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教法制节目如何在低迷的收视环境下,发挥优势异军突起

2017-03-28李海滨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教法制案件

文/李海滨

社教法制节目的作用是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对案件进行分析存在背后的法律意义,为我国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上的服务是节目一直奉行的宗旨。从1985年5月22日在上海开播了一个社教法制节目,它普及法律的作风不能够被忽视,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篇文章对于在低迷收视环境下社教法制节目怎样解决现存在的问题,健康稳步的法制做出了讨论给出了对策。

一、社教法制节目的现状和问题

(一)素材较窄

我国社教法制栏目的意义是为了给我国人民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在节目中分析案件并解读案件中的法律知识和意义,给我国人民日常法律上的帮助和服务。侧重点应该放在人民群众不了解、不常见的行政法律和国际法等有关方面,并且和我国人民在生活工作中可以运用到的民法方面。然而,现阶段我国社教法制节目却对很多刺激感官类的故事案例有着较大的关注,例如情感纠纷、凶杀、打斗等等。其原因就是这样的事件案例更加的有悬念、刺激、“好看”,能够抓住我国观众的注意力。单单为了追求节目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和收视率,相对于合同法、国际法以及行政法等很多法律方面的话题关注度较低。在某一方面上,减小了电视对于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社教法制节目在内容的安排上比较忽视国外、历史上的案件。节目想要追求节目效果,所以就把节目内容的重点放在要案和大案,忽略了很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案子小但很典型的案件。

(二)形式单一

即使我国国内的社教法制节目拥有六种体现的方法,然而就目前在我国电视荧幕上主要还是以案讲法、纪实刑侦这两种类型的栏目为主。几乎所有的节目都是通过纪实、讲故事的方式对案子进行叙述,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该案例所涉及的法律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落实宣传法律知识的目的,然而在宣传的形式上是较为单一的。尽管是一个类型的节目,但不同节目在制作手法、表现方式以及带给观众的感觉上都是差不多的,毫无新意。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电视制作者的观念所造成的。首先,如果哪个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有着良好的口碑和收视率,那么其他电视台、节目的制作就会争先恐后的进行模仿。其次,尽管是在一个节目组内,有工作人员片子剪辑的好、效果好,那么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模仿他的做法。最后,就变成了社教法制节目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毫无新意的情况,忽略了节目应该有多元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二、社教法制节目发展对策

(一)拓宽素材

对节目内容中的案例应对信息内容进行丰富并且仔细挑选,不仅要充分的展现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还要对法律内涵所具有的抽象程度进行较好的把握。所挑选的时间需要是较为有特点的,然而也要规避过于猎奇、过于抽象,没有可视性强、直观性强的资料素材。制作人员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选题。首先在对我国公、检、法进行关注的时候,也要对我国其他部门进行关注,如人大、政委等部门都可以划在报道范围里。节目所涵盖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方面和多层面的,可以涵盖我国以及国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其次是在发现并关注现阶段案子的同时,可以对案件进行历史方面的延伸。对国内国外在过去发生的与其相似的案件,尽管是历史、尽管没有侦破,但同样也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和注意力,并且还可以让节目变得拥有历史感。

(二)丰富节目形式

伴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节目形态以及艺术形态向着融合的方向发展着,社教法制节目的形式和形态的创新以及变化也需要不同电视手段的融合,例如:演播室谈话、评书艺术、电视纪实表现元素等等各种不同的传播方法和形式,这些方法成就了各个栏目独特的风格以及鲜明的个性。现阶段,我国国内社教法制节目的形式有法制纪录片、法制资讯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专题类节目、法制益智类节目,然而其中法制益智类的节目现阶段单单局限在法律知识判案竞猜以及知识竞赛这样两种形式,还没有真正的进行深入的开发和研究。而国外电视法制节目形态丰富多样,比如有模拟法庭、法制真人秀、法制游戏等式样,每种形态的环节设计又极具特色和差异性,以避免同质化。

我国社教法制节目不应该是单一的目标,除了对于法律进行普及和宣传的目的之外,还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娱乐的目的,为我国人民群众提供能力所及的法律服务等等。运用故事化的手段和方法让我国节目的语态更加通俗化,叙事更加的艺术化,表现更加的趣味化,所站在的视角更加平民化,对于法理的探索更加的游戏化。

[1]付利霞.地方台法制节目创作瓶颈与改善策略——以泉州广播电视台《法制连线》栏目为实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259-260.

[2]王柏慧.县级媒体如何办好法制栏目[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9):112.

[3]杨文斌.电视法制节目:根在“法”,贵在“引”[J].传媒,2010(08):65-66.

[4]穆晶.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态及表现手法[J].记者摇篮,2009(11):64.

[5]田玉富.电视法制节目的突破与创新[J].当代电视,2009(06):62-63.

[6]陈姚竹.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邓勇.电视法制节目如何提高法制含量[J].电视研究,2005(01):38-39.

猜你喜欢

社教法制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