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教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2017-03-28陆桐
陆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思政园地
孔子德教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陆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活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不容忽视。孔子重视德教,在长期的教育和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教理论,独创了自律、践履、以身作则、改过迁善等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在阐述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了孔子德教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启示作用,教育者应承担起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潜心体会先哲的德教思想。
孔子;德教思想;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奠基人,他从人性论角度出发,认识到道教的重要性,提出德教为先思想,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非常重视道德教化,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这些德教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道德人格的培养及完善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德教思想在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孔子德教思想
1.1 注重道德自我养成,强调道德自律
孔子认为个人主观努力在道德修养中起决定作用,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认识到要成为仁德之人,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成为有德行的人,关键是自己起作用,否则,别人再努力,自己没行动起来,也不会有任何收获。他推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认为要想成为仁者,就要争取进步,有意识地加强修养。孔子重视修己,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因此“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述而》),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认识到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省,克服错误的道德观念,凭借内心道德的信念来约束自己,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他强调道德自律,认为履行道德规范,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凭借内心的信念来约束自己,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1.2 注重道德外化作用,强调道德践履
道德修养高低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将道德准则外化为道德实践。孔子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里仁》),非常重视“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强调“力行近乎仁。”(《中庸》第二十章),提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要求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由此看出,孔子在道德教育方面,强调道德外化为“行”,重视道德的践履,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只有努力践行,才能实现“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的目标。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知行统一,只有长期身体力行,在生活实践中切实遵循道德原则及规范,注重道德的践履,长此以往,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达到“君子”的理想人格境界。
1.3 强调理想人格塑造,凸显仁德的作用
孔子将“仁”视为人生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提出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要求君子在吃饭时不要背离仁德,在紧迫的时刻也要按仁德办事,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也不要离开仁德。强调“仁者爱人”。倡导“推己及人”,提出在与人相处时,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是“仁”。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要求志士仁人决不能因贪生怕死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宁可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恪守仁义,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还重要。推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由此可见,孔子将仁德奉为最美好的品德,将其确定为理想人格的核心。
1.4 注重以身作则,强调“身正”的示范作用
孔子认为教者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为政者首先自己做到“身正”,然后才能正人。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他把从政者的活动归结为正人、正己两个方面,两者以正己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孔子已经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不正,虽令不行,己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认识到从政者要以德服人,做好表率和带动作用,臣民们就会纷纷效仿,使德教收到理想的效果。道德教育效果源于理想道德人格的感召力,为此,孔子树立“圣人”“君子”“士人”等典范,正是在这些典范的引导下,中国历代产生了许多仁人志士,彰显了“身正”的示范作用。无论是“曾参教子”还是孟母的“无言之教”的故事都在告诉人们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注重“身正”的示范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1.5 注重克己自省,强调改过迁善
孔子认为,人在一生中不可能“每事尽善”不犯任何错误,即使圣贤也不例外。所以每个人要增强自我省察、自我克制的能力,及时发现缺点错误和矫枉过正,提高自己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充分认识到自省的重要性。在处理过失和改过的态度上,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自己也犯过错,认为自己错误被别人发现是幸运的事,并强调改过,反对“小人之过也必文”,认为将过错掩饰起来是不对的,他推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第十九》),认为如果有了君子的过错,能及时改正,人们还会尊敬、仰慕他。认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过错不改正有可能酿成大错。孔子在道德修养中强调克己自省,符合人的正确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改过迁善的克己方式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孔子德教思想表现为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修养方法与道德践履的相互统一、表率作用与教育的引导相互补充,这一系列修养方法凸显了孔子道德教育的精髓,为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2 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
道德人格指人格的道德性,是个人习性与后天道德教育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结合体,包括人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个人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评价个人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大学生道德人格状况对整个社会文明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院校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院校要承担起该使命,就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第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现实社会和网络资源中不同的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行为失范、是非不清、心理失衡、陋习滋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克服缺点与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培养高尚道德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明确了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第四,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是社会的优秀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到什么程度,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只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们才能成为“四有”新人,成长为对国家有建树的人,从而为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塑造很有必要。
