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双一流”建设关系述论

2017-03-28林士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价值观

李 雪,林士平

(西南政法大学 期刊编辑部,重庆 40112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双一流”建设关系述论

李 雪,林士平

(西南政法大学 期刊编辑部,重庆 401120)

我国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集结号”,“双一流”建设则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关系密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必将为“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并提供坚强保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密切高校行政管理与广大教师的血肉联系,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 号),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伟目标。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以上措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实施了 “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自信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解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时说,如果说我国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集结号”,“双一流”建设则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关系密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为“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并提供坚强保障。

1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分析

“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讲,应当通过培育人才,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成人与成才不可偏废

人若无德,则行之不远。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题为《成才必须先学做人》的短评中就指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1]2014年“5·4”青年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指明了立德与树人的辩证关系,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才培养工作,是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资源。

1.2 手段与目的相互契合

从高等教育的本质上说,教是手段,育是目的。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采取灵活多样、切实高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教学只是一种过程,造就大批合格毕业生则是一种结果。我们既要重过程,也不能忽视结果。它反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学生的学历和学位上。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服务于教学手段,又作用于教育目的。它能够从更高的层面,保证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有机契合,防止偏废和片面性。只有明确高等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使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实现有机的统一。这对于高等院校确定正确的办学目标和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1.3 “双一流”建设与实现“中国梦”关系密切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高等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员工来说,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实现教育报国梦,实现教育强国梦。增强我国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是传承和建设中华文明的实干之举。实干兴教,空谈误教。“双一流”建设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从全球竞争角度来讲,占领人才教育制高点,提高人才素质,是未来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历来受到发达国家的持续关注。从根本上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因此党和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实际上是着眼于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趋向对于“智库”和人才的现实需求。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是我们积极投身到“双一流”建设中去的初心。

2 理想信念缺失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回顾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在扩大招生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服务党和国家的决策,以及反哺社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毋庸讳言,自从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教育产业化以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社会上广受诟病,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认可度逐年下滑,甚至创历史新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一方面,出现了马加爵高校在校生杀人案,复旦大学研究生遭室友投毒死亡案等;另一方面,高校在校生或者毕业生中的极少数人片面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更有少数高校教师由于接受西方某些势力的资助,成为西方势力的“在华代言人”,成为宣传西方价值观的急先锋;而普通教师中的一部分人,在上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忽视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唯利是图,将课题基金费用违规使用,成为个人“致富的工具”。这些人追逐名利,理想信念严重缺失,与人民教师的形象严重不符,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些乱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价值取向偏差

通过股票融资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增强经济活力,合理配置资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的合理有效手段。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开始了股票证券市场的试点。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伴随我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权属改革应运而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导致城镇住房需求不断攀升,住房需求成为一种刚需,这就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放开,相当一部分人群加入炒股炒房的行列。这两个行业都有一定的投机性,一夜致富成为许多股民和炒房者的“梦想”。有不少高等院校教职员工长期从事炒股炒房活动,有些人还利用工作时间炒房炒股,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本职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可谓一心不能二用。

自古以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儒家传统强调重义轻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在备课上课和做科研课题时一门心思想着他的股票和房地产,这样的人,对于教师岗位来说就是滥竽充数。更为严重的是对于经济利益的过分追逐,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教书育人的职责被一些人抛到脑后,炒房炒股竟然成为一种“时尚”。

2.2 人事管理职称制度长期固化滋生惰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事管理过程中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事物的发展总有它的两面性,一些人评上高级职称之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西方的学位和职称制度引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本土元素混合竟然又滋长出类似封建科举制下的某些弊端,加之我国职称制度缺乏灵活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一些人事实上仍然依靠铁饭碗过日子,这就滋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对于这些人来讲,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严重缺失,“赋闲享受”成为一种常态,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这在事实上使得高等院校成为铁饭碗的领地,高校养着一些不务正业的懒汉,长此以往严重地影响我国高校和学科建设的竞争力。

2.3 官本位意识违背教育科学发展规律

高等院校是探索真理、研究科学、培养人才的地方,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行政体制上来说,任何高等院校都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只是对于公立高等院校这类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但这只是管理体制的需要。这并没有改变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的性质。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管理者对于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倚重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高等院校,而忽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对于高等院校管理的特殊意义。而高等院校内部的各级行政机构的一些管理者,也不知不觉地偏重于行政权力的效力。这样一来,在管理过程中,只是达成了管理的目的,而没有从根本上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更缺乏对知识生产和传授机制的了解和运用。这在某种意义上会严重挫伤知识分子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尤其是在学科建设中,行政管理者充当学科带头人的情况曾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尽管这种局面目前有所改变,但是高等院校中的官本位意识并没有真正克服,而这种官本位意识与知识生产的机制和科学规律严重不符,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知识分子投身于教育强国、教育报国的梦想中去。

3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创新

无论是过度地追名逐利,还是师资管理制度长期固化滋生惰性,抑或是官本位意识损害高等院校活力,都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根治。根治的良方就是大力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思想上、认识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根治顽疾。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地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文精神塑造人、培育人。具体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创新。

3.1大力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建设“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干部队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3]

可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激励全体教师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教育风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克服在西方价值观影响下过分追名逐利的教育乱象,回归到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出发点和目标上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应当成为一种常态,教风学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便有了明确的风向标,有望在高等院校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及感召力,激励广大人民教师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教育职责。然后通过表彰模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来调动广大人民教师积极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3]

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知识分子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胸怀世界,回报社会,而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双一流”建设对于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创新性地建设中华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对于知识分子的引导力和教化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民教师的品格,提振人民教师的精神,陶冶人民教师的情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注重保持知识分子的定力,进一步明确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职责。只有将现代教育理念和“双一流”建设的发展目标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干壮枝强,否则“双一流”建设就会患上“营养不良症”和“贫血症”。对于躺在学位和职称上不思进取的人员,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人事管理动态调整制度及时调整岗位设置安排,以消除惰性,增强教师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

3.3 密切高校行政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的血肉联系

早在2007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群众看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4]真是一语中的。

广大普通教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要尊重知识生产传授的科学规律,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应当密切高校行政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的血肉联系。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属于各级党组织任命和管理的领导干部,他们务必与作为人民群众组成部分的广大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群众路线的理论精髓时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3]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这项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在高等院校中消除官本位思想,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刻不容缓。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树立行政管理者为广大教师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不要让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产生角色错位意识,把自己当成“打工仔”。教师主体意识和“双一流”建设参与感的缺失,既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我们要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密切高校行政管理与广大教师的血肉联系,这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和基础保障作用,就应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充分认识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教育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认识教育强国和教育报国对于实现中国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作用,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展现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教师才是“双一流”建设的主体,深入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树立起尊师重教的学风,这样,才能使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习近平.必须先学做人[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7-168.

[3]本书课题组.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76,73,129.

[4]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67.

责任编辑李 燕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he“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Xue,LIN Ship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211 Project” and “985 Projec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China makes them aim to become the world first-class,international forefront and top universities.It closely relates to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will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to strengthen its basic work.The innovation of concept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so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her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 and closely tie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work with the teacher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talents with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 and aesthetic all-round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higher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

G641

A

1674-5787(2017)02-0096-05

10.13887/j.cnki.jccee.2017(2).25

2017-02-10

李雪(1993—),女,四川仁寿人,管理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编辑部,编务,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林士平(1963—),男,贵州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管理哲学博士班毕业,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管理哲学。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