名字,既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大大地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及早地培养了孩子的多种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此外,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也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手段和方法。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牌匾都读一读、记一记;逛超市时读一读商品名字及说明,到饭店吃饭时记一记菜谱……这些识字方法使学生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识字来源于生活,识字能更好地生活,使“要我识字”变为“我要识字,我爱识字”。
三、让阅读成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教孩子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孩子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刚入学不久,我为孩子推荐了一本书,杨红樱的《亲爱的笨笨猪》,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教室,就开始了“午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陪孩子一起走进书的世界。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伟大而神圣的,你的一个小举动、小引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孩子的读书兴趣就这样慢慢被带动并培养起来。以后的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习惯性地拿出书,开始他们的“午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这些,“微信”的普及和威力也可以好好利用。“爱·悦·读”(喜欢、愉快地阅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家庭作业,家长把孩子在家阅读的照片传给老师,老师再把班级孩子阅读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老师、家长、孩子共同欣赏、分享阅读的成果,这种连锁效应使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级教学是小学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一年级的班主任尤为辛苦。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探索高效的班级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才能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參考文献:
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