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

2017-03-28张燕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工作者媒介

文/张燕

经济社会里,迫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进城打工,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那些进程打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健康、教育、心理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报道留守儿童,塑造了独有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在留守儿童的媒体报道中,大多媒体都倾向于展现发生这一群体身上的负面事件,把那些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当作“问题孩子”,进而使得人们对留守儿童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

(一)早当家的形象

所谓早当家就是留守儿童在生活艰苦、父母不在身边的环境下依然能够自立自强、生活自理、乐观向上[1]。相比于城市的孩子而言,早当家的留守儿童放学后会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服,会下地干活,在这种环境下,促使留守儿童早熟,从小养成坚忍不拔的精神,懂事。对于早当家的留守儿童而言,处于儿童时期的他们本应该有父母疼爱,能够快乐的享受自己的童年,但是迫于生活环境的压迫,他们的父母不得不离开他们,而这些留守儿童不得不学会自立、自主、自足。

(二)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的“问题儿童”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留守儿童的父母是不再身边的,从小父母就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缺乏管教,自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孤僻,这些儿童逐渐被媒体报道成了“问题儿童”。“问题儿童”是当前媒体报道较多的一种形象,由于是“问题儿童”,已经报道后,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的责备,责任父母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另一种就是责骂,说这种“问题儿童”应该被收押管教。“问题儿童”的媒介形象比较负面,已经报道,会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更加不利于这些“问题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需要被关爱和保护的弱势群体

从恻隐则的角度来审视留守儿童是媒介报道的又一视角[2],许多媒体报道展现留守儿童的无助形象,他们无力于生活战斗,传递给社会“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的信号,当我们看到媒体报道后,会从内心对这些留守儿童产生同情。在媒体报道中,许多留守儿童被塑造成需要关爱和保护的“小可怜”形象,小小年纪的他们,不仅要照顾自己,同时还要着急年迈的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家徒四壁,每天上学、放学要走很远的山路,身上的衣服补了又补,脚上的鞋子已经破了,冬天里的小手冻的通红,每当镜头展示这些形象时,难免会让人心疼。

二、留守儿童媒介形象构建的反思

(一)提升媒介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是由媒体塑造的,媒介工作者将留守儿童作为媒体报道的素材,而在留守儿童报道中,要想让受众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产生正确的认知,就必须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往,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盲目塑造留守儿童媒介形象,产生了一些不实的报道,以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小马云”媒介形象,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没有立足媒体道德底线,从而塑造了一些不好的形象,事件曝光后,使得人们嘘叹不已。因此,要想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就必须全面提升媒介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媒介工作者多角度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的报道,以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我,从而给社会提供一个真实的留守儿童形象,准确反映这一社会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3]。

(二)明确形象塑造流程

留守儿童形象塑造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规章流程来进行,只有按照相关流程来报道,才能避免信息的失真,报道一个真实的留守儿童形象。在现代社会里,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广泛,传播更加自由,而在信息传播中,每一环节的处理都影响着媒介形象的传播,无论是媒介生产之初对报道主题的选择,还是新闻报道写作,都会影响到真实的媒介形象的塑造。因此,针对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塑造,要想正确、真实报道,就必须明确形象塑造流程,对留守儿童形象塑造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留守儿童形象塑造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进而正确引起社会舆论。

(三)立足事实,客观塑造留守儿童媒介形象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自由,媒体的公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然而许多媒体为了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往往会捏造一些虚假的信息,针对儿童媒介形象,如果媒体报道失真,就会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从而难以让受众信服。因此,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塑造中,媒体要立足实施,客观的塑造留守儿童形象,媒介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确保媒介素材真实、可靠,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从而客观的报道留守儿童问题[4]。

三、结语

综上,留守儿童媒介形象主要以“早当家”的形象、“问题儿童”的形象、“弱势、可怜”的形象为主,这三种媒介形象较为生动的地呈现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塑造中,媒体应当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客观、真实的报道留守儿童问题,从而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留守儿童。

[1]安帮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39-40.

[2]陈童.议程设置下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再现[J].科技传播,2016,8(19):74-75+77.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工作者媒介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书,最优雅的媒介
技术开路 颜值助攻——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的实战心得
媒体报道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