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2017-03-29聂亚菲
聂亚菲
[摘 要] 借鉴发达国家TRIZ推广经验,追踪福建省创新方法工作中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分析当前竞争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战略决策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大型企业具有更开放的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内外资源融合机制和组织学习能力;而中小型企业大多持犹豫、观望和不主动的态度。建议企业树立开放式创新理念,塑造崇尚方法的创新文化,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系统的创新能力培育组织和激励机制。政府应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集聚和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等。
[关键词] 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管理;开放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56-4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Work of Innovative Methods in Fujian Province
Nie Yafei
(School of Management,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1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IZ promotion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nterprise techn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innovative methods work in Fujian province, analyzes the strategic decision about management mod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large enterprises have more open concept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echanism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and capability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re mostly hesitant, wait-and-see and hold negative attitud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nterprise should set up the idea of open innovation, foster the innovative culture of advocating the method, and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atic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n open innovation environment, gather and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etc.
Key words: innovation method;techn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open innovation
2008年科技部要求加強创新方法工作并确定政府主导推广模式,旨在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方法需求,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创新方法工作重视不够。作为创新方法推广主要部分,TRIZ对企业而言是新事物和舶来品。借鉴发达国家或区域TRIZ应用中技术创新管理典型特征,调查研究福建省企业创新方法工作中技术创新管理问题,探讨现有竞争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TRIZ理论及其研究趋势
创新方法是研究创新过程中的逻辑、规则、方法为宗旨的哲学。作为创新方法重要一支,TRIZ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首字母简写)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G.S.Altschuller为首的专家,经过对250万份专利文献的研究发现“一切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1],即TRIZ理论。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TRIZ传到西方,全球各国纷纷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创新方法。如俄罗斯发展TRIZ理论研究MATRIZ,美国侧重于TRIZ软件工具开发,欧洲学术界和工业合作的ETRIA TFC,英国的专利研究和新的MATRIZ。
当前TRIZ理论研究正尝试与其他理论及方法的整合集成。TRIZ(主要解决“如何做”)如何与其他设计理论(如质量功能展开、约束理论、价值工程理论等,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但未能解决“如何做”)整合集成,形成“做什么”+“如何做”集成模型,建立新的问题解决模式。
1.2 关于TRIZ的企业应用
近20年间,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受到世界各国企业的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欧洲以瑞典皇家工科大学为中心,集中十几家企业利用TRIZ进行创造性设计研究。而德国所有名列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都将TRIZ用于产品研发。韩国KID利用TRIZ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日本整合型TRIZ社區、公共网站、研讨会等辅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韩国三星实施TRIZ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程使其从1998年之前世界上二流企业变为如今世界一流企业,实现技术上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转变[2-3]。福特汽车公司利用TRIZ创新的产品每年带来超过10亿美金的销售利润。
我国对TRIZ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1999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截至目前共有约千篇以TRIZ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推动了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2008年8月,科学技术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大力推进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并确定了政府主导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目前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已走入多家创新型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欧美俄日韩等国家或区域的企业将TRIZ引入企业并在运用中形成自己的创新方法体系,提高创新效率和竞争力,而我国企业才刚引入创新方法,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大多数企业还不重视TRIZ这一外来创新方法。创新方法引入相关问题特别是相关创新管理研究尚不够深入。
1.3 关于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短短二十几年间研发国际化已风靡全球。系统物品模块化要求相应的创新模式[4-6]。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1960s)、耦合创新(1980s)、集成系统(1990s)等传统创新范式已不适应环境要求。国内外竞争者与消费者、企业与大学、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正急剧增多。Cherbourg认为“整合内外部创意推进新技术的发展”的开放式创新,是企业提高创新效率的现代模式[7]。