3 德教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我国古代先贤们视德教为必修课,并创造了许多德教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孔子德教思想和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孔子以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形成了自律、践行、以身作则、改过迁善等修养方法,至今仍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3.1 培养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增强自律意识
孔子以德育为先、修身为本的教育原则,倡导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养的理念。“内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内心自省,最终达到“齐贤”。这一内省观对于当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示作用。当今的教育过分强调他律教育,而忽视了自律教育,缺少了受教育者的内省,这样就很难实现塑造理想人格的目标。因此,我们要从孔子德育教育的内省观出发,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自律意识,使他们运用自省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内讼自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因为惟有自律,才能慎独自守,把握自己,防微杜渐,始终保持为人处世的浩然正气,才能使我们的道德修养富于成效。
3.2 加强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实现知行统一
孔子重视德教,倡导以德为先,并不是只知不行,而是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他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孔子非常赞赏虽不善言辞、却严守道德操守身体力行的君子,而羞于那些夸夸其谈、躬之不逮的人。孔子知行统一的修养观对于德育教育方式的改革有重要启示作用。当今我国道德教育存在着“重其言而轻其行”的问题,这与道德教育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的教育模式密切相关,导致在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只说不做,或者是说得多、做得少的情况,甚至出现因知行不一致名利双收而毫无愧疚之意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加强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使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把学过的道德理论内化升华,再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实现道德教育所应有的价值。
3.3 增强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执着努力追求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并将“仁”的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学和人生活动之中。
孔子“仁爱”的思想,蕴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肯定与尊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把爱人放在爱物之上,尊重人的生存权利,珍惜人的生命价值,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仁爱”思想有助于建构彼此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支撑、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复杂化的今天,孔子的推己及人、成人之美的“仁爱”思想对于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由于许多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使许多大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关爱、理解与责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仁爱”教育,从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吸取有益的养分,用成人之美的“仁爱”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仁爱”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
3.4 重视教者的示范作用,凸显榜样的力量
孔子重视德教,认为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他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达到理想人格的目标。颜回称赞孔子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从教几十年的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崇高的品德,学生为其行为所折服,而亲其师,信其道。孔子的德教思想使我们深受启发,教师要教书育人,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道德、思想和言行等方面都成为学生楷模。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样学生才能见贤思齐,更加注重自我修养,积善成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3.5注重培养闻过则喜的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
孔子推崇改过迁善,提出“过则勿惮改”的要求,认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并告诫学生要择善从之。他认为,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躬自省,并积极倡导闻过则喜的精神。这种克己自省、改过迁善的修养方法对我们当代教育有很好的启示:它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模式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修养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严于自我解剖、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于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追求至善尽美的人生境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活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状况不容乐观。教育者理应承担起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潜心体会先哲的德教思想,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把修身当作要务来做,去体会做人的价值和乐趣,这对全社会的道德状况的改善是大有裨益的。
[1]刘蔚华.中国儒家教育思想[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2]郭瑞香.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
[3]瞿振元,夏卫东.中国传统道德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李雪松.多元文化碰撞视野下的高职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9):183-184.
[责任编辑:秦锦文]
Inspiration of Confucius'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o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Tong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 ic globalization and life diversification,the moral person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Confuciu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formed a systematic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ong-term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and created themain moral cultivation methods of self-discipline,practice,setting examples,correcting mistakes,etc.Based on the expounding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moral personality,the paper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Confuciusmor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enlightenment fun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moral personality.Educators should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moral person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experience the sagesofmoral education thought.
Confucius;moraleducation ideology;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 ofmoralpersonality
G711
A
2095-5928(2017)03-56-05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3.017
2017-01-15
陆桐(1967-),女,辽宁北镇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