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研究

2017-03-28潘劲松

传播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传统媒体

文/潘劲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我国传统新闻报道方式造成强烈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以老百姓需求、生命和生活为中心的新闻,这种新闻的传播在融媒体时代下受到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就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不足之处

(一)过于强调民众的话语权

在我国传统媒体运营中,新闻报道经常站在地方政府代言人的角度出发,工作重心是对先进思想进行宣传和总结。但是这种现象随着传媒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注重对民意的宣传和采访,对民众的情感诉求给予认真且广泛的倾听,这是迎合民众需求的一种具体表现[1]。

(二)新闻价值含量低

由于新闻工作者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方面存在差异,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经常采集一些价值比较低的新闻,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价值下降。例如,为了描述城乡居民的现实生活,新闻工作者在采集新闻的时候收集了大量鸡皮蒜毛的小事,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吸引力降低。价值也有所下降。

(三)过于注重新闻的本土化

追求本土化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这样可以为地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但是随着各种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新闻报道工作者对于新闻的本土化过于重视,缺少对于社会和各种事件的全面挖掘和探索。这种情况下,观众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新闻主旨,尤其在融媒体时代下,这种类型的新闻无法吸引观众,将会逐渐丧失竞争力[2]。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传统媒体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走共融之路,遵循“取新媒体之长”的原则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凤凰卫视的行政总裁刘长乐曾经说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乘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起到一个完善和补充的作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同一个人的左膀右臂,只有充分结合才能形成有机、完整的架构。虽然传统媒体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受新媒体的冲击,可能还会以一种新兴媒体的面目出现,但是传统媒体所传递和代表的新闻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过时的情况。传统媒体的力量在社会生活影响方面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削弱,反而其特有公信力会被充分凸显出来,对于主流舆论依然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和发展必须要充分借助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融合发展[3]。

(二)着力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增强民生新闻的感染力

作为普通的人民群众,有必要也有权利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方针和政策,很多老百姓都对此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抓住这一点,并且有效落实这一点,最大程度满足民众的需求。但是基层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一致,作为以民众生活为中心的民生新闻,有义务和责任向老百姓进行党的政策方针解读。在解读我国方针和政策的时候,新闻报道工作者需要用小话语,只有利用小镜像和小话语,才能将大的政策方针有效融入到民众的生活当中,并且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对老百姓进行感染,从而让民生新闻的内容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一种有效的力量。

(三)突出民生性,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的电视民生新闻还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小新闻比较多,导致民生新闻的总体价值在不断下降,缺乏具有报道价值和有硬度的新闻。就国计民生来说,应当将其作为民生新闻的中心和重点,不能将民生新闻困在一个“小”民生的范围,应当树立一个“大”的民生观念,真实反馈国家的政策、制度和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质量。例如某个地方的物价在最近几年一直持续上涨,当地的电视民生新闻就要将政府稳定物价纳入到民生新闻的重要报道工作之中,让当地的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的新动向,从而积极推广国家推行的民生、稳定等要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要认清自身的局限性,积极拥抱新兴媒体,将其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吸引力,增强观众的忠诚度,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开拓更广的发展空间。

[1]廖向阳.探析融媒体环境下广东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10):33-34.

[2]王雄.论民生新闻与“公众新闻”——兼议民生新闻的转型方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2(02):11-12.

[3]肖国艳.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功能及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54-55.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民生传统媒体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