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017-03-29杨伟成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杨伟成

摘要: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学低效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28-01

引言: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教学循环中断现象,学生处于自流或半自流状态,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听课,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教师也没有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迟迟无法提升。因此本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低下进行了探讨。

1.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1教学目标不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法制观,提升学生的修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细化的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课程教学目标,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导致教学目标迷失,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将教学内容教条化,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消弭。大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述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导致课堂吸引力渐渐衰退。

1.2漠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我国课堂大多是采用讲述模式,教师占用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述知识,主要是说明某个概念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操作,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则。要想充分发挥这种讲课形式的功效,教师就必须致力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抱怨教师讲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基础发生冲突,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做出想当然的假设,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因为教师在讲述时没有顾及学生的主观感受,即使设计的内容逻辑合理,也无法因袭学生认真听讲,只会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畏惧,觉得它晦涩难懂、枯燥单调。

1.3学生考核过于简单化。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搜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被评价者可以以此完善自我。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但学校过于重视考核的鉴定作用,忽视了它的诊断功能。笔者所在地区从2016年秋季开始实行闭卷考,所以也出现课堂"简单讲,多背诵"的情况,而学生也功利地对待考核结果,教师过于轻视考核过程,学校也没有严格要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因为考核标准较低,考核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对此丧失学习积极性,这也进一步削减了课堂有效性。

2.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導和制约的作用,教学活动的结果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2]。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那么就可以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反之则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至关重要,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厘清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教学任务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学任务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思维能力。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高效课堂。

2.2关注学生的起点。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导学生取得进步,课堂不是属于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成长。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不是单向灌输知识,是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内部知识架构和外界环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因此,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能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知识结构相符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新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多斟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展开教学活动提供思路,凸显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效性[4]。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而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研究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大致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倾向的课程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3严格规范教学考核。学业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渠道,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回顾和对比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挥出激励和促进学生继续努力的作用。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却存在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改良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来完善考核方法,采用档案袋评定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例如在学习《认知自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词汇描述自己,并让他们写出自己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看法,然后集中收集装入袋中,等到下个学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写一次,然后将学生之前提交的自我评价发放下去,让他们自行比对发现其中的不同,这样也能窥见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和进步。

3.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起点,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严格规范考核形式,如此才能使提升课堂有效性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曾狄.黄齐.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10):43-44.

[2]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增),17(05):80-85.

[3]陈秉公.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J].江汉论坛,2016,11(04):132-135.

[4]何小春.主体性·时代性·启发性·先进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13,34(03):11-1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