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盗墓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价值探究

2017-03-28贾宽涛

关键词:盗墓网络文学文学

贾宽涛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网络盗墓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价值探究

贾宽涛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现代盗墓小说诞生于网络,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学类型,受到大众的追捧。而网络盗墓小说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学类型,与其深层次的价值有密切关系。这种深层次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所具有的独具一格的文学特色;第二,文本呈现出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第三,以“他者”视角创作的网络盗墓小说,其本身所具有的“他者文本”资源亦具有可研究的学术价值。对网络盗墓小说研究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以对网络盗墓小说创作主体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注重文本深层次价值的表达提供借鉴,亦能对热衷阅读网络盗墓小说的接受者产生积极影响。而从网络盗墓小说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网络盗墓小说的类型化严重,对其深层次价值的研究,对网络盗墓小说的整体发展亦能提供借鉴。

网络盗墓小说;文化价值;文学创作;“他者历史”

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其交流即时性、传播范围广等主要特点较为明显,以网络为主要写作、传播媒介的网络文学也打破了传统的作者与读者的二元对立。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即以机换笔、抛掉笔墨纸砚,也让写作者从低头创作转变到抬头码字。同时,网络文学还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崇尚娱乐精神的特点,被冠以“游戏文学”“玩乐文学”“狂欢文学”等称谓。因此,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学产生了冲击。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类型小说,网络盗墓小说在继承一般网络文学特点的同时,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和内容要素,具有一定的学理研究价值。张牧野2006年开始在“天涯社区”连载长篇小说《鬼吹灯》,引起较大轰动,被认为是网络盗墓小说的开端;2007年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的陆续发行,进一步激发了网络盗墓小说的创作热情,他们的创作深刻影响到后来的网络盗墓小说,之后的许多盗墓小说基本上都是模仿《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进行创作,使网络盗墓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类型文学。

一、网络盗墓小说的产生及其创作特点

中国大陆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并取得了较大成就。自1998年,台湾痞子蔡(蔡智恒)在网络上创作的畅销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传入大陆,便掀起了大陆网络小说创作的高潮。随后网络文学界涌现出李寻欢、安妮宝贝、宁财神和邢育森等代表性人物。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及其创作不足之处,给予了相对客观褒贬共存的评价。陶东风在《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一文中,将玄幻小说等作品斥为装神弄鬼的文学,他说:“装神弄鬼作为一种掩盖艺术才华之枯竭的雕虫小技,只有在想象力畸形发展或受到严重误导的情况下才会大量出现,我这个结论不仅得自《诛仙》等玄幻文学,也得自其他的艺术领域”[1],对网络文学持相对质疑态度。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网络文学持相对肯定态度,如欧阳友权、邵燕君等人近年来对网络文学深入研究以求为网络文学正名。如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概论》中提出网络文学是一种回归大众的“新民间文学”,体现了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性,并蕴含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邵燕君则认为“网络文学并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而是一种新媒介文学形态。它颠覆的不是印刷文明下的雅俗秩序,而是建构这一秩序的印刷文明本身”[2]。然而,从总体上说,网络文学的创作热情并没有因为学界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受到根本影响,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繁荣,形成了网络青春小说、网络玄幻小说和网络盗墓小说等类型小说。这些类型小说,以网络为媒介,不断壮大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信息”,网络盗墓小说诞生于网络,必然具有与生俱来的网络性,即网络作为当下网络文学的传播媒介所赋予文学作品的特性,如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即时交流、脱离纸质的超文本、植根于消费社会的“粉丝经济”等。邵燕君认为,“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最大的悖论在于其‘网络性’的双面性:一方面,‘网络性’把它从印刷媒介的物质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纸质文学难以想象的活力;另一方面,作为印刷文明的‘遗腹子’,文学本身不能再在网络时代居于主导”[3],这种“网络性”,是网络小说的共性,网络盗墓小说也具有这种明显的“网络性”。总体而言,网络盗墓小说与网络玄幻小说、网络穿越小说相似点较多,但与其他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差异则较大。

