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8张科杰

船舶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云班文稿基础

韦 娟,张科杰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从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背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因移动互联网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特别是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已全面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彼此交流、获取信息、享用各种互联网服务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更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其他媒体和书籍资料,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业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的使用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工具、教学手段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黑板、PPT等),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与接受,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不注重学生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加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这门课程没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 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点”“面”俱到

由于地区不同、生源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而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基本为零。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课堂上不愿听讲,玩手机、看课外书,这又干扰了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如何让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不同的学生,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又能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快速入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此往往束手无策。

2 移动互联技术运用于计算机基础的优势

2.1 贴合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既然不能阻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那么就因势利导,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方法就是将移动互联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有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线上基于自身情况自主学习课程知识;教师在线下对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进行合理引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强大的移动互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的教学资料和短小的手机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制作的微课件时间短、内容精,其内容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将知识点分精、分细呈现出来,重点突出,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变得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微课与学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认真分析集中出现的问题,将分析结果上传至微课平台,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2.2 实现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随着高考考生数量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招生难题,很多高职院校改变招生策略,放宽录取要求,创新录取形式,除了高考统招外,还有提前招生、注册、对口单招等形式,不同批次录取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性格、兴趣、知识面都不相同。从总体趋势来看,江苏尤其是苏北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幅度最大,多为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是很浓,甚至有少数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自信心。相对而言,他们都属于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无法完全掌握,而根据高校情况,逐一开展课外辅导又不可能。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针对教学难点、学习难点制作微课视频,上传于云班课资源库,学生就可以借助手机随时学习、反复学习,也可以通过云班课的“在线辅导”功能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进而实现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2.3 激发参与热情,提升教学质效

在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级使用移动互联技术进行教学(以下简称移动班),一个班使用传统PPT的教学方法。两个班学生进行比较,移动班的学生课前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教学内容,而普通班没有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移动班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虽然手机都在桌面上,但是只有需要用到的时候,他们才会关注手机内容。实验结果表明,移动班85%的同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普通班只有60%的同学按时完成作品,且移动班同学的作品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班的同学。由此可见,使用移动互联技术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教学质效。

3 移动互联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以运用PPT制作演示文稿为例,具体展示移动互联技术运用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PPT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目的为:使学生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 201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学会设计和评价多媒体演示文稿;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教学难点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动画及路径的使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如在手机端下载微信软件(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云班课软件(移动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宝软件(可以实现手机与大屏相互切换的功能);在电脑端下载应用宝软件及PPT软件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考虑到时间的限制、知识的积累以及设计题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等,此次课程选择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主题班会演示文稿”,以确保学生能有兴趣和信心完成文稿设计与制作。

课前:老师准备教案、学案,并根据重难点制作演示文稿微课(版式设置、动画设计、路径设置)。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准备3个比较优秀的演示文稿(简单文字的演示文稿、复杂动画演示文稿、更复杂的路径演示文稿),所有材料上传至相应栏目。手机端创建班级群,并将优秀的演示文稿设计制成动画与知识点一起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同时在微信群中提醒学生进行预习。

学生端注册云班课,加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注册微信,加入班级微信群。学生在微信端收到预习通知后,浏览微信群中的演示文稿所设置的动画和微信里的知识点,打开手机云班课,进行课程预习,可以将疑问和心得发在班级微信群中与教师、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通过云班课教师端了解哪些学生预习并主动学习了哪些资料。如果没有完成的可用手机端进行个别通知。

课中:在蓝墨云班课上完成签到。根据云班课教师端反馈的课前学习情况,总结同学预习课程的情况。打开云班课上传课件,讲解知识点,演示主题班会演示文稿设计制作过程,讲到重难点时通过“应用宝”扫电脑二维码的形式将微课切换到学生手机进行观看。碰到关键点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或借助手机上网查找答案,并将课堂小测试推送给学生,学生用手机完成测试,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教师端可以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玩手机转移到课程的学习上,而手机则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工具。

课后:教师通过云班课布置作业,理论知识部分可通过手机完成,在电脑端操作后上传至云班课,教师将优秀作品截图至手机微信端,进行展示和讲评,学生可以直接在手机端学习微课,在学习过程中不可以快进,教师端APP能及时了解学生参与度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实践。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于爱荣,王勇,牛彦杰,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46-47.

[2]王颖娜.移动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7(11):256-257.

[3]文晓明.基于3G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陈智勇.基于3G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J].通讯世界,2017(11):292.

猜你喜欢

云班文稿基础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