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运用
——以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为例

2017-03-28刁文彬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学堂师范学院

刁文彬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普及教育。为了能在当时文盲众多、师资奇缺、经费不足、思想陈旧的旧中国普及教育,他发明了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普及教育方法——“小先生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当前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属于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他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提出要把志愿服务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和评优升学的重要依据,扎实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作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运用到志愿服务中去,发挥自身所学,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送去关爱,做志愿服务的先行者。2013年以来,合肥师范学院在全国各地开办了2000余所“行知学堂”,较好地践行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让“小先生制”焕发出时代光彩,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产生和影响

(一)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产生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就意识到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普及,他毕生从事教育实践的目的就是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但在那个战火纷飞、国弱民穷的时代,文盲奇多、师资缺乏、资金不足、思想陈旧等现实因素的限制下,普及教育的实现存在着诸多困难。[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怒潮。陶行知更加深刻体会到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团结人民,改造旧社会、保家卫国,他以教育为武器展开抗日救亡的斗争,开展了国难教育。1934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即让小学生即知即传,学会赶快去教人,教了再学,学了再教,小孩不但教小孩,而且教大孩,教青年,教老人,教一切知识落伍的人。

陶行知深感教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当作有钱人的私有财产,提出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小先生制”把知识变成空气,迅速普及起来是一个很快捷的途径。[2]小先生可以一边自己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边传授给别人,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陶行知认为,先过哪一种生活的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哪一种生活的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后生;而小先生是先过新时代的生活,如此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陶行知充分肯定小孩子的潜力和创造性,提出要分享知识的好处,不做守知奴,指出小先生的基本原则是任何懂得一点简单真理的人,就够资格传授真理并有责任与他人共享真理。

(二)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通过小先生来实现普及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五点好处:一是能解决最难普及的女子教育问题;二是大人跟着小孩去学习现代知识,会富有少年精神,促进老少共同进步;三是知识不再像商品一样用来买卖,人人可享受,达到知识为公;四是小先生普及教育运动会增加大先生事业上不少兴趣;五是小先生通过教别人,也促使自己学得更多。事实证明,“小先生制”对普及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最早在山海工学团实践,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掀起了小先生运动。1934年山海工学团有小先生88人,教了252名学生。其后便有23个省市响应,湖北江陵、浙江鄞县等地普遍采用,安徽省教育厅长承认小先生是全省普及教育之动力。上海一带有小先生万余人。17个解放区也在发展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除了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外,也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陶行知在印度演讲大众教育问题,撰写的《中国的大众运动》一本寄给甘地,引起了印度人对“小先生制”的好奇。日本著名实验学校池袋儿童之村小学的教师曾翻译陶行知有关“小先生制”的论文,引起了日本教育界的重视。1935年,新加坡“星洲日报”曾刊登陶行知介绍小先生运动的文章。

二、合肥师范学院践行“小先生制”举办“行知学堂”志愿服务活动的做法与成效

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但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着服务缺乏理论指导,服务对象不明确、不固定,服务项目杂乱,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够等问题。[3]合肥师范学院近年来将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让陶行知“小先生制”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光彩。

(一)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整体思路

合肥师范学院是2007年由安徽教育学院改建更名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改建以来,该院立足60年办学积淀和师范教育传统,确立了“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提出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之路,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办学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行知理念和行知精神引领学校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着力增强行知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行知文化与办学育人深度融合。为建立践行行知精神的长效机制,深化行知文化内涵建设,以行知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2013年以来,合肥师范学院大力实施了“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利用暑假深入城乡为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举办免费的公益学堂。

“行知学堂”实践活动是学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旨在以行知文化为引领,以“行知学堂”为载体,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在布局上,以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重点,同时兼顾地域分布,力争覆盖到全省各地市,辐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形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主要依托地方中小学、行政村村部、农家大院、社区中心、城市广场、村舍地头等空旷场所;在内容上,注重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需要,特别是假期缺乏教育辅导和安全管理的实际,多方面、灵活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业辅导、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科学普及、文体活动、劳动教育等相关教学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

(二)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建立活动机制,激励在校生争做小先生。合肥师范学院在组织人员对陶行知“小先生制”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举行“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并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实践主题、参加人员、学堂形式、活动原则、活动内容、活动要求,鼓励以广大学生以家庭所在地为中心,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个人自主创办或同学联办“行知学堂”。合肥师范学院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了相关激励机制,将学生参加“行知学堂”活动情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和综合素质测评,与评奖、评优、推优挂钩;每年活动结束后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师范生必修课。

