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对天气预报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7-03-28徐海涛时蕾程宗春郭芳
文/徐海涛 时蕾 程宗春 郭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现阶段新闻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对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微信公共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对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微信公共平台特有的便捷、多样化及普及性等属性为天气预报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传播渠道,为大众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
一、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天气预报的优点
信息互动作为微信最基本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消息的传播,而且能够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编辑,促使传播的消息更加生动,信息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符号、语音及视频等。
(一)微信普及率高,用户群体众多
微信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即时互动移动交流通讯软件,自其成立以来,注册使用用户已超过6亿,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沟通;而且现阶段微信公众平台也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这些都为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二)具有媒体属性,微信运营的成本低廉是当前其最具吸引力的优点之一
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网络传播媒介,借助互联网平台,对需要推送的消息进行合理编辑,凭借网络传播,能够及时地将天气预报信息推送至用户手中,而且耗费的成本极低。
二、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功能
(一)天气预报信息及时主动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主动向用户推送信息的功能,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此功能,将最新的天气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促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天气情况;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对推送的信息进行编辑,使发送的天气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兼备,更加具有可读性。
(二)在线天气预报信息咨询服务
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提供在线天气信息咨询服务。天气预报官方机构成立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后,对公众平台的二维码进行公布,让用户进行扫描关注[1]。关注后的用户不仅能够定时收到当地区域气象台推送的天气情况,而且可以在线咨询其他区域的天气情况,方便用户安排出行活动。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自动和人工两种方式回复信息咨询,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推送的天气预报信息的格式与内容进行编辑,以满足更多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三)利用微信双向传播增加天气预报信息的互动共享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网上交流平台,它具有信息双向传播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这种特性,加强信息的互动共享。天气预报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的目的不仅是传播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它还是一个科普知识传播平台[2]。而微信公众平台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用户传播天气预报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另一方面平台的设立可以充分调动天气科普爱好者的积极性,并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丰富天气预报部门信息库。这也就实现了固有信息与新社会补充信息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充实数据库的同时,也实现天气预报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增强微信公众平台天气预报信息传播效率的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在推送消息时,目标受众群体较为明确,而且在传播方式上也相对更加全面,包括:图文形式、影音形式等。
(一)把握发布时间及频率,丰富传播形式
天气预报消息是人们每天都需要的生活资讯,只有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消息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天气预报信息具有时效性、准确性、连续性等特点,更新不及时、停发等都会造成信息价值的缺失[3]。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天气预报信息必须要做到每天都发,并且做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等。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丰富天气预报的报道形式,比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做天气实况预报图;加设大众评论板块,加强广大用户的体验度;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网络链接来提供天气深度报道等。丰富报道形式的目的是满足广大用户的各方面需求,应该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
(二)注意粉丝互动,加强推广力度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形式现在就有很多种,包括:电视广播、专业的天气预报网站、天气预报APP、微信公众品台等等。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天气预报信息的推送只能发给关注的用户,因此在维护用户,增强公众号吸引力,加强与粉丝的互动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户在收到推送的天气预报消息时,首先会看到标题,因此标题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不容忽视。如:中国天气网的公众平台在报道台风时标题为“熊孩子玛娃明天登陆”,这里引用网上很火的“熊孩子”一词,一改以往正统、充满专业术语的风格,运用诙谐幽默的口语化标题,有效地吸引受众关注。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为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途径、形式提供了多样性选择,但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语言生动、形式丰富的天气预报播报平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因此,我国省市级天气预报部门需要对传统手法进行改进,以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为依托,有效地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性,服务广大用户。
[1]叶虎,Xu Lina.多种媒介融合拓展天气预报节目传播空间[J].内蒙古气象,2014(4):34-37.
[2]隋剑利,刘克利,孙红斌.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气象服务及科普性研究[C].气象科普论坛,2015.
[3]沈浩,阮蔚琳,陆飞,等.微信公众平台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C].气象服务发展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