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是猫》中的夫妻形象
2017-03-28宋小琳
文/宋小琳
一、创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 于1905年1月 起 在《杜鹃》这本俳句刊物上进行连载发表。作品以一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明治时期所谓的知识分子及金田等资产阶级的人物形象。
《我是猫》成书于明治初期,正值明治维新以后四十年。在此之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在联合政权的背景下,日俄战争之后,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然而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独裁色彩日益严重,此外大资本家和财阀加强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民众生活越发苦不堪言。虽然日本因战争的发生开始走向近代化,并且为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人们关于社会现状与自我生存方式、思考方式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活跃在这个时期的作家夏目漱石在《我是猫》这部作品中,用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黑暗,尽情加以深刻的审视和抨击。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只猫,它生下来就被遗弃,无名无姓,自称“杂家”。因为实在没办法,住在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珍野苦沙弥的家里。这只具有发达知识的无命猫通过自身的视角,观察着苦沙弥的全家、美学家迷亭、理学家寒月、哲学家东风等的“太平逸民”,即自由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为线索,有力地揭露了日本现实社会的丑陋本质,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
笔者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对作品中出现的苦沙弥夫妇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尽管对夏目漱石及其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成果丰硕,然而作为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无论是在日本还在中国,研究者往往集中在对作品《我是猫》中讽刺艺术的分析上,在夫妻形象上却鲜有研究和关注。一般认为,作品中的“苦沙弥”是夏目漱石的自画像,从苦沙弥这个登场人物中可以窥探出漱石相关的夫妇观。为此,笔者以《我是猫》中描写的夫妻形象为主题,运用文本分析法,基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上,对其中所蕴含的漱石夫妻观进行剖析研究,进一步挖掘夏目漱石的文学特质。
二、作品中的夫妻形象
猫的主人苦沙弥是名初中英语教师,一从学校回来就钻进书房,家里人都认为他刻苦读书,其实他只是趴在桌子上贪睡。长年患有胃病却热衷暴饮暴食,常常和来家里的朋友抱怨当教师的种种辛苦。他的妻子名叫细君,家里还有两个女儿,过着谈不上富裕倒也还说得过去的日子。妻子细君没念过什么书,是名家庭主妇,生活中和苦沙弥往往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我是猫》中最初描写夫妻形象的场面就是从两人的吵架开始。苦沙弥本来就有胃病,却在吃早餐时候一声不响地吃了六七块年糕。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妻子从壁橱里拿出胃散,放在桌上让他吃药。因为吃药的问题引发了两人的争执。在争执中,苦沙弥态度坚决,以“这个药不管用,我不吃!”为借口拒绝了妻子的好意,丝毫不顾劝告。无可奈何的细君嘟囔道“你这个真是没常性!”,站在一旁的阿三不由分说就帮着细君劝苦沙弥,“老爷,太太说的是实话,您要不继续吃几顿看,怎么能知道它是好药还是坏药呢。”此时彻底激怒了苦沙弥,结果苦沙弥反驳道,“不管它好坏,我说不吃就是不吃。女人家懂得什么,少多嘴!”就走进了书斋。
明治维新以来,在家庭观念上,身为妻子的一方正在寻求夫妻关系中的平等。1898年,随着明治民法的施行,与“家庭”相关的新法律也随之出台。法律中阐述了作为构成近代国家中最小单位的“家庭”的固有形态。“家庭”一词是那个时代新型家庭关系的关键词,结合当时社会上女子的贤妻良母教育,逐渐渗透到大众意识当中。与此相对,丈夫苦沙弥的行为无不显示出旧态社会的男性观点。争执后,苦沙弥“一言不发”地进入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也就是书斋,充分反映了他想借用知识分子的“书斋”,与“俗气”的妻子隔离的心情。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多处体现这种意识的部分。
例如,细君跟苦沙弥的朋友迷亭暗自抱怨道丈夫说自己,“你不配做一个学者的妻子,一点也不懂书籍的可贵……”妻子被丈夫嫌弃显而易见。此外,苦沙弥还说说过细君“女人总是多嘴,最糟糕。”接着,在多多良来访的时候,苦沙弥夫妇也有过争吵,主人的妻子说:“你的先生,什么都讨厌。”多多良开玩笑说道,“大概先生不讨厌的就只有夫人喽。”苦沙弥毫不犹豫地回复了这句话:“老婆,就更讨厌!”要说起苦沙弥夫妇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在妻子细君的心中,丈夫是一个以“知识分子”自居,习惯于用调侃的态度讽刺自己,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甚至是想远离。屡次的争吵又加剧了夫妻间的矛盾的形成。综上所述,通过作品中描绘的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与妻子日常生活的场面以及多处关于女性的议论,展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轻狂的形象,而且反映了明治维新并没有带来社会思潮中对女性观念的改变,展示了日本女性长期以来卑微低下的社会地位。
三、从夫妻形象中看漱石的“利己主义”
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塑造了一对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夫妇,笔者从中发现了“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提到“利己主义”主题,可以说漱石后期作品中多次出现。《心》便是典型一部以 “利己主义”为主题的作品。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我是猫》这部作品中存在着漱石的“利己主义”。然而“利己主义”不等同与“个人主义”,漱石的“个人主义”思想即“自我中心”思想,在日语中又称为“自我本位”。漱石认为,在尊重他人个性基础上重视自我个性发展。与此相对的“利己主义”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通过妻子细君的表述中能够看出作品中的苦沙弥的身上存在着“利己主义”。处于家庭不宽裕时期,苦沙弥过着仍然不吃米饭,吃面包抹果酱,随性买书的日子。正因为如此,对于苦沙弥夫妇来说,真正意义上的 “家庭”难以成立。
事实上,对于作为同样知识分子的夏目漱石来说,“家庭”观念也很难形成。年轻时期的漱石有着和苦沙弥一样的轻狂与自负。新婚不久,他便对妻子说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学者必须要学习,所以照顾不了你,请你一定要清楚这一点”。与其说漱石以知识分子的态度想与妻子保持一定距离,倒不如认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视出他的“利己主义”。基于漱石想要转换心情而创作的《我是猫》这样一个背景下,可以推测当时的漱石由于受到家庭不和与疾病的困扰,打算通过写作排解心中负面情绪。虽然漱石和夫人镜子是出了名的关系不和睦,但漱石在留学伦敦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中却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其的思慕之情。“像我这样不近人情的人,近来也开始频频牵挂于你。真少见啊,是不是该表扬我一下呢。”但是妻子回信也写道,“你回家后在一起了又会吵架”比起漱石的爱慕之情,镜子更加关注两人的实际相处。有爱的存在才能称为夫妇或者家庭。因为有“利己主义”存在,丈夫想要让不相信爱的对方相信自己的爱,欲从自身出发,引出对方身上爱的情感。因此,两人成为相互渴求对方的爱,而不主动向对方奉献爱的不幸的夫妻。家庭意味着爱情与牺牲共存,在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没有多大程度地改变日本妇女的地位,对于当时的日本妇女而言,尽管在教育方面获得了一些机会,其他几乎没有多大改变。作品中的细君与镜子都是知识分子的妻子,妻子对于丈夫的爱都是纯粹且宽容的,因时代背景的局限,知识分子展现出的利己成为当时影响婚姻的重要原因之一。
[1]刘振赢,译.我是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何乃英.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M].北京出版社,1985.
[3]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2.
[4]李先端.日本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王鑫,穆阳 从《我是猫》看猫眼中的世间百态[J].考试周刊,2017(1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