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古诗词教学思路的构建
2017-03-29周李平
周李平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古诗词教学可以显著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触发媒介现有两种主流说法:其一是“物感说”,即强调“文”“意”“物”三者间的情感拉锯;其二是“原道说”,即作者创作文学的感发源于“道”的启示,在道家为“自然”,在儒家为“天”,强调“道”与“器”二者的关系。无论哪种观点,都表明文学作品源自作者“自我感兴”。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學中,教师必须注重意境层次阅读,笔者将其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山是山”——体验阅读,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否定性阅读,第三层是“看山还是山”——超越与回归。
一、体验阅读策略
体验是一种与人及生命连接紧密的直接经验,可以在瞬间感受并形成意象世界,完整感性、充满意蕴,这个意象世界可以显现本然生活世界。以《唐诗宋词选读》一单元第五课《春江花月夜》为例(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本),其动人之处正在标题这五个字,但又不止于此,潮水连海,春江疏阔,引申出广阔的阅读平面;月满江海,夜月悠远,延展出高渺的世界侧影。天地广博是人所立之地,也是现实景观,与人的存在具有哲学联系,可以作为人类生存的参照物,使人生转瞬即逝与天地浩渺无穷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依景、情、理顺序而来,首先描写春江美景,随后提出《春江花月夜》是由作者趁夜观赏江、月有感而发,最后感慨思妇游子的别情离怨,情景交融,缠绵不绝,意蕴回环,全诗就内容递进可细化为三章五部分。《春江花月夜》的意旨在生命本质,传达出个体存在时间短暂,而宇宙天地时间长久,显出人之渺小与天地浩大,诗人以天地为始,明月依“平”江而升,意境由此自平面转为立体空间,明月拉开广阔天地,“江天一色”,浑然一体,人立于无限夜境格外渺小,诗歌中画面空间产生强烈对比,个体也就更加微不足道,“人生代代”“江月年年”构成时间维度,人的有限生命与天地万物的长久存在也有着强烈反差。这种阅读认知可以由学生在阅读中及时得出,学生在自行阅读时即可领会。因此,教师无需详细讲解宇宙时空观或背景知识,这是一种“一触即觉”的直观感受,感受存在深浅,但不会使理解偏差两端。
二、否定性阅读
第二层即超出原有阅读经验,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情感流变,否定原有体验,使自我实体化、绝对化、陌生化,单纯否定主客二分关系。《春江花月夜》中的元素是那些日常生活中为人熟知的景象,张若虚写出这千古绝唱,无人能出其右,正因其陌生化处理普通事物,刺激并否定人们的日常经验,由此产生审美张力,为读者带来完满的情感体验。在高中阶段开展古诗词教学可以从三方面实施陌生化分析,即形象、叙述视角及修辞。
“江”“月”等元素形象十分寻常,但在诗歌中,诗人将“江”横铺成面,将“月”拎起高柱,意境空间天地开阔,触发读者内心独特真实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学生需要对寻常的感觉经验予以否定,深入诗歌情感演进路线,进入新的审美意境。
叙述视角强调诗人或读者本身的角度与视域,而否定叙述视角,就是将诗人或读者自身完全融入作品,是一种从无知到全知的感官转换体验。自“谁家今夜……”开始,诗歌已然进入一个别致的叙述视角,从夜观江月转为倾诉游子思妇的悲情,人生宇宙之叹也变为离情闺怨有感,这就是从对面入手的叙述视角切换,前后对比似无关联,但却着点于同一处,因此此处并非正面着笔人生哲思,却使读者更为深刻地体会其意象情感。诗人正是以这种外部视角的渗透方法为塑造的形象“留白”,借此表达诗人内心的伤愁。
修辞陌生化可以使语言重新为物“命名”,读者能够自觉想象相关形象。以此感知形象,在文学天地中,普通语言扭曲伸缩颠倒,造成主体疏远或异化普通及原始,使读者以正常思维更新与唤醒对周围世界的不同情感体验,时刻保持奇特感与新鲜感。古诗词教学中修辞陌生化除了能够深入挖掘典故、意象的文化内涵以外,还能透彻体会诗歌的精妙用词。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主导价值导向,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其意识形态并未显见,但其中蕴含的影响力量却从未减弱或消失。古诗词教学存在特定教学思想解读模式,因此,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否定策略存在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三、超越与回归
在古诗词阅读中,最为理想的体验即“自得自在”。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使学生超越自我,深入理解古诗词,明了万物皆如本然,见到古诗词本貌并生成自我体验。文本建构意境,作品最终完成使读者忘记一切,从象开始,回归本心,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最后一步即为回归。
古诗词教学并不是以答题规范约束学生思想,也不是以作品主题、文言现象或作者情感累加知识点。教师需要做减法,以此去除功利性应试心态和量化评价定位学生的做法,抛弃所谓“文明”对心灵的污染,重现素朴本性。古诗词教学要秉持这样的心态,既不过分重视物化教学成果,也不主动忽视摒弃,大道无为,顺其自然,将其呈现出自由状态,最终还古诗词教学以清净状态。
诗歌作为一种特别的生命编码,衍生自诗人的情绪波动。人的思想情感在物我皆备、超越尘世的意境空间中搁浅,在诗歌文本中获取新的活力,其以永恒的形式将时空斩断,给予读者霎时惊艳或静止的界面,此后读者反观尘世时,就能深入、深刻理解诗歌,又能脱离诗歌,回归本心。
高中古诗词教学思路的构建必须体现出一种圆形的复归模式。诗歌是圆形的绝对中心,阅读体验围绕诗歌而动,每一种合理恰当的阅读体验与诗歌圆心距离相等,因此其地位平等,理应得到认可与尊重。从一点开始的阅读活动可以自不断否定中产生出崭新的感悟,而这种感悟最终又会回归原点,回到最初的感受中。在这样的循环中,诗歌解读得到无限开拓,而学生也会获取全景式的独特观察视角。《春江花月夜》将江、月作为起始,最终又回归江、月,在意境中,学生可以在阅读与学习中使自我与世界产生交互,对诗歌文本的认知更为深入,直至新的层面。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髓部分,古诗词以其独有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给予人们精神支持与智慧启迪。在赏析古诗词时,读者可以穿越时空长河感受诗人内心的悲欢喜乐,潜移默化中激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到古韵盎然的人生哲理。新课标为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语文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还要调整传统教学方法与行为,结合先进教学理论,增加新式课堂教学策略,丰富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式,开辟高中古诗词教学新思路,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