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转变: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2017-03-28吴从瑞
吴从瑞
我国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基础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总体来说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还不是特别乐观。当城市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的美术知识,课下在琳琅满目的美术教育机构间选择、比较时,却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处于美术教育的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角落。美术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 、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教育是审美情趣、道德、意志培育的重要途径,对人的观察、形象记忆、想象、创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技术价值、创造价值、心智价值等方面。[1]
从审美层面来说,美感的获得必须依赖于人的感觉,想要通过视觉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改变人的视觉态度以及提高视觉对形式的感受力。若要了解形式美法则,更需要广泛涉猎和体验各类美术作品。在中小学阶段,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美术教育的技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客观对象再现的造型能力,这是学生发展和培养其它艺术能力的基础,即便将来不从事艺术职业,基础造型的能力也会对其他工作有所帮助。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所必备的技术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2]美术教育的创造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上;美术教育的心智价值则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弥补情感障碍和隔膜方面。因此,美术常常被用来作为自闭症患者的辅助治疗。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尤其重要,它是塑造儿童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缺失现状分析和影响
(一)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缺失的现状
随着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儿童美术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教育。[3]美术教育的手段多种多样,学校美术课的开设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今,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对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4]教育部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目前农村部分学校在美术课的开设上,在教育设施、学习用具、学校环境、教学效果方面的缺失日益显著,具体表现为:
1.教育观念偏颇,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观念认识的偏差是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及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把文化课学习放到第一位置,将美术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在许多农村地区,不要说课外的美术兴趣班,甚至学校里正常的美术课都无法保证按时开设,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美术课,但常常由其它科目的老师兼职任教或直接改为自习课,美术只是课程表里的一个名称,形同虚设。美术教育日益边缘化,校方不肯为美术课的开设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这样的状况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也对美术课程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这是所谓的“副课”,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导致对美术教育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更别说去尝试开发利用当地美术课程资源了,农村地区丰富多彩的美术资源难以开掘。当然,在农村学校中,也有事业心强、热心美术教育的教师,但是由于他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积极性大受挫伤。还有些美术教师不得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教授美术课的同时兼教授政、史、地等多门课程,甚至干脆打点行装,教师另谋生路。笔者曾对安徽省中部某本科师范院校2014—2016年师范类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展开调查,调查显示,除了考编、考研之外,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是城市或城郊,偏远农村的就业数字是“0”,部分城郊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到岗之后,因学校未开设美术课而不得不转岗为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总体来说,师资力量的匮乏和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2.农村学校美术课教学内容重技能、轻审美创造的倾向性普遍存在。美术教育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美术教师不能只注重传授美术绘画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但有些农村的美术教师在课程中过分重视书本知识与美术激发的传授,很少与孩子在美术课上进行互动,尤其是教学条件限制导致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内容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天气好的时候集体外出活动,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大自然的美,孩子们掌握的绘画技巧与生活和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很多孩子胆怯、孤独、自私、缺乏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将会造成孩子单向发展以及生存能力的缺失。[5]学会审美是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给自己生活的带来的充实,学生才会更加的积极向上。
3.农村经济落后,教学设施与条件的备受限制。经济落后是农村美术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缺乏吸引美术教育师资的经济激励政策;另一方面,缺乏美术教育教学条件的保障。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都在温饱和小康的过渡阶段,农村儿童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信息闭塞,教师缺乏教学器材,学生缺少美术用具,美术教育因此难以开展。另外,笔、墨、纸、颜料等绘画材料在农村也缺乏供应,孩子没听过或者根本买不到水彩色、素描纸、宣纸等美术用具,这些都为农村的儿童美术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他们难以完成基本的美术欣赏与训练,美术教育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二)美术教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农村儿童的精神营养不全,这对他们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儿童绘画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是儿童成长的标志,能够确切地反映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6]美术教育的缺失造成农村儿童审美能力的薄弱。农村学校孩子多半是留守儿童,在他们生活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打理,穿着打扮不知何为美,不知道该怎样搭配,或者说受环境影响他们没有想过什么是美,而大多数城市孩子从小便受到美术教育的熏陶,知道怎么样发现美、欣赏美,知道如何去享受美的生活。美术教育在农村的缺失会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孩子之间在审美上的差距,造成部分农村孩子的自卑心理,由此可能导致农村孩子在日后成长过程中连锁的负面心理影响,因此,在农村学校完善正规的美术教育迫在眉睫。
