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延安精神的典范
——齐越

2017-03-28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沧州延安精神播音员

郑 斌

(沧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践行延安精神的典范
——齐越

郑 斌

(沧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造就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民播音员齐越毕生牢记周总理的谆谆教诲,时刻用延安精神要求自己,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用延安精神带好队伍。他传承延安精神,是践行延安精神的典范。齐越生前与沧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生死情谊”,去世后骨灰安葬沧州,为沧州人民学习、践行延安精神提供了最好的楷模。

延安精神;典范;齐越;沧州

一、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一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近十三年峥嵘岁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延安为大本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并培育和造就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

早在1942年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和财政问题》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延安精神的概念。

建国伊始,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10月26日回复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给新中国成立发来的贺函时,以《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主题,明确提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

继毛泽东之后,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2]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3]“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4]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延安延川插队7年。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深情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5]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重返当年插队的陕西延安延川梁家河考察调研,对身边人说:“我在延川生活期间,对延安精神有切身感悟,当年每到一次延安,心里都充满崇敬和激动,这次再到延安仍让我深受教育,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6]

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赋予延安精神新的外延含义的同时,始终坚守着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不动摇,那就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自诞生以来,历久弥新。其要诀,首先要归因于延安精神自身的科学性、革命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也要归因于包括人民领袖到所有合格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对延安精神的尊崇、爱戴、传承和发扬。

二、延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齐越

(一)总理的嘱托

从延安时代走来的我国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终生都在实践着一个忠实的诺言: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

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包括齐越在内的所有共产党人的谆谆嘱托。

1959年9月,周总理在时任中国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陪同下来到刚建成的广播大楼视察。那天晚上,刚好是齐越和潘捷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周总理站在播音室的玻璃窗外,一直听他们播完节目。在总理的瞩目下完成播音任务的齐越、潘捷有些局促和不安,是总理的嘘寒问暖让他们轻松下来。临别,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齐越和潘捷叮嘱说:广播大楼建成了,比起延安的窑洞来,条件好多了,你们一定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从那时起,周总理的教诲就时刻铭记在齐越的心头:用延安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用延安精神建设播音队伍……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7]

(二)延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一名从延安走来的共产党员、一名享誉中外的播音艺术家,齐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延安精神,忠实践行延安精神。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齐越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我以此引为自豪。”[8]

从1946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一年后担任新华社口播组(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开始,齐越的政治生命和职业生涯就紧紧地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了一起。解放战争时期,一篇篇激动人心的解放军大捷的战报,一次次振聋发聩的“劝国民党官兵投降文告”等一个个重要文告和新闻稿,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四面八方。齐越那铿锵正义而又极具感染力的声音,穿越万水千山,一次次振奋着解放区军民的精神和士气,一次次蹂躏着国民党官兵的心灵和斗志。一只纤纤笔,十万毛瑟枪。而在那个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的战场环境外,齐越的声音,又何尝不胜似“十万毛瑟枪”呢?

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齐越与丁一岚担任实况转播员,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那历史性的时刻: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朱德总司令检阅陆海空三军,胜利的焰火,人民群众的无比喜悦等等,都在齐越、丁一岚连续7个多小时不间断的高亢激昂、气势磅礴的解说声里,化作一幅幅雄伟壮丽的画面,传遍中国,传遍全球。

建国后,齐越长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几乎在新中国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能听到齐越饱含爱国激情的声波。抗美援朝时期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等长篇通讯,鼓舞教育了亿万劳动者和爱国者,鼓舞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在“反右斗争”中和“文革”时期,齐越被极“左”路线迫害,下放劳动,被剥夺了播音权,但他不改初心,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坚持自己的政治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信仰,直到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重返他无比热爱的播音员岗位。

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后播出了《王若飞在狱中》《把一切献给党》《在彭总身边》《巍巍昆仑》《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等革命回忆录和电影小说。他以满腔的激情和无比的深情将人们的思绪带进对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哀思之中。以此激励人们继承老一辈遗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1980年,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他代表法庭宣读证词,义正辞严,铿锵有力,增强了审判的力量。

齐越曾说:“我这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做党的宣传员,为人民播音。”“如果我的一生能从头开始,让我从头选择职业的话,我还要选做中国人民的播音员,做中国共产党的传声筒。”[9]

2.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在几十年的播音生涯和教学实践中,齐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由此奠定了新中国播音泰斗的地位。例如,在《和青年朋友谈播音》中,他提出了“播音三戒”:一戒自我表现,即要求播音员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喉舌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忌自我炫耀、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即要求播音员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语言表达、播音创作等播音学的规律,坚持正确的创作原则,走正确的创作道路,克服和摆脱主观随意性;三戒千篇一律,即要求播音员“一要善于挖掘‘同一时间不同事件’‘同一事件不同时间’中蕴含的新鲜点,据此表现出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变化,提高播音主持的传播效果;二是不要机械模仿他人……要从自己声音和形象的条件出发,努力形成自己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和特色”[10]。再有,齐越创造性地提出了播音创作的“三要素”学说,即播音员在自己播音的每一瞬间,都应该能够在心中回答:关于什么?为什么?播给谁听?在播音效果的追求上,他赞赏前苏联著名播音员奥尔迦·维索茨卡雅“探寻通达人们心灵的最短道路”的主张,他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并融入了自己的创造。这些业务观点都成为中国播音创作理论的基础和圭臬。他培养出了夏青、葛兰、林如、刘炜、王欢、徐曼、铁城、方明、丁然、虹云、雅坤、赵培、沈力、敬一丹、姚喜双等几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播音员,他为祖国的播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播音员

