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合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广西高校的思考

2017-03-28谢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实务课程体系

谢敏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课程体系是整个社会工作教育的基本框架,是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也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和远见,同时还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专业发展探索,在专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形成。

社会工作专业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兴起,但直至2000年以后才获得快速发展,各地区高校鉴于社会发展趋势始开办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专业。在这一背景下,短暂的专业发展历史导致经验不足,使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与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并呈现出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局面,致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者无法较好地把握本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趋势,并因自身职业经验缺失而缺乏专业发展远见,无法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广西地区六所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2012-2015年期间执行的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契合理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广西高校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发展现状

综观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各高校之间既具有共性特征也具有差异性特征。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基本一致,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习实践构成。其中通识课程是指包含大学生英语、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等课程在内的全体大学生必须学习或必须选择学习的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含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概论、社会保障概论;专业实习实践则主要由社会工作实践和毕业实习构成。但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部分高校注重学生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培养,专业实习实践课程数量和课时相对较多,部分高校专业实习实践课程匮乏,缺少实务教育课程;部分高校的专业选修课设置偏重社会工作实务,部分高校则偏重社会学领域和理论课程。

二、契合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契合”一词意为投合、意气相投、符合,指两个及以上主体之间具有共同特征,或能有效满足彼此需要,形成统一整体与融洽氛围。“契合理论”来源于科技名词“诱导契合学说[1]”,是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而提出的一种学说。本研究在“契合”一词固有语意的基础上引用“契合理论”,将之运用于社会工作课程体系设计分析,研究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与国际、国家专业教育标准之间的契合状态,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之间的契合状态,以及课程体系内部不同课程之间的契合状态,在此基础上探索课程体系设计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探寻课程体系设计优化途径,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与社会工作国际、国家教育标准之间契合不足

教育标准是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依据。为保障社会工作教育质量,国际上通常以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CSWE)颁布的社会工作教育标准作为社会工作教育的基本准则,该教育标准不仅要求教育机构设置特定的社会工作理论教学课程,同时还强调受教育者必须接受不少于80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践训练,以此确保受教育者能获得足够的社会工作实务教育,具备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能力。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也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标准,要求按照规定设置指定理论教学课程,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性教学,以及个案社会工作实验、小组社会工作实验、社区社会工作实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然而综观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尽管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国际和国家专业教育标准,但实践教学时数和实验课程设置严重落后于国际和国家标准,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时数远远低于800个小时,教学计划缺少个案社会工作实验、小组社会工作实验和社区社会工作实验课程,课程体系与社会工作国际、国家教育标准之间契合不足,受教育者无法获得充分的社会工作实务教育,导致实务水平低下,无法独立胜任社会工作者职业,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之间契合不足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其内涵宽广,具有多样化特征,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中高校会根据该特征设置基础课程,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识教育,满足社会工作服务实际需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能为各类有需要人群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是,不同高校之间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竞争和高校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竞争,促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择定发展方向,具备自身特色,形成专业品牌。在这一背景下,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结合所在高校特征或所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特征确立了专业发展方向,分别选取医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特定服务领域作为专业教育重点。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专业发展方向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究其原因在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本校社会工作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泛化,没有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设置特定课程群,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提供通识教育层面,导致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应用、专业价值和个人专业发展方向难以获得清晰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专业认同感低。

3、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契合不足

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普遍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实习五大类,其中公共课程包含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非专业性的大学通识课程,后四类课程则均为专业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部分高校忽视了课程开设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课程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以社区实习和社区工作两门课程为例,本研究调查对象中的X高校将社区实习开课时间设置为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将社区工作课程开课时间设置为大三第一学期,在这一设置方式之下,受教育者将在尚未接受社区工作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开展社区实习,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的缺乏导致受教育者无法在社区实习期间开展专业实践,实习工作内容局限于帮助社区整理档案、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撰写工作材料等行政事务层面,受教育者无法从中获得专业成长,同时还将因不含专业性的实习过程对本专业的价值和功能产生质疑,降低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课程设置的时序性和内容连贯性被忽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实习课程之间契合不足。

三、契合视角下社会工作课程体系设计改革

面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者必须树立整体发展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通过提升课程体系与国际、国家教育标准之间的契合度、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之间的契合度、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契合度来避免上述弊端产生,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着眼国际、国家教育标准,规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尽管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并不能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低标准、低要求,忽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与国际社会工作教育接轨,达到甚至是超越国际社会工作教育水平,因此现行教育实践必须着眼国际教育标准,参照国际教育标准相关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在发展初期便使自身处于较高发展起点,减少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与此同时,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社会工作本科教育标准,根据国家教育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的社会工作教育基本框架,确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以广西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落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晚为借口,降低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要求,忽视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2、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凸显专业发展重心

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结合所在学校特征、所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特征和教育者专业擅长领域明确自身重点发展方向,形成专业发展方向,并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课程群,通过课程体系中体现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受教育者特定服务领域特长,建设专业品牌,增强专业竞争力。例如,C高校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则课程体系设计应在设置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诸如青年社会学、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技巧、青少年家庭治理、社区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实验等相关课程,避免重点教育方向课程设置单一,受教育者无法获得充足的知识。

3、递进设计,注重课程时序性与内容连贯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专业学习尤其如此。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教育者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高度重视不同课程之间的时序性与延续性,秉持“先理论后实务、先技术后实践”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先学习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课程,如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再学习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实务课程;先学习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技术课程,再开展个案实验、小组实验和社区实验,然后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课程开设时间具有逻辑可寻,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可溯,使受教育者通过循序渐进、不但深入的学习获得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

注释:

[1]“诱导契合学说”:酶对于它所作用的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它只能催化一定结构或者一些结构近似的化合物,使这些化合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酶的这种互补形状,使酶只能与对应的化合物契合,从而排斥了那些形状、大小不适合的化合物。但是科学家后来发现,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状存在,而是在与底物结合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状。底物一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图白的构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实务课程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