2.加强跟踪管理,切实保障小先生工作质量。合肥师范学院要求小先生严格按照学院师范生“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标准,准确把握作为“小学员”的留守儿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做到课前有方案,课堂有教案,课后有总结,寻求最合适、最有效的“行知学堂”教学活动安排。对于非师范生的小先生,进行短期教学技能和方法培训。合肥师范学院按照学院、二级学院、指导教师三个层面,分层组建调研指导小组,准确把握各“行知学堂”开展情况,不断指导学堂调整活动安排与内容设置。学院领导带队分赴各学堂现场,体验过程细节,了解“行知学堂”小先生的反映与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并与基层群众交流,了解基层需要。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均直接负责联系至少一个学堂,监控活动开展,保障活动质量。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小先生的选拔、培训和学堂具体建设,负责为小先生在学堂建设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3.注重总结交流,探索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每年暑期的“行知学堂”集中活动结束后,各学堂负责同学及其团队成员认真梳理活动开展情况,汇总相关数据,整理图文资料,提炼特色亮点,总结经验做法。学院分别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交流会、主题报告会,进行总结交流,并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加以宣传推广。为加强长效建设,合肥师范学院制订了关于行知学堂长效化的意见,开始建立相对稳定的小先生队伍,在合肥市的一些社区特别是学校周边的社区有计划、有目的地重点建设了一批基地性学堂,学生们利用周末或平时课余时间服务社区内的留守儿童和随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往年基础好、资源好、效果好的行知学堂进一步巩固、加强和深化,重点固化一批“行知学堂”基地并挂牌长期合作。

(三)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成效和影响

截至2017年暑期,全校共有7462人次“小先生”开办“行知学堂”2319所,覆盖全省16个地市,辐射北京、上海、河北、河南、辽宁、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西藏、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服务当地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27955余人次。通过参与“行知学堂”活动,合肥师范学院的“小先生”们锻炼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决心,弘扬了知行合一的行知精神,将陶行知“小先生制”传承创新并发扬光大;参加“行知学堂”学习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受到了基层人民的好评。宣城市宣州区团区委书记何启发说:“合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暑假冒着酷暑来到我们宣州区,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送来了关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小学员杨悦彤的妈妈激动地说:“小先生们落落大方的举止,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暑假过得更有意义,在家会主动帮我做家务,能够体会父母的辛劳,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尊重别人。”

“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吸引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安徽日报头版、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等100多家媒体对“行知学堂”先后报道400余次。“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于2013年被安徽省委活动办确定为全省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4个重大典型之一;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育部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省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品牌。合肥师范学院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三、传承陶行知“小先生制”,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

(一)积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担任小先生,突出志愿服务重点

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中已经包含爱心助教活动,但是服务对象不固定,服务内容相对单一。陶行知推行的“小先生制”旨在普及平民教育,发动小孩子为未能接受教育的劳苦大众传授知识。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国民教育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成为现在的小先生们所要重点志愿帮扶的对象。高校应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发动广大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业余时间,深入农村、社区,为最需要帮助和关怀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送去关爱,做他们的小先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在活动形式上,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先生要掌握教学方法,要利用课本但又不可死靠课本,要结合生活要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不单单教人识字。小先生在教学时应改变教小孩子就是课业辅导的旧观念,针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环境和成长需求,根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以第二课堂教育为主,注重情感教育和兴趣培养,重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大力加强小先生自身建设,稳定志愿服务队伍

践行“小先生制”,开展志愿服务的具体实施者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各方面还不成熟,特别是非师范专业大学生缺乏师范技能培养培训,开展教学活动不科学不专业。陶行知先生提出学校要为小先生提供服务,小学教师要指导考核小先生,每一所小学要成为小先生养成所,造就小先生。高校应在充分发动大学生深入城乡担任小先生的同时,建立健全小先生注册、培训、管理、考核一整套制度,加强小先生队伍建设。应建立小先生注册制度,通过公开选拔、注册登记的形式,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小先生队伍。应安排专门的教师对小先生进行教学技能、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宣传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岗后反思培训等。应建立小先生行为守则、教学规范等管理制度,规范活动开展形式和小先生日常行为。应建立考核制度,明确量化指标,确保考核结果能如实反映小先生的综合表现情况,要对表现优秀的小先生进行奖励,将担任小先生情况纳入学生在校综合素质考核、推荐入党、评优评先的指标中去,切实调动起小先生的积极性,造就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小先生队伍。

(三)注重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增强志愿服务针对性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原因往往在于开展志愿服务的单位不了解服务对象真正的需求。因此,践行小先生制,必须与服务地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家长、小孩子等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小先生在开展活动时应主动与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一方面反思教学,另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应走入服务对象家庭,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小先生所在高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经常性了解小先生开展活动情况,了解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于小先生的评价及对活动的意见建议,在今后制订和完善小先生开展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活动计划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提升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性。

(四)切实健全小先生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

志愿服务贵在坚持不懈,高校和农村、社区应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甚至达成合作协议,确保有稳定的小先生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可通过示范带动的方式,优先在一些基础较好、活动开展时间较长、活动效果较为满意的服务地点创建小先生服务示范点,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加以推广。此外,突破大学生志愿服务集中在暑假的局限性,在高校周边社区建立一年四季不断线的小先生服务点,小先生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长期系统的服务和辅导。

[1] 马晓亮.“小先生制”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7.

[2] 周建中.“小先生制”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中的推广应用与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99.

[3] 王兴国,王泓,代俊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形象及提升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4.

[4] 张红霞,张耀灿.文化多样化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4(6):14.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学堂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洛阳师范学院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