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2017-03-28郑国中
郑国中
(常州大学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郑国中
(常州大学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这一概念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流程架构和方式方法,是决定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历经了情感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等多重阶段,科学化和战略化是其总体特征。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管理理念滞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发展不足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缺陷,共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扰。对此,文中结合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企业管理;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变革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生产运营必须依赖的流程和框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运营的效率,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的发展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依旧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我国企业运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围绕着企业的经营目标、配置和运营企业的各种资源的流程体系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包含着双重内容,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财务和人力等多个管理环节,企业运行流程框架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存在基础,也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有形部分。而对企业当中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和对被管理者的管理措施,则体现着不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无形特征。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受到企业主要产品的功能制约,更具有客观性,需要更多地服从生产加工工艺的内在规律,这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但管理措施的应用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无形性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可以被划分为情感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等多种类型。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主要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初期。在此阶段,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相对简单,企业的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往往具有友情、亲情等感情化的联系纽带,通过感情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并且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作用。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当中,情感化因素的作用是巨大的。家族企业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组织和运作形式。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家族和血缘的纽带进行企业资金的筹集,并且维持企业的管理和运转的情况并不罕见。对于合伙制企业和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创立者之间往往通过同学和同乡等关系相互结识,并共同开办企业,因此友情因素的作用就难以忽视。
当企业度过创业时期的动荡阶段、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和管理流程时,通过内部分工进行企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就成为了保证企业良好运营的关键因素。此时,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开始出现,完全脱离于市场的管理部门开始在企业内部形成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力量。此时,企业将会开始依靠非人格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架构进行自身的运营。但是相对较为特殊的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具有行政机构的、较为严苛的管理制度。但是伴随着更为稳定的人员结构和非市场化的内在机制,非正式组织会形成名义上的管理制度和人身依附性的内部组织关系共存的复杂内在关系。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广大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非人格化的管理机制将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选择的管理制度模式,以此维系自身的有效运转。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化的经营和交易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交易模式,这必将带来企业生产运营机制的整体性变革。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逐步将严密分工的管理体系转变为相互联动的运营机制,必然带来企业管理领域的巨大变革。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反馈网络化、管理系统运营自动化、各部门高速联动化的整体变化,将共同带来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趋势。届时,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将面对更为自主组织化的互动模式。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较为多样,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区别是非常明显的。管理制度不完备、企业管理观念陈旧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薄弱是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备的现象在我国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企业中广泛存在。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备主要表现在制度缺失、制度执行力低下两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依旧广泛存在,对于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长期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之间存在巨大脱节。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机制过度发达,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分析判断机制、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实现成本节约的财务管控机制和相对独立的监督制约机制都相对薄弱。对于我国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依靠情感化和伦理道德的形式进行管理,明确的职能分工和清晰的业务流程都有待建立。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我国企业管理效率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低下的现实。事实上,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和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也面临着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同我国社会相脱节的现实,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现实需要的管理机制依旧有待建立。
其次,企业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国众多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机制存在着巨大差异。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问题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者普遍具有重生产轻战略的倾向,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国家计划的执行者,按照国家的规定,生产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国家计划要求的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任务。因此重视生产过程,轻视管理效率的提升,忽视市场供求关系是诸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其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具有较强的短缺性的现实,将产品生产出来即可盈利的观念对于诸多管理者而言是理所应当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市场空间具有严谨的估算,对目标市场有精准的选择,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获得竞争优势,建立起顺畅的销售渠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更是直接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将企业管理运营的模式由生产型转化为定制化生产型,以客户为核心重塑整个企业生产运营流程。重视管理效率,重视企业战略的选择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然面临的趋势。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是众多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众多企业注重有形资产,轻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育,轻视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直接导致企业的人员素质不高、员工得不到激励和员工的流动性过大问题的存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劳动合同的管理上,对员工的约束性要求多,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较少。企业往往将员工培养作为高等院校的工作,而不是自身应当负担的任务,使得员工适应企业要求的时间较长,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企业能够不断丰富和充实员工自身的技能,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成为能够积极、能动地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创新提供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宝贵资源。但是传统的合同化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对员工行为的限制,而绩效考核制度也为平均主义提供土壤。较低的员工素质直接决定企业仅仅能够要求员工完成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企业的创新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难以实现。这不仅将会限制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将直接导致我国国民经济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转型升级。企业的人员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自主择业的直接产物,这是劳动力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快的员工流动将会导致企业的生产运营缺乏连续性,诸多工作难以长时间持续稳定推进。而员工的大量流动又会对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极强的负效应,使得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都是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的劳动要素,劳动力的物化被真正意义上广泛认可,这就必然带来企业管理者不在劳动力的培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上进行高度投入问题的存在。
三、推动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由于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就此,本文根据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国企业应当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贯彻非人格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管理的公司化运营模式构建目标。独立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内部分权制衡的管理结构是构成现代公司制的几大基本要素。独立的法人制度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尽可能少地受到外部干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尽可能地赋予企业自主决策权,承认企业自身的独立运营的地位是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有限责任制度则保证国有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剥离不良资产,轻装上阵。在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选择通过将濒于破产的国有企业直接划拨给经营绩效较好的国有企业,并且使受让方接受被划拨企业的全部债务和人员负担的模式,降低国有企业改革对社会所产生的冲击。而有限责任制度则可以为国有企业通过划拨一部分不良资产,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从而避免不良资产拖累主营业务现象的出现和蔓延。而同时调动多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制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决策随意或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其次,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是决定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大量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已经给诸多企业带来严重的盈利下滑甚至巨额亏损的问题。这提示着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将自身的目光由产品生产过程转移到企业战略当中去,对市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带来巨大伤害。此外,我国企业由于管理不科学而带来的库存费用居高不下、停工待料问题不断的现象,已经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支出。精益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运营的核心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将零库存、高运转效率的企业生产和运营模式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内在理念,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企业高效运营管理架构的构建和维系。
最后,提升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这也是目前我国诸多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不可替代性,以维持市场份额,都需要企业形成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员工队伍的存在。任用经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员工考核机制,是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核心环节。保证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是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努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员工在工作当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励和关怀,用良好的物质待遇吸引人,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留住人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创新和经营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四、结论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可被划分为情感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等多种类型。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主要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初期。当企业度过创业时期的动荡阶段,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和管理流程时,通过内部分工,进行企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就成为了保证企业良好运营的关键因素。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化的经营和交易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交易模式,这必将带来企业生产运营机制的整体性变革。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备的现象在我国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企业当中都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国的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是众多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国企业应当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贯彻非人格化的管理理念。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将自身的目光由产品生产过程转移到企业战略当中去,对市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任用经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员工考核机制,是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核心环节。
[1]李幼娟.试分析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49-50.
[2]孔龙,宋天邦.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框架的构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9-66.
[3]张建华.加强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35-36.
[4]陈月平.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27):79.
[5]任毅,丁黄艳.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4,(1):103-110.
F272
A
1671-5136(2017)01-0071-03
2017-03-16
郑国中(197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服务经济、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