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疯狂动物城》的创作分析
2017-03-28刘婧
文/刘婧
迪士尼公司出品的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几乎成为了近年来全世界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由里奇•摩尔、拜恩•霍华德与杰拉德•布什联合执导,讲述了兔子朱迪来到动物都市Zootopia开始梦想中的警察生涯,与偶遇的狐狸尼克卷入一场城市阴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妙趣横生的疯狂冒险。《疯狂动物城》不仅实现了高票房与零差评的“名利双收”,同时备受各个年龄层观众的接受与认同,并且在除北美地区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样跨越文化差异,年龄差异的动画作品除了技术制作的精良,还拥有世界性多元化的创作理念,使得影片的故事和角色更具有包容性和典型性。
对儿童来说,影片在轻松快乐之余传递出的是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影片中塑造的虚构城市不仅充满童趣,还存在人类世界现行的意识形态,这使得影片脱离了简单的“幼儿动画片”框架,具有了超真实的意义。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这座疯狂的动物城也就成为了人类地球村的银幕映射。本文将利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对影片的创作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一、虚构空间的建构
亨利•列斐伏尔曾提出时间、空间、社会“三位一体”的辩证法,他认为同时存在有三个空间,分别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列斐伏尔将以上归纳总结为“空间三元辩证法”,并为此提出了三个维度,即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生活的空间。感知的空间就是物质空间,自然、宇宙、我们可触及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内,它们可以进行空间的实践;构想的空间是精神空间,又被称为“空间的表征”,是概念化的空间和感觉现象所占空间,以人们现实生活体验为基础,占有统治地位,“本质上是一个被某些都市规划者和专家所创造出来的,用来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抽象空间”;生活的空间就是社会空间,也被称为“再现性空间”,指艺术家、作家、哲学家等人视野中的想象和虚构空间,具有象征性。
同时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遍布整个社会的,具有生成力和活动里的基础层次”,随着日常生活所在空间的差异性被同质化、分离化和工具化,资本主义环境下,“都市”成为“差异空间生产的现实载体”,“都市化” 的演进使得社会矛盾不断集中,社会危机愈加突出。
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动物都市Zootopia无论从地域特征还是管理运行方式,都与人类现代化都市相差无几。创作者们正是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感知,在头脑中产生了完整的精神空间,以这一构想的空间为蓝本,虚构了生活的空间,也就是影片中令所有观众着迷的“疯狂动物城”:热带雨林、荒芜沙漠、极地冰川、浩瀚海洋,创作者最大限度的还原并重组了地球自然环境;城市的街道规划、建筑风格,区域职能也几乎与人类社会无异;影片的细节设置十分精妙,动物居民所使用的生活用品也具有 “人类烙印”,例如胡萝卜标志的“iPhone”,仿“Google”的Zoogle搜索,甚至还有与人类社会真实品牌相对应的动物城“山寨版PRADA广告”。这些惟妙惟肖的“生活的空间”,正是基于“构想的空间”而建构,力图最大化的接近真实世界。这种“山寨版”的设计,在产生娱乐效果的同时,也拉近了非儿童年龄层的观众与影片的心理距离。
除了城市设计,影片对现实世界的还原还表现在动物居民的塑造。动物们身份各异,有贫富差距、阶级分化、观念冲突,由此表现出的日常生活状态,几乎完全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空间,因为与日常状态相似,观众们能够更有效的理解动物城的社会运作,增强了影片角色的真实价值和内容带入感,为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接受和认同奠定了基础。
例如有观众认为,影片中冷饮店的大象自称有权拒绝向任何客人提供服务,极有可能是在影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法案,拒绝向同性恋顾客提供服务”事件。大象的拒售行为也就不仅仅是孩子眼中“坏人”或搞笑成分,对非儿童观众来说就具有了社会意义。这也是由“构想的空间”对“生活的空间”的映射。
二、视觉符号相似性处理
视觉符号比其他抽象符号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因为它的能指所指之间没有巨大的差异,所以传达信息反而更加直截了当。因此,一旦某种视觉符号被大众所接受并形成习惯,即使经过少量修改处理,仍旧具有强烈的影响力。《疯狂动物城》中大量使用了视觉符号在传播中的直观性,这在之前的作品中几乎从未使用过。创作者对视觉符号的相似性处理令简单图像具有隐喻性和修辞性,加强影片的细节设计,为其增强了真实感和超越真实的意义。
纵观全篇,除了前文中列举的几处细节之外,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经过相似性处理的视觉符号信息。
(一)风靡全球的苹果电子产品在动物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除了胡萝卜iPhone,还有山寨版的iPod和iPad。
(二)人气超群的动物明星夏奇羊,造型风格和职业特点都与哥伦比亚歌手夏奇拉相似。
(三)绵羊副市长在看的报纸名为“Zootopia Times”,名字和报头字体都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翻版。
(四)动物城街头“JUST DO IT”巨幅广告,与耐克广告语完全一致。还有经典电影的“山寨版”电影海报,只是将海报上的形象改为同样装扮的各类动物。
(五)热衷瑜伽的大象说的是印度口音的英语,而瑜伽的发源地正是古印度。
(六) Mr.Big的整体造型,语言腔调,行事作风和为女办婚礼的情节,都是对电影《教父》的模仿致敬。而制作毒品的公羊形象则是在模仿美国电视剧《绝命毒师》。
