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的采访与写作

2017-03-28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象融合

王 冲

媒体融合时代的采访与写作

王 冲

采访与写作是媒体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媒体不断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媒体从业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发展提高其基本技能,使采访与写作可以跟上媒体融合的速度,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新闻作品。

媒体融合;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作 者]王冲,山西大学文学院。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①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媒介环境的变化促使各种媒体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以实现转型发展。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有了全新的面貌,要使新闻传播活动更好发展,还需广大媒体从业人员从具体的新闻业务入手,从最基础的采访与写作上着手。要求媒体从业者不仅善于发现新闻,更要有技巧的采访新闻,进而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在采访与写作之前媒体从业者能否发现新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媒体从业者的新闻发现力入手,分析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以及媒体融合下的新闻写作。

一、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发现

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应该有高超的采访与写作技巧,更应该具备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发现新闻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源头,是新闻传播活动保质保量的基础,也是采访与写作得以存在的基石。因此,新闻发现力对每个记者来说都应该是最基本最必备的能力。此外,记者发现新闻的过程也是对事实认知、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社会上每发生一些事情,都要求记者能通过自身的感官、专业素养及时有效地判断出事实所包含的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大范围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发现新闻、准确判断新闻的价值、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社会责任意识。

二、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采访

在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想要将新闻作品满意地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就需要进行采访写作。采访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好的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采访工作准备的越细致越全面,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便会越从容越顺畅。另外适当的采访技巧也会使采访进行得顺利,使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媒体融合的潮流使新闻采访面对重大挑战,新时期的新闻活动要求记者采访的内容能适应不同媒体所需的要求,能够做到重复多次进行改编利用,最好能满足受众私人化的需求。因此,分别从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尽可能全面地解析新闻采访。

(一)采访前

1.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在新闻采访前要确保对新闻事件的熟悉,包括对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的了解,还应尽可能地查找资料,了解新闻发生的相关背景,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然后再针对新闻事件本身,站在群众的立场分析他们想要了解的事件真相,罗列出一些问题,再三筛选,再三斟酌,尽最大可能使所提的问题找准关键点,并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2.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包括其出生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程度、爱好兴趣、朋友关系等。当然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应准备不同的采访策略。例如采访德高望重、事业成功的人士,要先了解其取得成功的领域,并提前准备采访技巧与提问的方式,注意措辞用语。采访普通人物的时候,需要注意采访对象是否紧张,可以先进行采访内容之外的家长里短式的聊天,等到采访对象不再紧张,可以从容坦诚地讲诉时再开始采访。

(二)采访中

1.善于倾听与观察。采访中,要注意倾听采访对象的陈诉,记者的首要任务是还原事情真相,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因此要注意倾听采访对象对事件的描述,还要注意采访对象对事件的重点阐述。边听边思考,才能有效总结出采访对象所陈诉的重点。

采访中,观察采访对象也是很重要的。记者不仅要注意采访对象的有声语言,更要注意采访对象的无声信号,比如说采访对象的姿势、手势、眼神、形态,甚至采访对象的衣着、举止、说话习惯、习惯性的小动作等都可以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2.善于记录。新闻采访的记录是很关键的,也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因此需要记者在不同的新闻采访场合灵活运用不同的记录技巧。常见的采访技巧主要有笔记、心记、录音、摄像。记者也可以采用缩记法,按照自己的习惯将重点信息记录下来。

3.善于运用技巧。在采访中,注意运用技巧,可以使采访事半功倍。常用的提问方法有直接提问、引导性迂回提问、激将式提问、设问反问等方法,此外还有错问法假设提问等多种方法,不论哪种方法只要记者可以随机应变,巧妙运用都将对新闻采访有促进的作用。

(三)采访后

1.整理采访资料。将采访前搜集的资料,采访中的记录做系统条理地整理,为新闻写作做准备。删删减减,增增补补,图片与文字分类整理。

2.求证核实。采访中,难免遇到采访对象不愿提及或者刻意回避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受访者身边的朋友或事件中其他当事人进行采访补充。对一些事实描述也应该向有关部门证实。

(四)媒体融合时代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时代,对记者采访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记者在采访中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不同媒体所需的不同采访资料。不同媒体有其不同的报道风格,所需的新闻作品也不一样,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需的采访资料有时并不相同,需要记者在进行采访时注意媒体风格与群众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媒体的需求制定不同的采访计划。例如在传统媒体中的纸媒,可能就需要深度的详细的解释性的报道,需要记者在采访时注重新闻的深度与广度;而在新媒体中,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可能就需要的是简短明了的新闻事实,不需要太多解释性的内容。

2.注意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新闻媒体对时新性的要求更为严苛,可能是1秒或0.1秒的竞争,因此要求记者在新闻发生后最短时间内进行采访,尽可能地接近事件发生地。

3.对先进技术的运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可以与时俱进,及时学会使用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新闻采访中。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记者可以一人完成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多道采访工序。数字化的工具为记者采访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为记者采访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三、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延伸与继续。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记者只能做信息的搬运工,而不能对信息对事实进行随意地改动与编造。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需的新闻作品并不一致,所以针对不同的新闻媒体要求记者能写作出不同的新闻作品来适应媒体。

(一)写作篇幅

在融合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日渐成为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与传统媒体所发表的新闻形式不一致,需要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注意区分,正确对待两者的长处与短处。在写作篇幅上,新媒体主要以电脑和手机为传播平台,其特征是时新性强,读者习惯快速阅读。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篇幅不要太长,主要以短句为主,整个篇幅应多分段,层次分明,让读者可以短时间内扫描文章获取关键信息。而传统媒体主要以纸媒为主,以深度报道见长,适合传播深度采访的内容,很多有影响力的都是长文章。

(二)写作语言

在写网络新闻时,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努力使文章呈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网络语言短小简洁,生动活泼,是广大网民的智慧结晶,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会拉近媒体与网民的距离,使新闻通俗易懂,具有人情味。此外,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新闻的准确度、对写作语言的精确性要就越来越高,需要记者提高写作语言水平、表达能力,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新闻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

(三)写作形式

图文并茂的形式已经成为现代新闻的主流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读者的需求。图片比文字更具可视化,文字又可以补充解释图片之外的信息。这样的新闻不仅可读性增强,也可增加读者对新闻的兴趣。

(四)写作技巧

由于新旧媒体的融合,同样一个新闻选题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发布,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例如纸媒与客户端的新闻形式可能就不相同,因此需要记者能将同样一个新闻选题改写成不同的体裁,如纸媒可能需要发布长消息新闻,网页可能需要短消息新闻,新浪微博号可能需要一句话新闻,微信公众号可能需要分篇新闻,客户端可能需要综合新闻。这就要求记者有高超的新闻改写能力。

四、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媒体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进步,新闻采访与写作又在不断推进媒体融合走得更深更远。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记者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将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运用得更加融会贯通,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环境的多变促使着媒体从业者不断地提高,也推动着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J].现代传播,2006.(1)

[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张举玺.实用新闻理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4]舒世良.媒介融合下的高职新闻教学探究[J].科技望,2014(22).

[5]唐颖.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新闻研究刊,2015(16).

[6]罗刚.新闻采访的写作技巧分析[J].中国报业,2013(8).

[7]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8]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2011(4).

[9]马丽莉.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猜你喜欢

对象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