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视听作品中表现材料运用的分析
2017-03-28侯晓玥
文/侯晓玥
概括来说,人物类视听作品的表现材料可以分为:当事人的口述、历史资料展现、相关人员的访谈等。优秀的人物类视听作品,无不是将这表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运用得十分充分且合宜的。本文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类视听作品,对其表现材料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当事人的口述加客观历史资料,成就“口述历史”
《世纪行过:张学良传》是凤凰卫视于2000年张学良将军百年华诞时播出的一部记录张学良将军传奇一生的传记作品。片中的资料还包括大量当时的报章影像。如讲述到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的反应时,当时各大报刊对事变的报道相继出现在画面中,其中还有美国的《生活》杂志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将张学良选为“本周恶棍”的报道。报纸的大字标题加上旁白对报道内容的概括,当时中国对内面临意见不合,对外面临国际压力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形势以这种方式直接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来看看接受访问者的名单:除张学良先生本人外,主要的讲述者还有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东北大学原代理校长甯承恩,当时的学生运动领袖、学生游行总指挥李连璧,东北军团长王铁汉,形影不离随护张学良30年的特勤组长熊仲青,军统特务沈醉,负责看守张学良的前宪兵队长卓建安……他们无一不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或是与历史人物关系密切的人。能够把这些人一一找到并且进行深入的访问,足见制作团队是花足了心思,很费了一番功夫的。正是因为找到了这些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的采访对象,无论是由张学良将军亲自讲述的经历,还是通过旁白或者文献引出的历史事件,都马上能够从这些当事人口中得到证实,并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加以直观描述。
二、丰富历史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的运用展现“信度”
除当事人亲自口述,“现身说法”外,历史资料的展现是人物类作品能否取得“信度”的又一个关键。优秀的人物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充分而且灵活的运用。在台湾公视制作的宋美龄传记片《世纪宋美龄》中,对大量种类丰富的历史资料的运用可谓非常到位。与口述类传记作品相对应,《世纪宋美龄》可以说是一部文献类传记作品。
《世纪宋美龄》的第一集《东方与西方》一开篇就展示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影像——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片段。这是宋美龄一生中最闪光的时刻。接着,片子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图片、信件等佐证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性的经历作了介绍,使得观众认识到了全面、立体的宋美龄。
三、旁白的“推”、“带”作用穿针引线
作为人物传记作品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材料,旁白的作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推”和“带”。顾名思义,就是指推动叙事节奏、带领引导观众。旁白的这两种功能在Biography频道制作的比尔盖茨传记片《比尔盖茨:软件之王》中,得到了明显的展现。
先来看这部作品是如何将个人命运的发展与社会前进的大趋势联系起来的:1969年比尔盖茨升入高中时,美国的太空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年的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将人类带上了月球。是电脑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旁白接着说道,比尔就读的高中接受了一家企业的赞助,从而可以使用一台电脑,小盖茨立即被这台机器所能够带来的无限可能所吸引,并且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机房里。这个情况随即从比尔的父亲口中得到了证实。这是比尔盖茨接触电脑的开始,并且由此认识了对他以后影响巨大的人——大他两级,日后成为微软联合创始人的保罗•艾伦。这为盖茨以后致力于简易、廉价的电脑软件产品的开发,并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埋下了伏笔。
而在比尔盖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话题转换同样由巧妙的旁白不着痕迹地完成:1995年,微软公司发布了其最新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在该产品的发布会上,比尔盖茨在调侃发布会主持人Jay Leno的同时,不忘变相向观众推销自己的产品,他的机智与幽默在此时得到了充分展现:Windows 95 操作系统是如此简单,甚至连一个脱口秀主持人都能轻松搞定。此时,旁白响起:显然,比尔仍然是微软最好的推销员,但是从现在开始,推销产品不再是这位大老板的全部工作了。1996年4月24日,比尔和梅琳达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女儿詹妮弗。仅用了两句话,就将话题从盖茨的商业成就转向了家庭生活,此时画面配合的是盖茨夫妇与新生女儿的合影,以及盖茨怀抱新生女儿满脸幸福的一组照片,加上盖茨父亲William的讲述,一个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拥有幸福家庭,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成功男人形象立刻生动起来。像这样的过渡在全片中还有很多,这种自然、不着痕迹的“转场”,不会让观众感觉到突兀和生硬,不仅是在人物类作品中,而且在其他视听作品中都是应该被借鉴的。
四、结束语
传记文学与电视本来是两个大的学科,人物类视听作品用电视的表现形式将文字、图像、旁白以及访谈对象的录像穿插展示,如果说表现方式是纪录片的骨架,那么当事人的口述、访谈对象的录像、历史材料以及旁白的表现形式就是血肉,二者的融合构建了纪录片的完美呈现,使得观众能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主体人物的生平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