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洛克绘画中的肌理分析

2017-03-28余鑫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波洛克肌理颜料

余鑫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波洛克绘画中的肌理分析

余鑫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油画艺术不断发展,理论与技法也时时更新,艺术形态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杰克逊·波洛克作为20世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自由奔放,运用“泼洒”与“滴流”技法表现画面,其绘画方式是情感支配行为的直接记录,开创了“行动绘画”的先河,影响了现当代一批美术工作者。

波洛克;油画;肌理

肌理是构建画面的形式要素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在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在绘画语言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波洛克油画作品中的肌理不仅满足视觉审美的需要,更多的是用视觉感受传达某种情感来满足内心审美的需要。因此,将肌理效果的视觉感受与情感意蕴有机结合,才是肌理特质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优化绘画语言与丰富媒材转变是众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油画语言中对肌理效果的认识和欣赏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一种现象。在油画发展史上,肌理伴随着油画技法、艺术观念、审美意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肌理的剖析也是研究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重要任务,艺术家在寻求与探索中挖掘一切未知的新型材料,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用各种材料结合的方式,使新型的肌理效果突破之前的绘画技法。

一、波洛克“滴画”创作的萌芽

肌理的形态与油画材料息息相关,肌理的效果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内在感受,间接影响着作品的价值。波洛克的绘画早期受到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和里维拉的影响,他在西盖罗斯工作室做义工时初次接触到非正统的绘画方法,西盖罗斯对材料运用的自如性令波洛克十分钦佩。于是,他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在创作中融入多种媒介,用大胆的实验探索出举世闻名的“滴洒画法”,呈现出更直接、更释放、更宣泄的非凡面貌。画面效果纵横交错,密集泼甩的乱线和大小不一滴撒的颜料让人惊叹不已,韵律和张力使整个画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滴画成为当时让人们为之震惊的全新绘画技术。

在绘画的过程中,波洛克直接将画布挂在粗糙的墙面或放在地板上,用短棒、修平刀、以及滴淌的颜料或搅和着沙子和碎玻璃的厚重涂料进行随意泼溅。将油漆、笔或者勺子作为绘画的媒介,把颜料滴洒在画布上,通过对颜料的稀释,笔触与刀法的运用做出或薄或厚的凹凸不平的粗糙纹理。在颜料中掺入砂子、锯末、玻璃碎末、面包渣,或者在画面中嵌入钉子、图钉、纽扣、钥匙、硬币、牙签或随手可取的一些材料来制作肌理。

作画的时候,波洛克不去刻意表达什么,而是摆脱手腕、手肘和肩膀等一些肢体的限制,在画布的四周自由游走,来表现自由自在的内在意识和行动。画完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绷到画框上去,这种创作有别于杂乱无章的涂鸦之作,融入了自然的效果,蕴藏着特殊的吸引力。随意之间隐藏偶然,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形成了自然的无笔触的肌理美感。

波洛克的绘画艺术被称为“行动绘画”,意思是画家的作品并非纯粹的美术作品,而是画画整个过程的行为。他借鉴了超现实主义表现潜意识的观念,使潜意识直接渗入绘画工作,创作没有草图,而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随着画家自身肢体的走动,颜料从打了孔的铁罐中直接流出,从填满颜色的针筒中迸射出来,从沾满涂料的画笔中飞溅出来,整个绘画过程像舞蹈一样令人震撼与惊叹。

二、波洛克绘画中的肌理效果

肌理是画面中可触摸艺术,与平涂的效果完全不同,画布的纹理、粗糙的基底、笔触的变化、刀法的应用等都会影响画面的肌理构成。波洛克运用综合材料来控制画面,在看似随意的泼洒中有着自身的艺术逻辑,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琐碎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滴画艺术将颜料的流淌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控制画面的倾斜角度来控制颜色流动的速度与范围,用身体的位置和角度控制颜料的轨迹和力度,形成了来自四面八方、形式各异、动感十足的视觉感受。让颜色在画面中通过自流、干预流动和吹流,产生理想效果,呈现出狂野而富有张力的色彩和线条,让我们感受到延伸于画框之外的绘画生命,