自《鬼吹灯》《盗墓笔记》后,网络盗墓小说创作高潮到来。但是,网络盗墓小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其创作发展来看,网络盗墓小说与网络玄幻小说、网络穿越小说关系密切,它吸收了这两类小说的诸多特点,例如异度空间的打造、陌生化叙述和文化价值观的嵌入等。同时,三者在时空上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风格。虽然在时间上三者各有不同,但是三者在空间方面,都是着力打造一个非现实的异度空间来进行写作,如网络盗墓小说中已死之人的墓穴空间、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修真世界、网络穿越小说的虚构历史空间等,超强的想象力伴随而来的便是神秘、悬疑、匪夷所思等特点。当然,三者在时空的叙述上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三者差异的关键所在。这种打造异度空间陌生化的处理方式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关键,颇受大众喜爱,进而风靡一时,比如近年改编于《鬼吹灯》与《盗墓笔记》的影视剧作品,广受大众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网络盗墓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神秘异度空间吸引了广大观众。

网络盗墓小说在吸收众多网络类型文学特点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与网络玄幻小说、穿越小说比较而言,网络盗墓小说具有以下四个较为明显的特点:第一,空间设置。网络盗墓小说所设置的大多为二元空间的共存,一是有生命的现代人的现实空间,一是无生命的已死之人的墓穴空间,主人公即盗墓者要在两个空间穿梭;而玄幻小说与穿越小说所设置的空间总体来说是一元的,如萧鼎的《诛仙》,所设置的空间完全是不存在的虚幻空间;网络穿越小说空间有时是现实空间,有时是虚构的古代空间,但故事终究是在一个空间进行。第二,时间观。网络盗墓小说相比较于网络穿越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网络盗墓小说可以说只是空间的“穿越”,是现实空间与墓穴空间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只有空间转换的“另类穿越”;网络穿越小说是时空的转换,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穿越。第三,人物塑造。网络盗墓小说所设置的主人公为盗墓者,如《鬼吹灯》中三个摸金校尉,他们相对于玄幻小说的人物有着极大不同,摸金校尉的塑造基于现实,并没有超凡的能力;玄幻小说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修为,可以说法力无边,种种奇遇将其塑造成为绝顶高手,如《诛仙》中的张小凡形象。另外,相对于穿越小说人物而言,盗墓者有不为人知的历史,如摸金校尉的历史渊源、小哥吴邪家族的盗墓史等。穿越人物则大多为平凡之人,可以说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如《梦回大清》中的小白领、《篡清》中的公务员、《传奇》中的普通编辑等。第四,主题表现。网络盗墓小说相对于网络玄幻、网络穿越小说,主题更为深刻,像《鬼吹灯》中三个摸金校尉发掘古墓,都有着其明确的目的,如寻找“凤凰胆”以解诅咒,陈教授委托打捞国宝秦王照骨镜,寻找血丹以救“疍民”生命等,并且在墓穴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穿梭中,对生死观的体悟,对当下价值观的拷问,都具有深层次的研究价值。网络玄幻与网络穿越小说可以说较多立足于为当下大众解压,为其缓解或者逃避现实压力创造一个突破口,正如房伟所说是“无数作者和数量庞大的男女读者,期待逃离现实,在令人咋舌的时空疆域,苦苦地进行‘意淫’”[4]。

由此可见,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类型小说,网络盗墓小说除了具有明显的“网络性”外,还在时空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现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使得网络盗墓小说成为网络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了网络文学的类型,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

