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融媒体契机拓宽行业类纸媒创新发展空间
2017-03-28凌维
文/凌维
纸媒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一个鲜明的伴生现象,这就是新闻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可以说,没有媒体的伴生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这一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中,报纸是最先出现的。其后在广播和电视相继出现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都对报纸形成过巨大的冲击,但是报纸都在与其竞争中,找到了自身新的位置,最终与新的媒体以各自的新角色各安其份、各得其所。
但是如今,报纸所面临的竞争状况却不同以往,伴随着互联网媒体的不断攻城略地,生发了多种媒体形态,微博、微信、广播APP、知乎、微信公众号等都纷纷登台亮相,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是报界同仁或是其他媒体人士,无不对报纸的前途抱有强烈的担忧。
这种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报纸的有用性大大下降。新闻产业的根本优势就在于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互联网新闻产业出现后,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将发生的事,以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形式第一时间呈现给受众,这就使得生产流程、印发传播流程都很长的报纸,一下子有了被挤到墙角的感觉。有些行业性的报纸,全国只能有一个印刷点,报纸到达读者手中短则三两天,长则一个星期,读者如果还有打开报纸去阅读的兴趣,那一定不是寻找“快”的东西。当然,失去“快”的特性,报纸的有用性必然下降。
第二,报纸广告份额的持续下跌。既然社会有了认为报纸的有用性大幅下降的认知,那么广告投放者对报纸的投放兴趣减少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第三,报纸读者的快速减少。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时间不是能够轻易延长的,既然大家的眼球被互联网类新媒体大量吸引,对报纸阅读时间的“挤出效应”就显得非常突出。不容置疑,报纸读者的快速减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四,内部各类问题被激化。在中国,由于媒体多属国有资本的体制特点,原本较为稳定的特点本是其一大优点,但过于稳定也使得其一直存在着人员知识老化,往往不容易适应新变化,难以接受竞争等固有的弱点。现在与互联网媒体相比,报纸又因为印刷、发行等有形环节,使得运营成本高涨,加之广告额下降,业务收入一时又难以在广告之外取得突破。支出多、收入降,人员知识结构难转变,更加上士气受影响,内部的各类问题必然有被激化的可能。
行业类报纸发展融媒体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报纸面临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不假,但国人从来都讲要因势利导,如果能够借助互联网媒体本身的优势,发展传统媒体加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的“融媒体”,未尝不能取得新的发展空间。这个思路对于行业类报纸媒体,显得尤其具备价值。
第一,行业类报纸受到互联网新闻的冲击没有普通报纸媒体那么大。互联网媒体传播速度快是不假,但它的“快”主要是体现在对社会类时政类新闻的传播方面,受此正面冲击的应该原是都市报、晚报等一类报纸。行业类报纸原本不是靠“快”来生存,它的立身之本,原在于对行业的深耕、引领和服务方面,互联网媒体中虽然也出现了大量的细分的对专业领域的小众媒体,但这反而证明行业类的信息服务媒体仍有市场,有着存在的必要。
第二,国家的新闻体制使得行业类报纸仍有着体制优势。国家政策规定只有新闻单位才有新闻采访发布权,行业类报纸作为国家新闻媒体队伍中的一员,这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当然得到了保持。
第三,行业类报纸在行业的资源和形成的品牌优势没有消失。一般来说,由于历史渊源,各家行业报纸都有着长期的立足行业、服务行业形成的资源,这包括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团结了行业上下各类领袖人物,这些重要的资源不是三两年能够聚集,也不会三两年就失去的。这就是各家行业报纸的品牌优势。
第四,嫁接互联网媒体的优势,来改造和调整行业报纸的报道和运行模式。
互联网媒体的优势除了快之外,对于行业服务来说就是可以细分切块,可以具体入微。对于传统行业报纸的运营,要在此思路下进行转变,具体可以三种思路来调整:
一是“化重为轻,少纸多电”。即在运营成本高、运营流程长的报纸出版发行上压缩边际,保持核心形态,不在此求大利,也不在此投入过多资源。在此前提下,减少在有形纸媒上的消耗,大大增加各类互联网的电子媒体形态,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形式,只要能创造出市场就果断推出。
二是“针对需求,细分服务”。这就是要利用对行业需求熟悉的优势,仔细研究各类需求,推出具体服务。一个大行业,从上游到下游,从企业管理者到生产第一线班组工人,各道工序、各类人群、各种产品都有着不同的话题、信息和服务需求。对于这些需求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小快灵的特点,发动报社所有人员人人包干,创办相应的媒体形式与其对接服务。这样既切合需求,又能调动报社原有的人员资源,可以说是既抓住了跑到互联网中的原有客户,又让传统的行业报纸媒体转型到为客户所接受的状态。
三是“盯紧资源,项目落地”。鉴于行业报长期在所属行业内精耕细作,积累了雄厚的人脉和品牌资源,其公信力影响力上下都有共识,能得到业界甚至主管行业部门的认可。所以如果能及时把握行业政策信息,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对接项目,宗旨是服务于行业,扩大自身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做能够与自身现有优势资源对接,能够落地的项目,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做深做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我社在融媒体方面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融媒体”的概念已经被业界广为接受,纸媒的出路只能是接纳和融合其他多种媒体形态,变单一媒体竞争力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这才不失为一种审时度势的选择。我社是一家有影响力的行业媒体,多少年来在众多纸媒中守一方水土,没有生存的压力。而面对近年来突如其来的变化,也不得不考虑如何摆脱困境。
在笔者看来,融媒体只是一个运作模式,并不是独立的实体,于纸媒而言,它是具体工作项下的一个科学方法,具有集约和高效的特点,也是具有实操价值的。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得到了佐证。结合我们纸媒的现状,想谈几点认识。
一是与传播的融合。应该说,我们的网站建设启动时间较早,在与报纸追求相同的新闻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在内容上既强调共同性,又不追求绝对的统一,二者互为借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而近年兴起的自媒体等社交网络平台同样没有缺失,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渠道同样为内容的传播增色添彩。同时,纸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和新媒体及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在传播的同时,均得到了体现。
二是与资源的融合。结合我们在行业中的资源优势,几年前,我社策划了一个大型电视片的项目。如果说,策划之初并没有明确这是一场融媒体的盛宴,而项目的结果却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在不经意间这种融媒体的体验为我们增添了信心。去年底,这个项目的后续部分启动,我们主动沿着融媒体的路径,充分调动线上线下资源,报纸、电视、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资源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传播价值得以全面提升。
三是与经营的融合。以前我们依靠单纯的纸媒体,在与客户谈广告价格上没有灵活性,只能单纯地打折。而融媒体的介入,变成了多种传播形式为一个项目服务的局面,实践证明:这种以不同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推荐给客户的项目,不仅价格会提高很多,而且会让客户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为客户的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总之,走向融媒体发展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如何转型难有通用的模式,对于我们行业类纸媒来说,应着力资源整合,增强新闻内容的公信力,保证在业界的权威媒体地位,同时着力新媒体的发展,通过新的媒介形态、新的传播渠道,满足多元化需求,才是化危为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