延安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时刻不脱离群众,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从延安走来的人民播音员齐越,毕生都在践行着这一精神。他非常尊重并严格遵守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主张。在他看来,只有无限贴近工农兵,体味了稿件人物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与工农兵建立起真正的血肉联系,才能在思想感情上和劳动群众产生一种息息相通的感受,才能正确地通过语言加工体味出来,才能播出让工农兵熟悉的效果。他认为,这就是播音中激情的主要来源。为此,只要有机会,他就深入厂矿车间,走进田间地头,迈进营房哨所,与工农兵在一起,了解工农兵,真诚地跟工农兵交知心朋友,真心实意地向工农兵学习。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齐越毕生遵循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他身为举世闻名妇孺皆知的新中国播音界的国宝级人物,身为新中国播音学领域的第一位教授,身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为中共十三大代表,身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齐越完全有资格享受较为优越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但他无论是在中央广播电台期间,还是后来调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之后,他从不安于享乐,而是时时处处恪守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他无数次到地方讲学,从来不接受宴请,从来不住高级客房,从来不接受各种赠礼,就连他应该得到的讲课费等劳动报酬,他也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1979年春,齐越去长春讲学,吉林省电台的接待人员考虑到他身体欠佳,把他和随行人员四人安排到了省委第一招待所。齐越转身就直奔吉林省电台,要求调换到普通招待所,最后,因为实在没法安排才勉强住了一个晚上。当晚,齐越翻来覆去睡不着,流着泪对同屋的青年教师刘洪庆说,你看,我播录《把一生献给党》,我怎能住这儿呢?直到搬出吉林省第一招待所,和播音学习班的学员们住到同一家环境嘈杂、设施简陋的普通招待所后,齐越的脸上才露出笑容。据齐越的女儿齐虹回忆,齐越家的墙上挂着两幅字:第一幅是“家庭公约”,其中第一条就是“谢绝赠礼”;第二幅是齐越一辈子收下的唯一一份“厚礼”:1981年,他到河南开封讲学期间,开封广播电视局请当地书法爱好者书写了一幅字,上面写的正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嘱托的话。

三、人民播音员与沧州人民的生死情怀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民播音员”齐越,与沧州人民有着无比深厚的“生死情怀”。

1957年5月,根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使相当大的一批干部回到生产中去的指示,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参加体力劳动,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结合,这是发扬我们党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一个制度。中央要求:凡是能够参加体力劳动的各级干部都应该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参加体力劳动。

1958年1月27日,齐越与中央广播事业局的20多名同事一起,到沧县姜庄子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随后的8个多月里,这位播音艺术家就过起了普通农民的日子。他挽起裤腿跳进臭不可闻、污水四溢的牲口棚里清积粪;他在料峭春寒的夜间顶着星星给麦子浇返青水;他用拿惯了播音稿的手操起镰刀割麦子;他与村里的年轻人一块儿抬起碌碡砸夯;脸晒黑了,手上的血泡起了磨破,磨破了又起,腰酸背痛,可齐越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收工了,劳累了一整天的老百姓们大都日落而息了,而齐越房间里的煤油灯还亮着,他还在指导村里几个有潜质的年轻人播音,并建起了村广播站。房东大娘心疼这个文化人,给他单独做了纯玉米面的饼子,给自己家人预备的是难以下咽的“黄菜盘子”。齐越一手抢过“黄菜盘子”,另一只手把棒子面饼子推给了房东一家。八个月后,当齐越接到去山西学习的通知,离开姜庄子的时候,乡亲们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怕齐越路上饿着,房东大娘连夜把家里积攒下来的口粮烙成豆面饼塞到齐越的包袱里当干粮。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让齐越这个战争年代见惯了生离死别的硬汉泪流满面,一步三回头,难舍难分,没齿难忘……

1989年11月21日,齐越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和书面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在沧州姜庄子和山西大建安的土地上……

1994年4月21日,齐越去世后的第二年,姜庄子村的乡亲们在当年送别齐越的路上,迎回了他们的乡亲。齐越,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永远安眠在他曾经亲手耕耘过的这片热土上。当年与齐越一起下放劳动并结下深厚情谊的万里教授,饱含深情地为齐越墓拟定了碑文:声震寰宇,情驻人间。如今,齐越长眠在第二故乡已经23个年头,这里的父老乡亲和临近的大中小学的师生年年清明都到他的墓前祭扫,寄托对这位播音艺术家的无限哀思。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江泽民.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4-03(01).

[4] 闫朦,罗凤琳,纪昱.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J].理论导刊,2006,(5):56-57.

[5] 张中江.习近平副主席在延安插队的日子[N].华商报,2008-12-19(3).

[6] 霍小光.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J].中国老区建设,2015,(4):7.

[7] 杨沙林.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8] 权进.声波常在 精神永存——“缅怀齐越教授座谈会”散记[J].中国记者,1993,(12):32-33.

[9] 王振堂.中国播音学文集(第一集)[C].遵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0] 姚喜双.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素养——从齐越的“播音三戒”谈起[J].中国广播,2007,(11):1.

[责任编辑:张胜广]

Qi Yue——a Model of Practicing Yan’an Spirit

ZHENG Bi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Cangzhou No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Yan’an spirit cultiv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eriod of Yan’an is the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Qi Yue, the people’s broadcaster, who kept in mind Premier Zhou’s earnest teachings, always disciplined himself to follow Yan’an spirit, worked and led his team in the spirit of Yan’an. He was a model to carry forward and practice Yan’an spirit. He established “a strong feeling of life and death” with the people in Cangzhou and after his death, his ashes were buried in Cangzhou, which provided the best model for the people in Cangzhou to follow and practice Yan’an spirit.

Yan’an spirit; model; Qi Yue; Cangzhou

2017-01-12

郑 斌(1965-),男,河北青县人,沧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K269.6

A

2095-2910(2017)01-0012-04

猜你喜欢

沧州延安精神播音员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