二、网络盗墓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价值观呈现

网络盗墓小说在网络孵化器中诞生成长,除了具有与生俱来的网络性特点外,与传统文学相比较而言,它在内部语言、结构、叙事方式以及作品折射出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语言方面。网络盗墓小说在具备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浅显易懂、语句简短、通俗等特点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第一,众多盗墓专有术语的使用。《鬼吹灯》作为网络盗墓小说的开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张牧野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盗墓术语与盗墓铁律,如“粽子”指干尸,佩戴“摸金符”,东南角点蜡烛以及鸡鸣灯灭不摸金等皆为张牧野虚构。大量盗墓术语的使用,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第二,真实与虚构并存。网络盗墓小说多以历史、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基础进行想象虚构,营造真实与虚构并存的故事情节,形成“虚拟美学”叙事风格,如《鬼吹灯》中云南献王、格萨尔王传等的虚构想象,《盗墓笔记》中“战国帛书”“永兴岛”“八重宝函”确实存在,“烛九阴”则为中国神话中的上古神兽,西王母则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在真实存在的基础上进行虚构想象,是网络盗墓类型小说又一独特之处。

其次,文本结构方面。网络盗墓小说与其他网络文学作品的相似点即篇幅较长,《鬼吹灯》全文有200多万字,《盗墓笔记》则有380多万字。网络盗墓小说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皆以围绕线索盗掘古墓构成。在整个文本叙述过程中,追述插叙成分较多,如《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全篇是卸岭力士陈瞎子对往年盗掘湘西古墓的回忆式叙述,在此作为主人公的三位摸金校尉完全成为故事的接受者。此外,由于故事皆是围绕盗墓展开,情节简单,大量网络盗墓类型小说争相模仿,难免形成一种盗掘循环,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网络盗墓小说的缺点所在。

最后,叙述方式方面。网络盗墓小说的叙述方式较其他网络文学作品有其独特之处:第一,小说围绕盗墓展开,自然地理位置的大跳跃成为其突出特点。昆仑山、秦岭和巫峡等,空间的大跳跃成为小说较为明显的特色。第二,地上与地下景观的描写,地上主要是对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描写,如《盗墓笔记》中“魔鬼城”、《鬼吹灯》中的巫峡景观,地下则主要是对神秘墓穴的描绘,帝王墓穴中的亭台楼阁、雕塑和壁画等。第三,时空的转换,现实空间与墓穴空间通过盗洞相连,盗墓者通过墓穴与古代历史形成对话,是网络盗墓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最大的差异。

同时,网络盗墓小说在打造异度空间,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还通过故事叙述呈现出与其他网络文学不同的价值观。

第一,生死观。古代帝王将相追求长生之术,招纳术士炼制丹药,以求长生或羽化成仙,这在中国历史上已是不争的史实。网络盗墓小说通过盗掘古代帝王将相墓穴的方式来呈现这一现象,如《云南虫谷》中的献王不惜以“痋术”残害众人陪葬以求羽化成仙、《巫峡棺山》观山太保牺牲村民以求得道等,腐朽的尸身极具讽刺意义地证实了死者的痴心妄想。这对深入墓穴的盗墓者的价值观造成冲击,更多的是对死的淡然,对生的珍惜,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

第二,财富观。盗墓者盗墓起因多为求财。在网络盗墓小说中盗墓者本应是以求财为主要原因,充斥着的应该是对财富的追求,但小说最后所反映出的恰恰是对财富的淡泊,如《鬼吹灯》主人公胡八一,在《精绝古国》中就有交代,胡八一盗墓取财,是为了牺牲战友的家属,是出于道义之心,并未一味求财、追求物质生活。而王凯旋(胖子)虽在小说中表现出对财富的追求,但在获得第一笔财富后他的表现是不接受胡八一的决定——将金钱分给自己,而是选择将钱资助岗岗营子和胡八一牺牲战友的家属,可以看出这一形象也不是对财富的狂热追求者,而是对财富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三,道义观。道义两字体现在盗墓者身上主要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同伴的珍惜。无论是《盗墓笔记》还是《鬼吹灯》,两部小说无不体现着盗墓者及盗墓者对其他人的道德关怀。如《鬼吹灯》中胡八一起初盗墓取财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对已牺牲战友家属的牵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但是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兄弟们怎么办,他们的爹妈谁去奉养照料?看病吃药的费用,还有他们的弟弟妹妹上学的学费,凭着那点抚恤金还不够喝西北风的。在战场上,好像除了我以外,人人都有理由绝对不可以死,最后幸存者却是我,我这条命是很多战友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现在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5]可以看出小说在描述盗墓的同时也隐隐传达着一种道义观。再比如《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中胡八一、王凯旋(胖子)、Shirley杨三位摸金校尉同生死、共命运,在云南献王墓死里逃生,亦充分体现着“道义”二字。