现有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可分为设立内部研发实验室进行创新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合作创新两类。前者把“从基础研发到产品制成的整个创新过程视为机密并对外封闭”,被称为传统创新模式或封闭式创新;后者“整合内外部创意推进新技术的发展”而称为“开放式创新”[7]。
可见,近年来现代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凸显开放、合作和共享在技术创新中起重要作用。在当前创新方法工作背景下,企业应恰当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才能融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2 发达国家或地区创新方法应用的技术创新管理特征
俄罗斯(前苏联)是TRIZ理论的发源地,在创新方法研究、运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而欧美等国凭借强大研究能力、雄厚经济实力紧随其后并有赶超之势。其他国家如韩国等企业取得卓越成效。整理分析这些国家或地区在TRIZ应用中技术创新管理的先进经验,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
2.1 创新方法企业成功运用得益于丰富外部资源
欧美创造学研究中心、大学和研究所设立专门的创造学研究机构,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TRIZ专家资源;大学将创新方法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为企业提供大量懂TRIZ的人力资源,创造全社会应用TRIZ等良好氛围;创新方法第三方机构如KID、日本整合型的TRIZ社区、公共网站、研讨会等。
2.2 有赖于企业开放政策
在TRIZ发源地的俄罗斯,企业与数十家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组成攻关团体;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国企业在创新方法运用过程中无不经历引进外部专家、企业员工培训、试运用、再学习、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2.3 良好企业创新文化
各国企业均设立各具特色的创新方法培训部门,专门用于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将TRIZ与企业现有创新方法结合起来,消化吸收并提高创新方法的应用能力。在终身学习、合作公关等创新的文化中保证旺盛创新力。
2.4 企业组织制度保障TRIZ持续应用
除俄罗斯以外,欧、美、日韩等国创新方法引进、应用和研发创新都需要动用全企业的资源,企业高层支持的培训以及应用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的组织建设保障TRIZ持续应用。
3 福建省创新方法应用中技术创新管理调研
3.1 福建省创新方法工作基本情况
省政府、省科技厅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并结合创新工作实际推进情况。2008年9月,在全省创新政策宣讲活动中,邀请萃智研究院有关专家为全省有关人员进行解读。2010、2012、2013年,福建省通过三个“创新方法专项”项目,从总体上谋划和建设全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网络,培育五家创新方法示范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团队,为全省创新方法工作奠定基础。为促进除五家创新方法示范企业以外的企业创新方法工作,2014年,省科技厅面向全省,经企业自主申请、设区市科技局推荐和专家组综合评审,遴选73家企业带着项目开展首批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从而铺开全省企业创新方法工作。
3.2 调研设计
为了解省情,分大型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两部分进行调研。前者对象为五家国家级创新方法示范和试点企业,逐一分析,了解其创新方法工作中技术创新管理特点;后者为省级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主要了解应用基础、主动性、开放性、政府作用、激励机制、理念等技术创新管理的6方面。
通过对国家级创新方法示范或试点企业、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研究,全面呈现企业创新方法运用中技术创新管理现状、成就和问题。
4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创新环境,大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问题。
4.1 创新环境
对比国际比较研究结论(如表1),发现福建省创新的社会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表2所示。不难发现,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工作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没有开设创新方法课程,创新方法的科研机构不发达,未能培养大量创新方法人才);基础教学创新性教育不强;在社会组织方面,国家创新方法研究会、各省创新方法研究会正在成立过程中,福建省已经成立并建立创新方法网,但缺乏发达的创新方法培训、应用的第三方机构;政府已将创新能力上升到国家层面、各省也上升到发展战略层面,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强度日益提高,但发挥作用尚需时日。
4.2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型企业有更开放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强调组织学习,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同步,采取“走出去,請进来”的学习方式,培养人才;强调建立适合内外知识资源交叉融合、合作共享的管理制度和内外资源融合的组织能力,但同时存在组织高层不重视、创新方法的文化缺失等问题。如表3所示。
4.3 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问题
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管理理念,研发能力的不足,对以TRIZ为主的创新方法为代表的外部资源,大多持犹豫、观望和不主动的态度,期望政府给予更多支持,缺乏具体的制度和途径,尤其需要加强制度、组织和文化建设,如表4所示。
5 对策建议
在当前科技资源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采取适合内外部资源互动、能力循环增长的开放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化敌为友、综合利用、组织学习的路径吸收外部知识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吸收能力,丰富知识库,提高合作优势,创造企业价值,实现创新能力增长。
政策建议:第一,企业应树立开放式创新理念,塑造崇尚创新方法的企业创新文化,建立知识库及其相应的知识管理制度、创新方法体系、系统的创新能力培育组织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并采取涵盖协作研发、技术标准合作和融入跨区域创新网络等多样化途径,融合内外部资源。第二,政府采取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建立人才集聚和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政策,以帮助企业通过创新资源积聚、组织学习、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实现核心竞争力培育。
参考文献:
[1] ALTSHULLER G. 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 : the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M].London: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s Inc,1984.
[2] JUNG-HYEON K. The acceleration of TRIZ propagation in Samsung electronics: TRIZ Future Conference[C].2005.
[3] 徐峰.三星集团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4):77-81.
[4] Miller W L, Morris L. Fourth Generation R&D: Managing Knowledg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John Wiley &Sons, Inc, 1999.
[5] 青木昌彦, 日安藤晴彦.模块时代:产业结构的本质 [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6] Chesbrough H. Open Innovation: A New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7] 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Cambrid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