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8杨立平
杨立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构建“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杨立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依托企业,立足系部,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以国际(境外)交流与合作为载体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构建“校校企”之间交流平台,逐步建立起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后备人才的积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职业教育;“校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境外)交流与合作;应用型人才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国家生产力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职工提升生存力的公益性事业。学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两者共生共存。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曾有过“半工半读”“校办工厂”“委托培养”“校企一体”等多种模式,这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不同形式的体现。
近年来,职业院校为解决学生就业和自身生存发展问题,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形成了多元化模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扩大教育开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大学外交”,巩固和拓展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努力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葫芦岛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葫政办发 [2017]28号),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泛宣传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提高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结构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体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尤其是在支持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对接省、市有关政策等方面,为其指明了方向。
1 “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初步探索
“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为满足企业所需人才而实施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国际(境外) 院校之间开展合作的模式。“校校企”联合培养是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力为核心,培养高职学生的能力素质。高职人才的能力定位是构建具有高职特色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建设一流高职院的依据。
“校校企”要坚定不移地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到“三个衔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衔接;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衔接。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较,“校校企”模式的实施更注重企业在制订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实训基地,定期安排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后企业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提升学历和综合技能,为企业后备人才的积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自2010年开展国际(境外)交流与合作以来,至今已取得良好效果,与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院校签订了20余份框架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其中与韩国巨济大学及国内韩资企业的“校校企”国际订单式联合培养教育项目,共计派出百余名学生参与。参加“校校企”项目学生除了获得两所学校的学历证书之外,还成为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应用型、综合技能型人才。留学回国后就职于三进船业有限公司(威海)、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烟台)等企业,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了企业储备人才。“校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人才就业层次、提升学院教育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学院建设一流高职院的重要途径。
2 “校校企”联合培养管理长效机制的创新和发展
“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为学校硬件设施和技能型人才质量提升投入资金,这既可减轻合作方启动资金压力,提高办学水平,易于与境外优质教学资源接轨,又可直接培养企业所需国际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加强和改进“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职业发展、学历提升提供助力。
“校校企”联合培养管理长效机制以联合培养项目为核心形成团队,以战略合作加强“校校企”三方深度融合与提升,从而达到由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以长期战略合作为重点的转变,实现“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创新和发展。以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和会计专业为例,先期通过辽宁省教育厅搭建的平台,完成了两校之间的对接,通过进一步的协商,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完成了课程对接。学前教育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实习,在获取实践经验基础上,参加卡纳多学院的留学项目,提升就业层次和毕业生的素养及综合能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与企业开展“2+1”合作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去企业实习一年,期满择优录取,校企合作效果显著,解决了学生就业压力。但学生要进行学历提升和职业发展,还需与境外院校进一步合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样既促进了学院快速发展,又为企业解决了人才储备问题。
“校校企”联合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管理部门必须与系部密切联系,立足系部,加强统一宣传,做好学院内部与境外院校的媒介工作,积极为系部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和学生赴境外院校交流学习。通过学院与合作院校开展交换生项目、师生交流项目、教师培训项目等,加强课程对接和师资交流,汲取境外优秀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学院教学质量,推动“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展,形成“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加速学院成为国家一流高职院的步伐。
“校校企”联合培养管理长效机制,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办法,健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工作制度。在原有《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 ([2013]157号文件)基础上,逐步完善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办法。完善的制度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尤其是“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有序开展的前提和要求,只有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办法、教师交流与交换生管理规定、外事管理制度等,才能保证“校校企”联合培养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实施,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3 结束语
“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须明确目的,端正思想,把握规律,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社会公益性不变,保证学生利益不受侵害,让合作双方均受益。“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有长期存在并良性运转的必要性。项目合作方式将教研与生产相统一,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项目毕业生就业层次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探索“校校企”联合培养新型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更好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教育面向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学院毕业生搭建提升国际学历和竞争力的平台,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何殷,陈刚.校企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践探索[J].教学研究,2012(4):20-22+123.
[2]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林超.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个案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79-80.
[4]张雷,肖琛.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模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4):153.
[责任编辑:宋艳华]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College-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YANG Liping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Relying on enterprisesand basing on the departments,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s strengthene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med a diversified college running model.Meanwhile,taking international(overseas)exchangesand cooperation asa carrier,the college jointly trains studentsw ith enterprise together,constructs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mong colleges,foreig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gradually establishes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stro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national certification,and provides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reserved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college-college-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international(overseas) exchangesand cooperation;applied talents
G710
A
2095-5928(2017)03-09-03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3.003
2017-03-19
杨立平(1977-),女,辽宁葫芦岛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