第四,鬼神观。与墓穴有关的网络盗墓小说不可避免地涉及鬼神观。鬼神观,古已有之,《论语》记载“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6]对季路的问题,孔子避而不答,对鬼神敬而远之。而网络盗墓小说中虽然在极力渲染惊悚、恐怖氛围,言说着僵尸、血尸、鬼魂等存在,但是这些仅仅是在渲染故事的神秘色彩,并未成为故事的主干,在大多数情况下鬼并未出现,只是盗墓者自身心理的紧张所致,从中也可体现出对鬼神存在的否定。如《鬼吹灯》中“第一,世界上没有鬼……”等的叙述。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网络盗墓小说可以说只是在借用大众对鬼神的猎奇心理进行写作,以得到大众的青睐,满足大众的好奇心,获得较高的点击率。

此外,网络盗墓小说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还通过作者视角与盗墓者视角,呈现出富有艺术魅力的“他者历史”,成为网络盗墓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维度,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网络盗墓小说的文化价值,也使得网络盗墓小说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

三、网络盗墓小说的“他者历史”及研究价值

网络盗墓小说与历史有密切联系,对网络盗墓小说的研究必然绕不开历史。网络盗墓小说中,明显存在着“他者历史”文本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他者”主体。第一,网络盗墓小说的作者。如《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张牧野)、《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徐磊),从两人生平经历来看,一个是学美术出身,一个起初供职于广告美工、软件编程、国际贸易等诸多行业。由此看来网络盗墓小说的创作者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这也是整个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普遍现象,即创作主体的草根化倾向。正如欧阳友权描述的这样“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染指文学、发表作品,都可以评价他人和随时被他人评价——大师与无名小辈、智者与庸者可以平起平坐,无论是惊世骇俗之作还是陈词滥调之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文学摆脱了贵族书写,品尝到了文学回归大众的那份惊喜……”[7]47,刘涛讲到“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一个很大差别在于其创作主体的全民性”[8]。可见,网络降低了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学生、白领等各种身份的网民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网络盗墓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类型,其创作主体不可避免地具有此特点。而就另一方面说,网络创作主体并未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从传统写作的角度看,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应该叫‘作家’或‘作者’。但是,由于网络写作的门槛低且目前并不被主流文学界完全认可,似乎网络文学写作者暂时还难以忝列‘作家’之列,因而‘网络文学作家’甚至‘网络作者’的称呼在网络文学的圈外并不流行,而‘网络写手’就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称谓”[7]130,作为网络盗墓小说的创作者,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业余作者不被主流文学界所认可,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但文学创作者从精英文化阶层到业余作者的转变已成既定事实。网络盗墓小说的创作者以业余作者的身份进行文学创作,以这一身份书写文学作品,正是站在非主流、非专业、非精英和非传统文学作者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对此可借用“他者”二字来概括身份,但此处“他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他者,并无后殖民主义色彩,只是一种站在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学立场而言的研究视角而已。第二,盗墓者。网络盗墓小说基本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盗墓者作为网络盗墓小说的主人公,一般在网络盗墓小说中担任叙述者。虽然在故事中会出现二层或三层叙述,但叙述主体始终围绕在盗墓者本身。作为故事的叙述主体——盗墓者,他们的身份是极其特殊的。盗墓者,又称为土夫子,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普通农民,盗墓者组成成分繁杂。中国盗墓史记载有名的盗墓者,如项羽、伍子胥、董卓和温韬等,东汉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建安七子”陈琳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道:“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9]而盗墓也一直被视为一种道德败坏、丧尽天良的不光彩行业,为世人所不容。基于世人对这一特殊行业的唾弃与痛恨,伴随这一行业的最大特点便是隐秘,甚至可以说神秘,不为世人所知。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行业,盗墓者的占位相对于普通大众或者学术学者的占位是“他者”的,是被排除在主流行业之外的。这样,关于网络盗墓小说“他者”主体便已析得:一是网络盗墓小说的创作主体——业余作者,二是网络盗墓小说中的叙述者——盗墓者。

