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生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2017-03-28张文娟

成功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互联网+思政

张文娟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互联网+”生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张文娟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本文借助传播学“5W”模式的逻辑框架,从传者、受者、内容、载体及效果五个方面探索“互联网+”生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5W模式

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而“互联网+思政教育”势必会创造出高校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态。

1948年,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曾提出了著名的传播过程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effect)。本文将借鉴这一逻辑框架,从传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受者(高校学生)、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效果五个方面探索“互联网+”生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传者:破除思维和技术禁锢

“互联网+”生态下,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走进大学生群体,消除对网络的傲慢与偏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放下姿态,放低身段,抛开习惯的“官话”,学会说“人话”,学会用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教育。用新兴的语态在网络上与青年学生互动,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弱化“显性”教育,强化“隐性”教育,将强制灌输知识的“传统餐”变为个性化的“自助餐”,让学生依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急需提高网络技术能力,学习新媒体技术。

二、受者: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破除“信息茧房”效应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R桑斯坦(Cass Sunstein)曾在他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指出“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信息茧房”效应将有可能将主流声音和“官方”信息屏蔽在外,使青年群体成为自我封闭的“铜墙铁壁”,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失去其战斗力。为此,亟待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即一个人正确利用大众传媒的能力。由于媒介素养的差异,每个人受“信息茧房”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群体进行媒介素养的普及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保持冷静清醒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卸下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戒备”心理,改变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刻板印象,利用网络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形象,破除“信息茧房”壁垒,增强思政教育的网络吸引力和感染力,让青年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逐渐愿意接触、介入、接纳、认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三、内容:符合“三贴近”,争夺“注意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将传统的思政工作在网络上进行创新,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为原则,增强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的黏粘性,争夺青年学生群体的网络“注意力”,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如北京理工大学开发了基于VR技术的软件课程《重走长征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红军长征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遭遇的艰辛,通过网络化的包装和创新,使思政教育内容“活”起来,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四、载体:将手机变教具随时随地“嵌入”

在传统课堂,手机曾是教学的干扰者,教学一直在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在“互联网+”生态下,手机变为教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利用的网络载体,借此可使鲜活的思政工作内容真正全覆盖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思政教育真正超越时空、及时共享与互动,甚至有效“嵌入”青年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为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打造一批思政工作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快捷地将思政工作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热捧的网络载体进行渗透。除了教学,学生还可通过特定的手机APP完成学费上缴、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个人事务申请、网络选课等一系列个人服务定制,使思政教育不仅仅利用主渠道发挥作用,而是将育人、管理、服务黏粘在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功能。

五、效果:利用大数据,精准反馈

传统思政工作的效果通常借助师生的调查问卷、评教系统、意见箱等方式进行评估,往往比较滞后且主观性强、反馈结果不精准。“互联网+”生态下,高校可借助网络大数据,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教育效果等,有利于对思政工作进行精准监督和调控。

[1]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中国物联网2015-06-2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01出版.

张文娟,女,汉族,大理大学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本文为大理大学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实践的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修“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