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网络热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2017-03-28徐佳敏

传播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套用新闻标题热词

文/徐佳敏

近年来,像“人艰不拆”、“给力”、“打酱油”、“官二代”、“也是醉了”等网络热词热句频频见于各大媒体,这些热词一般都是伴随着一起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而生发的,随着公共事件的广泛传播、备受关注,甚至是不断发酵,与之相关的热词也得以迅速传播。一方面,它是网民发声、表态公共事件的注脚、或“晴雨表”,另一方面,也因过度解读,有可能成为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不良词汇。事实上,有不少新闻报道因网络热词引用得当而增色,也有不少报道因恶意网络热词的运用而成为众矢之的,为人诟病。

一、热词在新闻标题中的呈现形式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个好标题对新闻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受众,它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起着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的重要作用。尤其新媒体时代,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网络热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一)“套用”

某些网络热词的构词和语法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借用其形式,直接拿来进行模式化的套用,其实细细思量其并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新闻内容。“楼脆脆、躲猫猫、房歪歪、钱多多”“集结号” “熊孩子”“也是醉了”等等不断出现在报刊的标题中。这些词汇源自一个热点事件,但是在随后的新闻中被不断套用,版本不断翻新。体现出当下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浓重。

(二)“引用”

“爸爸去哪儿”节目火起来以后,“去哪儿”也流行起来,以至于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一些报刊标题中出现“飞机去哪儿”的流行语,颇具诙谐讽刺意味;文章出轨后马伊琍用“且行且珍惜”回应,于是“珍惜体”又占据了报纸标题……为了吸引读者注意,用一个与新闻内容无关或相去甚远的网络热词作标题,进行意义上的相关引用。这类标题用起来有牵强附会之感。

(三)“硬用”

这类新闻标题的显著表现是“不求准确,只求轰动”,只要能够吸引眼球,提高阅读率,不惜肆意扭曲事实,夸大实情,“硬用”网络热词来吸引公众视线,最终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标题类似于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标题党”,如某市一年级小学生能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新闻标题便冠以“史上最牛小学生”的称号。

二、热词入题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一)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在海量信息中,读者面对新闻的选择往往具有主观性,比如趣味性、贴近性、可读性等等都成为读者选择的因素,运用网络热词,首先让读者耳目一新。

2015年1月28日,《宁夏日报》刊登了题为”大武口区法院调查当地醉驾案件发现,低学历中年男子是醉驾‘主力军’——醉酒驾车中 公职‘欧巴’最少个体‘大叔’成群”的报道,标题中“欧巴”和“大叔”是“韩剧热”后生发出的热词,简单两个词,将醉驾的主体人群形象生动地“点”了出来,让读者一下有了阅读兴趣。

网络热词的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力,增强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形象生动性。网络热词大多简洁明了、幽默诙谐,能够增强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每年评出十大流行语,基本都能被媒体的新闻标题中。

(二)降低新闻的准确性

流行语多源自网络,有的带有恶搞性质,有的语言表述缺乏准确性,直接用于新闻标题中,给新闻的公正、客观、准确带来影响。比如“宝马女”已成为一种标签,随意地应用到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中,并未考虑其是否真的符合事件人物。另外,流行语的广泛使用,呈现泛滥之势,加之生搬硬套,使新闻标题丧失个性和创造性,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影响新闻的传播。

流行语对新闻语言表达、新闻标题规范和制作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流行语很多不讲究语法结构,构词也不规范,比如“活久见”之类,新闻标题的过多使用,会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对青少年规范语言的使用带来负面效应。

三、流行语入新闻标题的规范性

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应该遵守基本的编辑规范,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

(一)坚守新闻真实性

再新颖的标题,也不能题文不符,流行语的应用要真实、客观,不能造成扭曲浮夸。

(二)新闻标题要简明扼要

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一则新闻消息的第一印象首先体现在对题目的关注上,流行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舍弃编辑原则而一味追求标题的“刺激”。

简明扼要是新闻标题的一大特点。新闻标题要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概括新闻主体内容。“题好一半文”,准确、传神的新闻标题同样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起其阅读兴趣。

(三)引用要合理适度

同类语言使用过度会让人觉得语言贫乏,读之生厌。制作新闻标题时,应避免模式化套用网络热词,做到合理引用或者良好转化。同时,新闻标题在引入网络热词时要了解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使用范围等,以免误用。考虑到现在纸媒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读者,在标题的制作中,过多的使用流行语,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不解,影响阅读。

(四)“标题党”不可取

时下,尤其是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大肆做新闻题目的文章,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严重不符合,给读者造成困惑。标题党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总之,在新传播环境下,新闻从业者要守住职业操守,在引用流行语求新求变时,要把握好“度”,以免适得其反,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1]张澍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把关”[J].新媒体研究,2016,2(10):158-159.

猜你喜欢

套用新闻标题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教学中的“静”与“动”——模板套用与能力积攒、实力发挥的灵活结合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美丽实验室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