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困境与策略

2017-03-29邬治国

创新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创转型专业

邬治国

[摘 要] “双创”时代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历史赋予地方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众多学者和各类地方院校持续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角度,尝试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 “双创”;地方高校;转型;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42-4

Th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ra

Wu Zhiguo

(Shengda Economics Trade &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ra,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mode transformation is the historical holy miss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 hot issue for continuous exploration by many scholars and variou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and puts forward th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difficulty; strategy

教育部在2013年下达了关于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自该政策实施以来,众多学者与地方高校都在持续探索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地方高校在深化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长期制约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的突出矛盾正逐步被破解。然而,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如何推动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众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众所周知,纵观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史,创业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正不断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和我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正稳步进入发展转型的黄金时期。但是,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可知,机遇往往和挑战是并存的,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转型期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如何结合自身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等。

本文将从“双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转型所面临的困境着手,探讨地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目标。

1 “双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转型所面临的困境

当前,社会各界学者对创业创新教育概念内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分歧与争论,他们普遍认为创业创新教育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然而,创业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术语,也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术语。创业教育不仅包含着个体文化的差异,而且还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内涵判断,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演化与进步的过程。早在1919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这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具有重要意义”[1]这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具有重要意义”。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党中央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发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同时在2006年初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纳入到了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在2016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里,又从政府层面破解了“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

随着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部署和实施,全国逐步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掀起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各地纷纷制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2]。北京、河南、湖北、天津等各个省份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这种新态势和新热潮下,地方高校在大胆创新、积极进取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1.1 创业创新教育没有完全融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中

与美国、芬兰、挪威等发达国家创业创新和教育的融合密切情况相比,我国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创業创新教育理念的时间还较短。创业创新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融合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地方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虽多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大多高校却并没有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列入人才培养目标中。

第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众多地方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并没有被纳入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些高校即便是开设了该类课程,也往往是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知识面相对狭窄。

第三,在教学模式的确定上,多数的创业创新类课程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的开展。另外,在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上,都沿用着传统的评价和考核模式,并没有建立相关的创业创新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考核体系。

1.2 多数地方高校将创业创新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级政府为此所迫,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高校在转型期对创业创新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在人才培养的初期就没有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中去,甚至将就业指导与创业创新混为一谈,用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成败,这样就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很难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使得高校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危机中。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地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产业提升后的岗位需要。那么,地方高校如何在创业创新教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将学生培养目标从工作岗位的承担者转化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3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匮乏

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好坏是地方院校能否顺利完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核心,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都缺少相关教材的理论支撑,更加缺乏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创业创新课程的开设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只重视了开设形式而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建设,同时课程建设也缺乏相关的文件指导。

第二,缺乏相关的专业教师,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实践能力相较创业创新领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導致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较弱。

第三,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多数雷同,缺乏特色发展,导致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仍然局限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校园文化。

1.4 创业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当前,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能力与水平是制约高校能否顺利完成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地方高校的创业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些课程的教学多数由原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兼任。这些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团队往往都是从高校毕业到高校工作,基本上没有创业创新所需的投资、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无法获得必要的创业经验指导。有些高校虽然意识到创业创新转型需要有实践环节建设,也采用了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式,聘请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创业创新经验的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来给学生授课,但是这些企业工作人员又欠缺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由此可见,建设具备创业经验(实践)和教学能力(理论)的教师队伍,将是地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成功转型的关键。

2 “双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地方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并将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地方高校在教育模式上要大胆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打通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之路,尊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以教学方式转型、课程改革转型、实践形式转型为基础,做好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整理设计,逐步构建符合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2]。

第一,在教学模式构建上,要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首先,要以培养具备“创新性”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为基础,将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相结合,将创业教育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其次,要大力鼓励学生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以应用技术型教学为定位,以“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坚持应用型教学定位的“四性特征”,即教学的应用性、专业及方向设置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教学过程的现场性[3]。打破“五个界限”,即校门的界限、教室的界限、教师的界限、专业的界限、学期的界限,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和实践。

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以“创业创新教学文化”为基础,大胆地将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逐步形成“创业创新教育+专业建设”相融合的课程建设体系,构建“理论—实践—改革—再实践”的实践课程环节,取消与社会发展无关的课程课时量,增加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从而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4]。

第三,在专业课程实践形式构建上,要以创业创新应用为特色,逐步形成完备的课堂体系建设。首先,逐步改革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形成课程教育体系;其次,将学院内部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类学术研讨讲座、校内创业创新等活动纳入到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再次,通过大量实训项目、创作活动、演出汇报、巡演交流等活动的开展,发挥其重要的实践育人功能,利用报纸、电视、户外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形成良好的应用型、创作型、创新型的文化氛围,打造“潜在课堂体系”;最后,充分发挥“行政组织系统”“专家顾问系统”、“教师创作研究系统”和“学生自主创作系统”的作用,建设课程资源、应用型氛围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媒体实习实训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等“五类资源”。

3 “双创”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目标

3.1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要以“双创+”作为目标

正如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所讲:“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工作。从推动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上看,拥有专业背景的创业型人才更具备成为未来新型企业家的能力”。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一般地处偏远,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仍然是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的培养也存在很多客观制约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不能有效地融合和共享。如果地方高校想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那么就要以“双创”融合作为目标,加大全面改革的力度。

第一,要改革以前地方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中,以“实践创业”为主导的单一性的培养目标,逐步开始构建“专业知识+创业创新教育+创业创新实践”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第二,创业创新教育要融入专业教学的改革中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3.2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要以培养多数学生为目标

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要改革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只培养个别具有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种转型,要求地方高校在教学基本理念、知识、技能方面要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相结合,进行多样化的个性设计培养。地方高校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专职队伍,健全工作保障机制,逐步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采取“创业创新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培养具备基本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针对商科类的学生,培养能够经营企业的管理型创新人才;针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培养能够具备文化创新、创业的人才。这种多样化的、贴合学生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设计既保证了所有的學生都能够学到不同的创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又能通过专业类的创业创新课程的不断开设,逐步将学生的创业创新知识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3.3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要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

正如前文所讲,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创业创新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但是,因为我国在创业创新教育领域起步较晚,创业创新教育目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还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创业创新教育类师资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创业创新教育已经形成了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师资培养体系,这些人才进入到高校后,完全可以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工作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同学科的教师进入到创业创新教育领域,可以完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与创业创新的融合教育。

首先,地方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业创新教育经验,推荐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创业创新培训或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尽快地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创业创新团队,并引导团队积极深入地将创新和创业内容融合到相关专业中去。

其次,地方高校要逐步成立创业中心或创业学院,制定并落实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为师资队伍打造教学、科研和企业相结合的创业创新平台。最后,地方高校还要制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聚焦教学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逐步规范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形成科学、专业的教学梯队。

4 结语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5]。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转型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逐步完善创业创新专业教育体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创新教学与创业实践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相融合、师资队伍教学能力与创业创新能力相融合[3],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王志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 梅友松,黄红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3] 黄兆信,宋兆辉.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三大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4]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5] 张国良.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

猜你喜欢

双创转型专业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修脚店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