(七)动物城还有自己的新闻媒体ZNN,与CNN的设置如出一辙。同时ZNN的新闻播报员在全球各上映地区有不同版本,加拿大是麋鹿,中国是熊猫,日本是狸猫,巴西是美洲豹,澳大利亚则是考拉,都是各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动物形象。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的一系列细节设计,都与现实生活中的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相对应,拉近虚拟与现实的距离,是现实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绝妙隐喻。尽管大部分视觉符号和影射事件都是美国社会的产物,主体符号和主线事件也暗喻“实现美国梦才是解决之道”,这在影片上映后期备受争议。然而作为一部美国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美国本土观众也占据可观的比例,重点讲述当地事件,强调本国元素,合情合理。并不能因此以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强制分析批判,这反而会削弱影片具有全球意义的艺术价值。所谓全球意义,不仅指影片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推广,而是其中尽可能丰富的运用了多元化的视觉符号。一方面表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元素,尊重现实的同时营造娱乐氛围,尤其是印度口音的大象和不同版本的动物播报员;另一方面影片中使用的视觉元素一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如动物播报员,另一部分则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如耐克广告和“山寨”电影海报,超越了民族文化的框架,从而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三、不确定性理论运用
《疯狂动物城》的主角之一是兔子朱迪,它的成长过程是影片的故事线索之一,虽然从壮志满满的小兔子到成绩优异的首位兔警察只有十几分钟的篇幅,仔细挖掘却可以发现,兔子朱迪看似简单的成长,蕴含着的超越个体成长意义的跨文化传播意义。
跨文化传播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可以解释为,在文化差异前提下,个体无法准确预测或解释他人态度、行为、感受。针对人际传播领域的不确定性理论研究,有三种理论模型: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简称UMT;不确定性减少理论,简称URT;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简称AUM。AUM理论由古迪昆斯特提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公理是“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和跨群体交际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焦虑,并准确预知和解释他人态度行为,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交际。它指出,跨文化适应的最大问题在于“个体在新文化环境中缺乏有效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影片中兔子朱迪经历了多次生活环境的转变,饱受失落、恐惧、内疚的煎熬,也锤炼出善良、乐观、勇敢,重重矛盾后,角色的心理建制逐渐完善,达到了最终的和谐。这一成长过程和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一样,是对不确定性管理的理论实践。
一开始,兔子朱迪进入警察学校学习,瘦小的先天体型几乎无法完成日常训练,也因此无法与强壮的同学们交流,渴望已久的警官梦想几乎要破碎。巨大的反差即是兔子朱迪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来源。“焦虑”于自己身体条件的“看似不足”,这种“不足”在制造自卑心理的同时,还造成了个体与全体环境的隔离,使兔子朱迪自身感受到“弱小、孤独”,从而加深了对于梦想是否能够实现的怀疑,“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并且恶性循环。一旦兔子朱迪被这种反差带来的恐惧感所控制,焦虑和不确定性就会超出最大值,很容易就此放弃“成为警官保护弱小动物”的理想。对此,兔子朱迪选择承认并接受与同学们身体机能上的落差,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扬长避短,利用身体轻巧善于跳跃的优势取得了优异的训练成绩。这一过程就是在控制焦虑和不确定性,尽快适应新环境。
接下来,兔子朱迪初到动物都市Zootopia,来到梦寐以求的警察局工作。“强壮威武”的上司和同事根本不把朱迪当回事,对于“小兔子当警察”表示嘲笑和冷漠。有了前一次历经挫折的经验,兔子朱迪一方面保持乐观,打起十倍的精神对待自己“不起眼”的工作,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降低焦虑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时刻想要向同事们证明自己的能力,保持适度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以激励自己。弹性范围内适度的不确定性让兔子朱迪始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因此才会巧遇狡黠的狐狸尼克之后,撞破它的发财诡计,也赢得了忠实的友谊。“同伴关系”的建立也是降低焦虑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由于个体对于群体环境有强烈的归属需求,一个可靠的同伴会增加个体的自我认同,提高自信,以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解决棘手问题。尽管狐狸尼克谎话连篇,爱耍滑头,但关键时刻急中生智,挺身而出,为了朋友倾尽全力。他对兔子朱迪的最终转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们彼此鼓励帮助,发觉了巨大的城市阴谋,一同挽回了岌岌可危的动物都市Zootopia。
《疯狂动物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高票房零差评的成就,不仅仅归因于迪士尼精良的制作技术、巧妙地故事结构和跌宕的故事内容。角色建构中丰富的人性化表现,精致的细节设计,跨文化传播的内涵,为动画影片赋予“美好童趣”之外的超真实意义。
[1]张子凯.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郑震.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J].人文杂志,2011(01).
[3]李雪菲.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疯狂动物城》语境空间的生产与构建[J].大众文艺,2016(4).
[4]厉婧瑶.中国高校赴美交换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兴越.基于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传播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