三、对农村美术教育缺失的建议与措施
(一)重塑农村美术教育的地位
改变美术教育在农村地区不受重视,农村美术教育发展止步不前的现状,首先,从观念重塑方面着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为农村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契机。目前,网络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包括一些偏远的山村,电信网络的信号也是非常强的。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来传播美术作品、图文并茂的美术欣赏知识,让农民看到美、感受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美育的目的;同时,以农民喜闻乐见的风格传播美术的教育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的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重塑农村学校和家长的美术教育观念,让农村的老师、家长、孩子们都能够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对儿童的人格塑造、思维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在儿童成长阶段,美术教育对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其次,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呼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更加重视,使农村地区的美术课成为一门无可替代的课程,而非是无关紧要的“副课”。2015年来,国家已连续出台相应的指导方针,强化美术教育的价值,呼吁各级各类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普及力度,效果显著。
(二)做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对接,储备师资力量
改善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缺失的现状,必须将高等师范教育与美术基础教育接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儿童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和美术教育内容开发的难题。从教育实习着手,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教育实习是培养中小学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师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实习时间是相对偏少的,而且实习对象多为城市中学的美术课,对于农村学校的美术课来说,实习生是很紧缺的。因此,可以扩大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范围,利用好当地的高校美术教育资源,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好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接,为基础美术教育做准备。在师范生美术教育实习期,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农村顶岗实习生的数量,尽量去充实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以便改善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缺失现状。但是,教育实习仅仅是缓解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缺失的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仅仅依靠实习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缺失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还应该从储备专业师资力量着手,教育美术专业师范生转变思想,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其基本利益,使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城市。
(三)改善农村环境,扩大农村儿童视野
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美术教育还应从身边环境的美化做起,只有生活在“美”之中,才能有机会感受到“美”。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多关注农村的环境问题,尽量把“美”的生活带到农村。学校、教师、家庭则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农村儿童的视觉经验,拓展他们的视野,利用周围的事物,积极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经验。教育儿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动手创造美,美化自己的家和学校,改善学习和生活质量。
(四)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美术课程,活化美术课堂
学校应充分发挥利用地域优势,鼓励教师开发适应农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做适合当地情况的美术教育。利用农村现有的、独特的条件,引导儿童发现美术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儿童在农村的生活中学会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进一步学会创造美。如此,可以不断地拓展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更好的创造,更好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材料元素多种多样,农村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情况,挖掘当地的美术资源,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农村的泥土、树枝、麦秆等为创作素材,进行美术作业,儿童亲手实践时,教师应给予一些简单的文字描述和提示,由儿童自由发挥想象,这样有利于儿童摆脱思维约束,找回对美术的兴趣。还可通过讲故事、演话剧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儿童在心中积累更多的视觉形象,丰富绘画的内容。同时,注重评价环节,给孩子们的作品定时准备小画展,并且注意评价语言的鼓励性,教育者应该从儿童的角度评价他的作品,注意珍惜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避免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挫伤感。
当今社会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是一个重视人综合素质的社会。美术教育不仅对儿童的心智发展和审美能力影响重大,更有助于中华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因此,农村儿童美术教育不能缺失,重视农村儿童美术教育刻不容缓。
[1] 李莹 .论中小学美术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 朱建华.试论美术教育价值的综合效应[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 殷实.儿童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4] 华龙宝.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散议[J].淮阴师专学报,1995(2).
[5] 孙玉方,蔡英华.浅谈美术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和全面发展的影响[J].大舞台,2010(2).
[6] 吴鑫.从涂鸦看幼儿的心智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7] 陈燕.谈农村学校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