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回归小学语文课堂

2017-03-29戎晨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戎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训练;小学语文;灵动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悟自度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内化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平时朗读训练的尝试和探索,浅谈自己对朗读教学的理解。

一、巧妙设境

最容易被学生阅读的就是诗歌,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那铿锵裂帛的节奏,汇聚成一种流连忘返的旋律,随着这股清新温暖之流,学生也好,老师也罢,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第2课《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文包诗,主要用于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情况,以便读者更好地解读诗歌。同学们非常熟悉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可能美的不仅是声音,更重要的在于字里行间的愁绪和愿景。由诗入手,请学生朗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在本文中,中秋的圆月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产生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而抓住诗人情感变化的这条线索,便能走进诗人内心,感知诗人超拔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

又如,苏教版第七册第25课《江雪》,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画,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在冰天雪地中钓鱼,同学们自然产生疑问:“如此寒冷的季节,有鱼可钓吗?”同学们迫不及待翻开课本,去诗中寻找答案,读起诗来。对于《江雪》这首诗,学生在平时诗歌积累时就已经能熟读成诵了,因此,我在教学时避免零起点,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直接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教学字词时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选择重点时有所侧重。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径”“翁”,结合已学古诗和相关图片理解“径”和“蓑”,进而理解“蓑等翁”。

二、品词析句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教师能相机诱导,稍微点拨学生品词析句。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第7课《桂花雨》:

师:“我喜欢的是桂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欢,朗读时要表现出来。

师:桂花树好看吗?(不好看)那个词看出来?(笨笨拙拙)

师: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好看)但是加上“只是”还觉得好看吗?

师:形状好看吗?为什么?一般怎样的花好看?(牡丹,玫瑰)耀眼,大。而桂花是怎样的?

师:爱就爱桂花的香气。再连起来读读。

师:用课文中词怎么说?

师:用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句不离词,词不离句,用语言描繪画面,这样的朗读,好像让人闻到了阵阵花香。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用语文搭桥,注意找到对话的目标,带入文字情境,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三、发挥想象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第23课《雾凇》:

雾凇是北方特有的景观,我们学生很难亲眼直观感受到,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仅仅满足于图片欣赏,怎么能让他们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呢?我不再强调一味地反复诵读,而是让学生脱离低级趣味地读,加入自己的想象理解性地读。

师:雾凇还有哪些奇特的地方呢?

生:我从“十里长堤”“缀满”感受到霜花特别多,松花江边的树上全都是雾凇,一片白茫茫的,景象非常壮观。

师:雾凇之多也表现了它的形态奇。

师: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雾凇的形态奇表现出来吗?

句式训练: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有的像盛开的天山雪莲,绽放出美丽的笑脸;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真是美的精灵呀!还有的像什么,怎么样呢?请你也来说一说吧!

学生可以想象雾凇千姿百态的美,带着理解带着想象走进文本,把握文本的意境与情感,形成初步印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下了基础,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通过朗读表达感受。

朗读是美好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灵感去碰撞作者的灵感,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作者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去敲击作者的心灵,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舞台,还语文课以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1).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