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高新闻宣传的文化品位

2017-03-28郑飞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可读性新闻宣传新闻媒体

文/郑飞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闻舆论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巩固与完善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的载体,其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新闻媒体不但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文化宣传的工具,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文化传播职能,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与宣传艺术的统一。可读性与政治性是新闻宣传的生命力表现。假如没有正确的政治引导,新闻内容就没有可读性,甚至就是“精神垃圾”。反之,缺少了可读性,新闻作品的政治性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政治性决定了可读性,可读性为政治性服务,同时作用于政治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闻媒体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好准确把握,不能误导,更不能错导,是宣传永远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同时,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如果仅仅满足于舆论正确,强加于人,不能使人入心入脑,这种舆论就必然缺乏或没有指导性,也就谈不上其先进性。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既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又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有超前性、先进性。因此,新闻媒体要善于调动一切行业优势,特别是话语权优势,把各级党和政府的重大精神、重要部署体现反应出来,使媒体宣传重点突出,形象鲜明,大气大方,简洁流畅。要始终坚持提倡与巩固主流思想,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面鼓励整个社会发挥团结合作的作用。要全面的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与新闻价值,掌握好度与质的关系,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做到报道内容受到群众的喜欢,引发群众的共鸣,对人民群众作出正面的引导与鼓励作用。

然后,要全面提升新闻的文化内涵。新闻作品中具备浓厚的文化价值,要充分的利用新闻形式来表现,这也是新闻媒体开展文化宣传的落脚点。新闻作品的文化内涵直接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文化格局,文化价值越高,其传播的效果也越明显。新闻作品的文化内涵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自身的文化特性和新闻作者对新闻事件文化内容的充分挖掘与提取。现在,新闻报道的通病就是“浅显、直白”群众除了能够了解到外在的新闻要素以外,很难了解其他的文化信息,造成一些新闻报道好比流水帐,没有任何阅读价值。要改变这一状况,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掌控社会发展动态,了解群众的需要,探析当代人的审美追求,研究人们的欣赏水平,分析文化市场,抓取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实现思想性、欣赏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提高新闻作品的活力、质量与灵气。要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掌握好时间、质量,提高新闻作品的影响力,获得群众的青睐,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紧接着,推崇先进文化内容,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要讲究宣传要按新闻规律办事,二者是辩证的,统一的。不能因为强调了主旋律就忽视了多样化,使媒体宣传简单化,也不能注重多样化就忽视主旋律,出现导向错误。目前,社会构造和社会流动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社会思想、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情况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人民群众需要表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变化性的走向,所以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不少媒体栏目,特别是文艺性栏目主要表现出缺乏客观性、缺乏文化特性、不够通俗易懂,可读性内容少等问题。一些低俗、质量比较低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极大的限制了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传播了低俗、恶劣的信息内容,对社会思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提倡多出精品,抵制庸俗的作品,不生产不具备正确精神文化的产品,亟待发展。目前,应该重视分析市场需要以及文化走向的关系问题。精神类产品的生产不但要针对市场变化,还需要作出科学的选择;不但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还要肩负起用优秀文化作品熏陶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任务。要争取做到统一政治导向与文化水平,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总之,弘扬社会先进文化,新闻媒体要做到时时刻刻都能以新鲜面目呈现于社会,随时随地、不间断地把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呈现给社会,使群众始终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新闻工作者职业崇高而光荣,要担当好文化建设的重任,须自身具有高度的政治文化素养和传播先进文化、优化文化环境的意识,灵敏的感受和领悟新闻事件的深刻含义与内在价值,并且从表面到内在的深入挖掘,将其全面的表现在群众面前。

[1]娄桓.如何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引导作用[J].科技传播,2013(13):16+14.

[2]梁维霞.县级电视台新闻宣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2016(03):1-3.

[3]王庆伟.加强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02):215-216.

[4]次丹卓嘎.讲究引导艺术 提高新闻宣传水平[J].西藏艺术研究,2016(03):78-80.

猜你喜欢

可读性新闻宣传新闻媒体
可读性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