波洛克的艺术崇尚自然,毫不恐惧改变或破坏形象,试图让绘画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从他的绘画过程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狂躁的外表下,隐藏着细腻的诗意,在看似凌乱的表象之下,精美严谨的秩序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融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的肌理效果,无边界、无轮廓、无规则,好像这些作品是从庄严的大自然攫取的一部分,整个画面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结合,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波洛克早期的作品中,只有大面积饱和的颜色和线条,色彩纯度较高,对比十分强烈,后期作品中线的运用流畅、有力度,无意识特性明显,色彩对比较弱。40年代初期,美国本土主题绘画高速发展,一些史前形象成为绘画构图的主角。波洛克凭借三幅作品《男人和女人》、《月亮女人》、《速记的人体》,达到自己绘画生涯中的第一次高潮,被视为波洛克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同时,他的画面尺寸也开始巨大化,波洛克在绘画方法上更为娴熟与自信。他似乎找到了某种可以表现自己内心的艺术主张和技巧,废寝忘食地创作,将肌理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使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加。

当然,成功与痛苦并存,波洛克也曾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下黯然神伤,在承受了一部分人的讥讽与怀疑后,他对工作却更加执着和专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他强烈的情感表现欲望一触即发,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整日艰辛地劳作着,在画室走走停停,一次次将杂物混合油漆而成的“颜料”甩到画布上去,将随手可得的材料运用到画面之中,创作过程达到高潮的时候,他甚至还会走到画面的中间,将作品与自身融为一体。

三、波洛克抽象绘画的启示

波洛克是滴洒技法的开创者,他的绘画艺术完成了西方油画从传统到抽象、从意识到技法的转变,抛开了“画”的概念,抛开了“形”的束缚,完全没有传统绘画的影子。在用“滴流”技法完成的作品中,线不再是限定物体的形状或边缘,色不再是表现物体的固有属性。波洛克的滴撒画法与笔和画布没有太大关系,突破了边框和构图的局限,无边无际,亦正亦反,没有中心和主次,可以由受众本身因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感悟能力任意体会。他用一种近乎表演的艺术形式突破了传统,这种绘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

波洛克用身体的“行动”来表达能量和内在力量的直接性,展现出的作品完全吻合他真实的内心状态,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摆脱了一切束缚与羁绊,随意之间充满了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中充满了色彩的张力和狂野,追求极端的自由,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绘画过程形似表演,画面看起来毫无具体形象,实际上构图有自身的逻辑。波洛克作品技法的独创性给我们展示了难忘的艺术特质,给当年的美国艺术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引领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潮流。

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架上绘画的观念,绘画不再通过形象或形式来象征地表现情感,而是成为承担由内心支配人的运动的载体,成为画家情感抒发的直接记录。同时,他改变了绘画的空间,传统的构图关系消失了,一切主体与背景关系不复存在,作品本身也是艺术家参与画面的运动。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无拘无束,随意分割,绘画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部分。

波洛克在世的时间并不长,他自我封闭的性格、情感的压抑,加之对社会与文化的不满都促使他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艺术中,在内心极度的孤独下,绘画也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在痛苦的压力下,他开始熏酒、抽烟,1956年在一次酒后的车祸中不幸身亡,44岁就离开人世,但他的艺术生命长青,被推崇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所践行的“行动绘画”和“滴洒技法”开创了抽象绘画的新领域,二战后成为新美国绘画的象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引领了新抽象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在当今艺术领域中,绘画的材料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绘画的载体也更为丰富,肌理在油画中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从传统绘画到现代绘画,从写实技法到抽象表现,艺术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来体现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可以用电子产品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但艺术创作永远不会被替代,因为它体现艺术家个体的内在精神。在波洛克的作品中,无形状、无边界的绘画风格表现的是抽象主义画派对无边无际的自由精神的向往,没有轮廓的构图,没有视觉焦点的中心,没有主次关系的空间,也许很难看出具体的客观对象,却能直觉地感受到一位艺术家对画面的精心策划,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传统艺术家追求现场的写实,现代艺术家更关注自己的内心精神。波洛克的艺术之路让我们明白,表现情感比图解世界更让人感动。

[1]肖念.肌理在油画中的形式美与情感表现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侯越.浅析油画绘画技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2,(13).

[3]陈子君.从偶然性看绘画的多重可能性[J].美术学报,2016,(4):112-116.

[4]光胜.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3):124-125.2007.2415-3088.

J205

A

1671-5136(2017)01-0137-03

2017-03-28

余鑫(1990—),女,商洛学院艺术学院助教、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水彩画技法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波洛克肌理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李·克莱斯纳对波洛克绘画的影响
颜料抹在了脸上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