通过以上分析,“他者”主体已厘清。接下来便是“他者历史”的分析。业余作者与特殊行业的盗墓者在小说中对“历史”的叙述是以“他者”视角进行叙述,是一种“他者历史”。这种“他者历史”具有深层的研究价值。首先,“他者历史”本身具有经验性、碎片化的特点,并且由于小说本身是在真实历史基础上进行想象虚构,这样便具有了对真实与虚拟的双重占有。此外,在“他者历史”中掺杂着“他者”主体对盗墓行为及墓穴主人或墓穴呈现出的历史现象有着不同于世人的价值评判,比如盗墓这一行业,盗墓者认为其“盗亦有道”,古代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现盗取只为还之于民。当然还有对帝王将相的不同评判,对古代生死观的新体悟等。这都是“他者历史”所带来的新元素。其次,网络盗墓小说中的“他者历史”现象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使网络盗墓小说广受追捧。再次,“他者历史”被商业机构所看重,加大开发与利用的力度,赢取巨大经济效益。最后,就历史书写而言,网络盗墓小说的“他者历史”现象增添了一种新的历史书写维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不同于正史的以文学形式呈现出来的历史。

四、结语

网络盗墓小说凭借网络媒介的优势快速发展,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对网络盗墓小说的产生、创作特点、文体特点、价值观呈现及其“他者历史”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有利于对网络盗墓小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类型小说,网络盗墓小说与其他类型的网络文学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对一定的困境:一是商业资本的介入,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自主性缺失。二是存在类型化严重、文学性不足、抄袭仿作和作品质量差等问题。这就需要网络盗墓小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寻求突围之路。首先,网络盗墓小说创作者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保持文学创作的自主性,不为资本左右。其次,网络盗墓小说创作要提高作品质量,创新创作模式,不可一味地模仿。最后,主流文学精英不可一味地否定网络文学作品,应认识到网络文学这一新文学形式,反思传统文学理论,尽快构建起适用于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相信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网络盗墓小说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度,网络盗墓小说的深层次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J].当代文坛,2006(5):8-11.

[2]邵燕君.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J].探索与争鸣,2015(8):113-116.

[3]邵燕君.“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和新使命[J].当代作家评论,2015(6):181-191.

[4]房伟.个人主义、穿越史观与共同诱惑——论“网络穿越小说”的“三宗罪”[J].创作与评论,2015(4):61-70.

[5]张牧野.鬼吹灯[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72.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59.

[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刘涛.析网络媒介下的文学创作主体[J].时代文学,2009(1):16-17.

[9]姚子明,殷啸虎.盗墓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5-15.

责任编辑:罗清恋

Study on the Research Value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

JIA Kuantao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The modern tomb-raiding novel was born in the network,and gradually formed a literary type,which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public.And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 was able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network literature because of the closely relation to its underlying value.And the deep value of tomb-raiding novel displayed in several aspects:firstly,it is a kind of literary types with uniqu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secondly,the text presents the profound cultural value;thirdly,with the perspective of“the other”creative tomb-raiding novel,the“otherness”text resources also has a research of academic value.To make a deep study on the research value of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deeper vale of the text for the creation subject of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At the same time,the recipient to enjoy reading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 will be positively influenced,and in view of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for the seriousness of classification,the study of deep research value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s.

network tomb-raiding novels;cultural value;literature innovation;“the other history”

I106.4

A

1673-8004(2017)02-0036-06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2.007

2016-11-27

贾宽涛(1990—),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盗墓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盗墓与盗火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