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外交的一种可能性

2017-03-28包萨仁娜

传播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部外交中心

文/包萨仁娜

文化交流现在已经成为各国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已经成为主权国家政府的官方行为,即文化外交。文化外交定义为“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1]为了特定的目的,中国的文化外交也体现为不同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一、海外中国中心概况:发展迅速文化部支持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文化部的下属机构,是中国政府派驻国外的官方文化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推动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提高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近10年来发展较快,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几个大洲建成数个中国文化中心[2]。

虽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由文化部直接支持,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截止到2016年,中国文化中心已在非洲设立5个文化中心,欧洲8个,北美洲1个,大洋洲3个,亚洲9个。而此前,2014年已建成20个中国文化中心,两年间建成6个新的中国文化中心。在文化部2015年第一季度的例行发布会上还宣布,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5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

另外,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中国文化中心的资金支持主要由政府主导,以中央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根据2015年的文化部新闻发布会显示,财政部对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累计投入的建设资金13.36亿元,2015年,落实的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运行、业务经费预算达到3.6亿,与2014年相比,增长率达到了181%[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投入在加大,其作为国家外交战略一部分的优势在逐渐凸显。

二、文化中心:构建他国民众的可信度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设置驻外文化中心,多依托于本国外交部而设立,美国设立的文化中心为美国空间(American Spaces),由美国空间办公室指导和支持,该办公室隶属于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国际信息项目局。现如今,已经在超过152个国家建立700个美国空间,美国空间根据受众差异而设计了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学习、教育推广、校友活动、文化项目、美国信息提供等[5]。

在信息逐渐成几何级成长的现代社会,人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公众同时也对宣传越来越小心和敏感。“在编辑和民意领袖中,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也是软力量的基础……在信息世界中,政治‘可能最终依赖于谁的故事能赢’”[6]。在“可信度”的提高上,做得比较出色的文化中心是日本的JICA,主要以“援助和合作”的名义来帮助他国,并称其是“自发志愿者”[7],使得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行为能够以一种高“可信度”的形式出现在他国,这种公共外交形式实际上为中国文化中心提供了范本。

因此,中国文化中心便是比较理想的塑造中国软权力的机构,以其官方资金支持,以文学、艺术等形式的中国文化为载体,与所在国的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驻在国民众能够对中国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桎梏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其组织的活动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以打破国与国之间空间上的藩篱,从而在节庆活动、歌舞活动中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文化部为中国文化中心设计了多个品牌活动,在中国文化中心官网上,介绍了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职能为文化活动、教学培训、思想交流、信息服务。海外中国中心还会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汉学家交流等活动,并且配有图书馆,向驻在国公众提供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信息。

其中“欢乐春节”是以节日为主要内容,活动覆盖主题庙会、跨国春晚、元宵灯会等等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节日活动,以节日的仪式感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而其他几类活动则主要以讲座和培训为主,“文化中国行”、“中心伙伴”和“来华创作”这三项活动主要以外国人来访中国为主体,不同身份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大多数通过讲座的形式与中国民众进行交流,而“发现中国”则是带有中国符号的中国人到各个中国文化中心进行讲说,用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讲述中国传统与文化。“短期培训”主要包括了各个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如太极、书法、二胡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课程。海外中国中心不仅拥有众多国家级交流活动,也有部省合作的交流活动。这种合作形式能够较大程度利用地方在物质和文化多样性的优势,有效的减少国家级部门的财政负担。

这些不同的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但是这种形式的“软权力”实际上仍然存在缺陷。

首先在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立的动力不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实际上与中国和驻在国的外交关系决定,当中国与他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么为了配合这种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就会在他国建立,并持续性地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这就说明这一文化外交的形式并没有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文化传播机构存在,而只是设立在少数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中。按照这一逻辑来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传播中国文化来建立中国正面形象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而只是作为外交的一种暂时性的策略存在,更多可能只是存在于中国国内的报道之中,而国外对于中国文化中心的认识可能会因为其官方背景而产生适得其反的传播效果。

另外,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部分语言传播的活动上与孔子学院重合。孔子学院开展的工作主要是汉语教学活动以及文化推广活动,比如学术文化讲座、图片展、“孔子与中国”文艺演出等等,从这些活动内容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工作有一定的重合度。

但是其与孔子学院还是有不同之处,郭镇之和张小玲(2016)认为“就过程与效果——影响——而言,中国文化中心所从事的文艺传播与孔子学院的教育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8]文化与艺术是一个长期影响的过程,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传播效果。因此,常设的文化中心可能更利于跨文化传播,克服文化间的“水土不服”。

四、分析与结论

中国文化中心现在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取得重要地位。同时,应该发动民间机构与之进行合作,通过文艺表演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国外民众展示去政治化含义的文化产品,才能真正的发挥文化中心应有的作用。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官方性为其传播中国文化留下了障碍,在中国的公共外交领域,“孔子学院”的汉语输出教育的影响力比较大,但是其背后的官方干预以及强硬安插在大学课表之内等行为备受争议,很多驻在国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学术自由”的行为。也因此,如何将非官方和非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行为淡化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于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考量之一。由此,中国文化中心可以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外交,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非政府组织的可信度往往高于政府。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继续发展其拥有稳定资金支持,以及文化交流较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要规避资金、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中国公共外交具体手段的作用。

[1]李智.(2003).试论文化外交.外交评论(1):83-87.

[2]来自于中国文化中心网站http://cn.cccweb.org/portal/pubinfo/001002011/2015 0210/0c793f933c364d4c90f8fffb54771d00.html

[3]到2020年中国将建5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2-11(4)

[4]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燕东升在2015年2月11日文化部201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讲话

[5]来自于美国空间官方网站 About Space https://americanspaces.state.gov/home/about

[6]约瑟夫.奈[美].(2005).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东方出版社.116-117

[7]张耀钟.(2016).日本对非公共外交的多维解构:以jica为中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92.

[8]郭镇之,&张小玲.(2016).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策略思考——以孔子学院为镜鉴.新闻春秋(2):8

猜你喜欢

文化部外交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